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防風(fēng)草

    拼音注音Fánɡ Fēnɡ Cǎo別名

    落馬衣、假紫蘇、馬衣葉(《生草藥性備要》),稀薟草、土防風(fēng)(《嶺南采藥錄》),四方莖、臭草(《廣西中獸醫(yī)藥植》),臭蘇頭、鴨兒蔑(《陸川本草》),穢草(《南寧市藥物志》),大篾草、大羊古騷(《廣西中藥志》),排風(fēng)草(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臭蘇(《福建中草藥》)。

    出處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防風(fēng)草全草。夏、秋間割取全草,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于荒地、曠野、村邊草叢中。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產(chǎn)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一至二年生直立草本,分枝,高1~2米,被茸毛。莖4棱。單葉對生,闊卵形至卵形,長4~1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齒,基部近圓形,兩面均有茸毛,具細(xì)小腺點(diǎn);葉柄長1.5~3厘米?;ㄝ喩?,在下部為腋生,在上部可排到頂端而成長總狀花序,密生或間斷,直徑2.5厘米;萼淺綠色,管狀,長7~8毫米,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內(nèi)外面均有短毛;花冠管狀,長1.5厘米,粉紅色,2唇,5裂齒,上唇直立,全緣,下唇闊,擴(kuò)展,內(nèi)面有短毛;雄蕊4枚,突出,花藥連貼,其較長的一對為1室,較短的一對為2室,縱裂;雌蕊1,柱頭2裂。小堅(jiān)果4個(gè),圓形,黑褐色,平滑。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性狀

    干燥全草,長1~1.5米。莖草質(zhì),四棱形,粗可達(dá)5毫米。表面棕色或紅棕色,被毛,尤以棱角處為多;質(zhì)硬,斷面纖維性,中央有白色的髓。葉多皺縮,邊緣具鋸齒,上面灰棕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均有毛,質(zhì)脆,易破碎。有時(shí)可見密被毛茸的花序,花多脫落,僅留灰綠色的花萼,往往包有1~4枚小堅(jiān)果。氣微,味淡微苦。以葉多、干燥、無雜質(zhì)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生物堿、黃酮甙、酚類、還原糖、鞣質(zhì)。

    性味

    辛苦,溫。

    ①《生草藥性備要》:"性溫。"

    ②《陸川本草》:"苦辛,微溫。"

    ③《南寧市藥物志》:"辛,溫,微苦。"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除濕,解毒。治感冒身熱,嘔吐,腹痛,筋骨疼痛,瘡瘍,濕疹,痔疾。

    ①《生草藥性備要》:"止痛,壯筋骨,消風(fēng)散熱,去毒瘡,除筋骨疼痛,腎虛人取其頭浸酒飲。""祛風(fēng)濕,壯筋骨,烏須,明目,洗痔瘡,洗疳,去腫。"

    ②《陸川本草》:"驅(qū)風(fēng)發(fā)表,行氣疏滯。治感冒身熱,嘔吐,腹痛,四肢麻痹,蜂、蝎蟲傷。"

    ③《南寧市藥物志》:"祛風(fēng)散熱,解毒止痛。治瘡瘍,關(guān)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熬湯,3~5錢;浸酒或入丸劑。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復(fù)方

    ①治百節(jié)筋骨疼痛:豨薟草十蒸九曬,和蜜為丸服。(《嶺南采藥錄》)

    ②治高血壓?。乎r防風(fēng)草、鮮海州常山根五錢至二兩。水煎服。

    ③治中風(fēng)口眼歪斜:鮮防風(fēng)草一至二兩,紅糖五錢,水煎服;另用葉和蓖麻子仁共搗爛,貼麻痹側(cè)。

    ④治癰腫:鮮防風(fēng)草二兩,搗爛絞汁調(diào)黃酒燉服,渣外敷;或用鮮防風(fēng)草、兩,鮮馬鞭草三錢,水煎調(diào)酒服。

    ⑤治濕疹:鮮防風(fēng)草,水煎,調(diào)食鹽或醋洗患處。

    ⑥治毒蛇咬傷:鮮防風(fēng)草一兩,鮮豨薟草一兩,水燉服:渣調(diào)食鹽、米飯各少許搗爛外敷。(②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別名米念巴、白花樹、翠容葉來源亞麻科白花柴Tirpitzia ovoidea Chun et How,以枝、莖、葉入藥。生境分布廣西。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舒筋活絡(luò)。跌打損傷,骨折:鮮葉搗爛加酒炒熱外敷。外傷出血:鮮葉搗爛外敷。風(fēng)......
  • 別名雞血藤[廣西]、鯉魚藤、大藍(lán)布麻來源豆科油麻藤屬植物白花油麻藤M(fèi)ucuna birdwoodiana Tutch.,以藤莖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干。性味微苦、澀,平。功能主治補(bǔ)血,通經(jīng)絡(luò),強(qiáng)筋骨。用于貧血,白細(xì)胞減少癥,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腿痛......
  •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ēnɡ Lonɡ別名苦燈籠、苦丁茶、崗燈籠、鬼燈籠來源為馬鞭草赪桐屬植物白花燈籠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以根或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微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定......
  • 拼音注音Bái Huā Huī Máo Huái Shù別名山豆根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豆種植物白花灰毛槐樹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灌叢中。分布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灌木,高50~150厘米,黃綠色;嫩枝被有平貼的柔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豬母菜別名蛇鱗菜、白線草來源玄參科假馬齒莧屬植物假馬齒莧Bacopa monnieri (L.) Wettst.(Herpestis monniera H. B. K.)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性味微甘、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