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思辨錄》 赤石脂

    作者: 周巖

    石脂揭兩石中取之。鄒氏云∶兩石必同根歧出而相并,脂者粘合兩石之膠,故所治皆同本異趨而不相浹之病,得此乃匯于一處,專力以化之。仲圣所用石脂四方,固與鄒說符合。

    劉潛江不以東垣、海藏、瀕湖、仲醇專主收澀為然,就本經補髓益氣鬯發(fā)其義,雖不如鄒氏之親切證明,而所見自超。抑愚竊有以伸之∶別錄于赤石脂曰補髓好顏色,則其補髓確是腦髓,與白石脂之補骨髓有別,本經且主頭瘍;何東垣但以為性降乎。夫髓生于精,精生于谷,谷入氣滿淖澤注于骨。骨屬屈伸泄?jié)?,補益腦髓,是中土者生精化髓之源也。而石脂味甘大溫,補益脾胃,質粘能和胃陰,性燥復扶脾陽。其所以上際,則辛入肺為之。所以至腦,則酸入肝為之。(外臺述刪繁論凡髓虛實之應主于肝膽)石脂確有補腦髓之理,千金赤石脂散,治冷凍飲料過度,致令脾胃氣弱,痰飲吐水無時,本事方云試之甚驗,蓋即鄒氏所謂聯合其渙散者,謂石脂為胃藥非脾藥可乎。夫下之精秘,則上之髓盈。石脂補髓,亦半由于秘精。

    秘精易而補髓難,故本經別錄,皆于補髓上冠以久服字。千金羌活補髓丸不收石脂,而無比山藥丸,曰此藥通中入腦鼻必酸痛勿怪。入腦自指石脂,而石脂未嘗專任,可知虛損之難療而無近效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作者:
    武之望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臨床治療學的基本讀物,歷來稱為經典著作,所以書內所用方劑又稱為經方。近代著名中醫(yī)曹穎甫,名 家達,號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醫(yī)專宗張仲景,深研這二部書,以善用經方聞于時。生平醫(yī)案,曾由其門人姜佐齡輯錄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門的個別治驗,搜集見聞,發(fā)揮心得,逐案說解、闡發(fā),以佐證曹氏辨證施治的確切。通過曹氏審閱后,復逐案加以評語,師生商討,從實踐到理論,相互琢磨,名其書曰《經方實驗錄》,由千頃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來,讀者對本書的需要仍繁,我們現在重加整理,刪去其說解蕪冗者,修飾其詞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計九十二案,內有十六案,標明為附列門人醫(yī)案?!耖g中醫(yī)志愿編撰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祿、徐師曾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