中醫(yī)古籍
  • 八仙過海

    拼音注音Bā Xiān Guò Hǎi英文名Yunna Cryptocoryne出處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八仙過生活費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yptocoryne yunnanensis H. Li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無霜地區(qū)的河灘沙地,雨季埋沒于河沙,冬季露出。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雙版納。

    原形態(tài)

    八仙過海,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長3-4cm,粗達1cm,分叉,節(jié)上于花期萌生圓錐形芽眼。葉叢生,無柄,線形,連鞘長10-20cm,寬0.5-1cm,銳尖,全緣,邊緣波狀起伏或否,中部漸狹,向下漸擴大成白色膜質葉鞘;中肋背面隆起。花序1-3,腑生花序柄長5-10mm,后色,下細上粗;佛焰苞長6-7cm,旋卷狀態(tài),管部長約1.5cm,粗約1cm,淡青色,無縫筒狀(埋于沙土)中含花序,內面頂部下垂一淡紫色的隔片,蓋抱狀雄花序;檐部旋卷狀,下部邊緣靠合并扭轉,上半部張形并旋卷,長漸尖,外面暗青紫色,內面淡紫色,密布暗青紫色斑點和細紋,光亮。肉穗花序;雌花序淡黃色,圓錐狀;雌花10,分2輪,內輪5,不育,外輪5,能育,略具柄,柱頭大,盾狀;雌雄花序之間的間隔長7-8mm,白色;雄花序黃色,花序軸肥大,肉質,球形附屬器白色,雄花無柄,花藥2-4,藥室球形,花粉黃色。聚合果卵球形,長、粗約1cm,黃棕色;種子多數,淡褐色,密生暗紫色斑點。花期11-12月。

    化學成分

    同屬植物C. spiralis,印度用于止咳、止吐等。其根莖中含有14-O-廿四碳烷乙酸酯(ethyl-14-ox-otetraeosanoate)、14-O-十七碳烷基-15-O-廿碳烷酸酯(15-oxoeicosanyl-14-oxoheptadecanoate)。

    歸經

    肺;肝;胃;大腸經

    性味

    味辛;性溫;有毒

    注意

    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

    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截瘧。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四技麻木;腰膝痿軟;急性胃腸炎;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功能。用于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痛,痧癥,急性胃腸炎。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扁藤拼音注音Biǎn Ténɡ別名腰帶藤、羊帶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扁骨風(《廣西中草藥》)。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葡萄科植物扁擔藤的藤莖及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密林下,纏......
  • 《中藥大辭典》:扁藤葉拼音注音Biǎn Té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葡萄科植物扁擔藤的葉。功能主治治下肢潰瘍。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扁藤葉拼音注音Biǎn Ténɡ Yè英文名leaf o......
  • 拼音注音Biǎn Dòu別名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籬豆、蛾眉豆(《綱目》),涼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藥品化義》),膨皮豆(《廣州植物志》),茶豆(《江蘇植藥志》),南豆(《陸川本草》),小刀豆、樹豆(《......
  • 《中藥大辭典》:扁豆葉拼音注音Biǎn Dòu Yè出處《別錄》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葉?;瘜W成分含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等。胡蘿卜素含量豐富,可在10毫克%以上。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辛甜,性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治吐瀉轉筋,瘡毒,跌打創(chuàng)傷。......
  • 《中藥大辭典》:扁豆根拼音注音Biǎn Dòu Gēn出處《生草藥性備要》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根?;瘜W成分根含天門冬素酶。根瘤中含多種游離的氨基酸。功能主治治便血,痔漏,淋濁。①《滇南本草》:“治大腸下血,痔漏,冷淋?!阿凇渡菟幮詡湟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