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羊齒天冬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羊齒天冬拼音注音Yánɡ Chǐ Tiān Dōnɡ別名

    月牙一支蒿、千錘打、廣麥冬、小天冬、土百部、九重根

    來源

    為百合科天門冬屬植物羊齒天門冬Asparagus filicinus Buch.-Ham.,以塊根入藥。秋季采挖,洗凈,去外皮曬干或蒸熟陰干。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潤(rùn)肺止咳。用于肺結(jié)核久咳,肺膿瘍,百日咳,咯痰帶血,支氣管哮喘。

    用法用量

    0.2~1兩。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羊齒天冬拼音注音Yánɡ Chǐ Tiān Dōnɡ別名

    峽州百部、百部、千打錘、土百部、七姐妹、天門冬、假天冬、飛天蜈蚣、鐵松、巖雞、九斤子、山天冬、土寸冬、干朵蓮、滇百部、小百部、滇天冬、月牙一枝蒿、兒多線苦、一窩雞、一窩羊

    出處

    1.《本草圖經(jīng)》百部條下載有“峽州百部”圖,據(jù)其形態(tài)考證,當(dāng)為百合科羊齒天門冬。

    2.《滇南本草》所載百部亦為本種。

    可見,古代羊齒天門冬一直被作為百部使用,為西南地區(qū)百部的一個(gè)主要品種,但現(xiàn)已逐漸停止作百部使用。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羊齒天門冬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sparagus filicinus Buch. -Ham.ex D.Don

    采收和儲(chǔ)藏:春、秋兩季采挖,除去莖,洗凈,煮沸約30min,撈出,剝除外皮,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間疏林、灌木叢下,山谷及溝底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為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0-70cm。根肉質(zhì),呈紡錘形,多條至數(shù)10條簇生,外皮黃褐色,肉質(zhì)白色,多數(shù)形似麥冬而大,其長(zhǎng)度不一,最長(zhǎng)可達(dá)8cm,粗5-9mm,但形狀大小、色澤常變化不一。根莖極短,其上生莖,近平滑,通常2分枝,無木質(zhì)化硬刺。葉片極小,退化呈鱗片狀;形似葉的綠色部分為葉狀枝,常2-5成叢,扁平呈鐮刀狀,外觀似羊齒植物,大小變化基大,長(zhǎng)3-15mm,寬0.8-2mm,先端漸尖,具中脈?;▎涡?;雌雄異株,淡綠色,有時(shí)略帶紫色,每1-2朵腋生;花梗纖細(xì),長(zhǎng)約20mm,中部有關(guān)節(jié);雄花,花被片6;雄蕊短于花被;花絲不貼生于花被片上。漿果近球形,下垂,干后變紫黑色,直徑約6mm;種子2-3顆?;ㄆ?-7,果期6-8月。

    性狀

    性狀鑒別:塊根呈長(zhǎng)紡錘形,長(zhǎng)2.5-5cm,直徑5-10mm,有時(shí)成簇。表面棕黑色,有細(xì)密根毛,縱皺紋深淺不等。質(zhì)堅(jiān)韌,有粘性,斷面角質(zhì)樣。中心中柱細(xì),黃白色。有豆腥氣,味淡。

    化學(xué)成分

    根中含22-甲氧基天門冬皂甙Ⅳ(22-methoxy-Asp-Ⅳ)β-蛻皮素(β-ecdysone),羊齒天冬甙A即菝葜皂甙元-3-O-β-D-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甙[aspafil-ioside A, sarsasapogenin -O-β-D-xyl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ide],羊齒天冬甙B即菝葜皂甙元-3-O-β-D-吡喃木糖基(l→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l→6)-β-D-吡喃葡萄糖甙]

    歸經(jīng)

    肺經(jīng)

    性味

    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潤(rùn)肺止咳;殺蟲止癢。主陰虛肺燥;肺癆久咳;咯痰不爽;痰中帶血;疥癬瘙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 Pí來源藥材基源:為楊梅科植物云南楊梅的根皮、莖皮或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季采收,剝?nèi)「ず颓o皮,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35......
  • 拼音注音ǎi Liǔ Chuān Yú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多枝柳穿魚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inaria buriatica Tarcz.et Benth.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草原、荒地及......
  • 拼音注音ǎi Jiǎo Nán別名矮葉南、矮子南、小白花草、矮陀陀。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單葉地黃連的全株。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Munronia unifoliolata Oliv.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
  • 拼音注音ǎi Jiǎo Fēnɡ Yè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樟科植物紅葉甘橿的葉。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山谷或山坡雜木林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四川、貴州、河南、陜西,甘肅等地。原形態(tài)紅葉甘橿,又名:桂子樹。落葉喬木,高達(dá)10米。......
  • 《中藥大辭典》:矮腳羅傘拼音注音ǎi Jiǎo Luó Sǎn別名雪下紅、珊瑚珠(《花鏡》),短腳三郎(《植物名實(shí)圖考》),小羅傘(《陸川本草》),矮茶風(fēng)、毛莖紫金牛(《四川中藥志》),九節(jié)龍、地茶、猴接骨(《福建中草藥》)。出處《陸川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