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胃寒草

    拼音注音Wèi Hán Cǎo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冷哎爾前胡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ucedanum morisonii Bess [P.songoricum auct. Non G. Don]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挖,去除莖葉,洗凈,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1700m的山地灌叢和草坡的。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北部。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50-130cm。根頸粗壯,殘留有枯萎葉鞘纖維;根圓柱形,下部分枝,徑2-3cm,暗褐色。莖有縱長條紋,無毛,上部稍有分枝。基生葉和莖下部葉有長柄,柄基擴展成鞘;葉片輪廓為三角形,三至四回三出式全裂,末回裂片線形;莖中部葉簡化,較小,有短柄;上部葉退化,僅有披針形葉鞘。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直徑5-15cm;總苞片3-7,不等長;傘輻15-25,不等長,花期開展,果期收攏;小傘形花序梗不等長;小總苞片5-13;萼齒三角形;花瓣淡黃色,先端微凹,有內(nèi)曲的小舌片;花柱在果期向下反折。果實橢圓形,果棱線形,側(cè)棱增寬呈翅狀,每棱槽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ㄆ?-8月,果期8-9月。

    性味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理氣止痛。主寒感冒;咳嗽;胃寒脹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òu Shān Niú Bànɡ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nurus deltoides (Ait.) Nadai [Ono-pordum deltoides Ait;Synurus pu......
  • 《中藥大辭典》:臭山羊拼音注音Chòu Shān Yánɡ別名臭常山(《中國植物圖鑒》),臭苗(《中國藥植志》),大山羊、騷牯羊、地梔子、梔子黃(《貴州民間方藥集》),和常山(《中藥志》),大騷羊(《貴陽民間藥草》),白胡椒、大素藥(《貴州......
  • 別名和常山、胡椒樹、日本常山來源蕓香科臭常山屬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莖、葉入藥。根、莖四季可采,曬干;葉夏秋采集,鮮用。性味苦、辛,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截瘧,止痛,安神。用于風熱感冒,風濕關節(jié)腫痛,胃......
  • 拼音注音Chòu Lǐ Zi別名老鴰眼、老烏眼。出處過去曾將《本經(jīng)》所載鼠李考證為本品,然根據(jù)植物分布,《本經(jīng)》等諸家本草所載鼠李并非本種,當為鼠李科植物凍綠 Rhamnus utilis Decne.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達烏里鼠李的......
  • 拼音注音Chòu Lǐ Pí別名鼠李皮。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達烏里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mnus davurica Pall.采收和儲藏:夏末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