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達原飲

    《瘟疫論》卷上:達原飲處方

    檳榔6克 厚樸3克 草果仁1.5克 知母3克 芍藥3克 黃芩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

    開達膜原,辟穢化蝕。主瘟疫初起,憎寒發(fā)熱,漸至但熱無寒,晝夜發(fā)熱,日晡益甚,頭身疼痛,脈數(shù)舌紅,苔白厚如積粉?,F(xiàn)用于瘧疾、消化道蟲積濕阻,以及濕遏熱伏等熱性病。

    用法用量

    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午后溫服。

    脅痛耳聾,寒熱往來,嘔而口苦,加柴胡3克;腰背項痛,加羌活3克;目痛、眼眶痛,鼻干不眠,加干葛3克。

    摘錄《瘟疫論》卷上《張氏醫(yī)通》卷十三:達原飲處方

    黃芩1錢5分,甘草(炙)1錢,白芍1錢,知母2錢,厚樸1錢,檳榔2錢,草果1錢,生姜7片,大棗1枚(擘)。

    功能主治

    疫瘧壯熱,多汗而渴。

    用法用量

    水煎,發(fā)前熱服,溫覆取微汗。

    若見少陽、陽明、太陽證、必兼柴胡、葛根、羌活以開泄之;設(shè)里氣不通,勢必盤錯于中而內(nèi)陷,則加大黃以攻下之,又可專工瘟疫。

    各家論述

    本方以吳又可達原飲為主方,然表證未罷,誤用里藥則有結(jié)胸傳里之變,即尚未離表,但須姜、棗佐芩、芍、甘草,以和解之。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三《溫疫論》卷上:達原飲處方

    檳榔2錢,厚樸1錢,草果仁5分,知母1錢,芍藥1錢,黃芩1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

    避瘟去暑,解熱,止嘔利便。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發(fā)熱,日后但熱而不憎寒。初得之2-3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shù),晝夜發(fā)熱,日哺益甚,頭疼身痛,其時邪在伏脊之前、腸胃之后,舌上白苔,甚則如積粉滿布無隙。

    臨床應(yīng)用

    1.病毒感染性發(fā)熱:16例患者均發(fā)熱,舌苔厚膩為主癥,兼有頭暈口苦,身體倦怠,胸悶納呆,脈弦滑。體征有肝脾腫大,淋巴結(jié)腫大,體溫在37.8℃~40℃。用達原飲加柴胡、葛根、大黃煎服,每日2劑,每煎300ml,每隔6小時服150ml。結(jié)果:僅2例6天熱退,其余為2~3天熱退。肝、脾、淋巴結(jié)均隨體溫下降而恢復(fù)正常。

    2.梁某某,男,10個月。患水痘,用達原飲改為散劑治療,共服3.6g,分6次服用而獲痊愈。

    3.小兒食積:周某某,男,6歲。傷食便溏,日行5~6次,不思飲食,腹脹大時痛,舌紅苔膩,以達原飲加山楂、神曲,服1劑后,腹脹消失,食飲如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雜癥會心錄》引作“達原散”。改為丸劑,名“達原丸”、“至圣達原丸”(見《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脅痛耳聾,寒熱,嘔而口苦,加柴胡1錢;腰背項痛,加羌活1錢;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加干葛1錢。

    各家論述

    檳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疏利之藥,又除嶺南瘴氣;厚樸破戾氣所結(jié);草果辛烈氣雄,除伏邪盤踞,三味協(xié)力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敗,速離膜原,是以為達原也。熱傷津液,加知母以滋陰;熱傷榮氣,加白芍以和血;黃芩清燥熱之余;甘草為和中之用。以后4味不過調(diào)和之劑耳。

    摘錄《溫疫論》卷上明·《溫疫論》:達原飲出處

    達原飲,出自明·《溫疫論》。本方又名“達原散”。

    組成

    檳榔二錢(6克)、厚樸一錢(3克)、草果半錢(1.5克)知母一錢(3克)、芍藥一錢(3克)、黃芩一錢(3克)、甘草半錢(1 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開達膜原,辟穢化濁。

    主治

    主治溫疫或瘧疾,邪伏膜原,憎寒壯熱,或1日3次,或1日1次,發(fā)無定時,胸悶嘔惡,頭痛煩囊,脈弦數(shù),舌苔垢膩。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病毒感染性發(fā)熱、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癌性發(fā)熱等病癥。

    1.病毒感染性發(fā)熱:應(yīng)用達原飲治療病毒感染性發(fā)熱226例,發(fā)熱1周以內(nèi)86例,1~2周84例,2周以上56例,水煎濃汁300毫升。每日2劑,每6小時服150毫升,在服藥期間發(fā)現(xiàn)舌光無苔陰虛者禁用,舌苔黃燥或干煤者慎用。禁食辛辣厚味油膩之品。結(jié)果:226例患者均痊愈,多數(shù)患者服4~6劑后熱退,肝脾腫大也隨體溫下降而回縮,淋巴結(jié)縮小及消失。(《四川中醫(yī)》2001年第4期)

    2.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將1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達原飲各80例,治療組根據(jù)中醫(yī)辨證為感冒夾滯癥給予達原飲加減治療,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顆??诜?,療程5日。以3日內(nèi)體溫下降至正常不再反復(fù)者為治愈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對照組75%,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陜西中醫(yī)》2013年第3期)

    3.癌性發(fā)熱:應(yīng)用中藥達原飲加減治療癌性發(fā)熱42例,與萘普生治療40例作對照。以患者連續(xù)服藥7日,發(fā)熱消失,體溫正常,并且堅持中藥治療,1個月內(nèi)未再發(fā)熱為顯效標(biāo)準(zhǔn)。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73.8%,對照組37.5%,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江蘇中醫(yī)藥》2010年第4期)

    方解

    本方用檳榔辛散宣濕,化痰破結(jié),疏利蘊伏之邪;厚樸苦降行氣,燥濕化濁,破邪氣之所結(jié);草果辛香化濁,辟穢止嘔,以除穢濁之濕,三藥辛開苦降,舒暢氣機,穢濕濁氣消散,濕消熱自除。知母滋陰液,白芍養(yǎng)營血,黃芩清燥熱,甘草和中。全方合用可使穢濁得化,熱邪得清,陰津得復(fù),則邪氣潰散,速離膜原,故以“達原飲”名之。

    現(xiàn)代研究

    臨床報道也見于治療各種發(fā)熱、肺膿腫、艾滋病合并癥、急性支氣管肺炎、慢性蕁麻疹、逆行性膽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盜汗、復(fù)發(fā)性中心性視網(wǎng)膜炎、便秘、淋證、病毒性腦炎、2型糖尿病、失眠、急性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等證屬邪伏膜原的病癥。

    方歌

    達原草果檳厚樸,知母黃芩芍甘佐,辟穢化濁達膜原,邪伏膜原寒熱作。

    摘錄明·《溫疫論》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根(5月5日取)1兩,木瓜根1兩,烏頭1兩。制法上藥陰干并銼細,搗羅為散。功能主治月蝕濕蟲瘡(匿蟲)。用法用量每取棗核許大,以綿裹,納谷道中。日2次。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三......
  • 處方半夏6錢,秫米1兩,白芍6錢,桂枝4錢,炙甘草1錢,生姜3錢,大棗2枚(去核)。功能主治飲退得寐,舌滑,食不進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溫3服。摘錄《溫病條辨》卷三......
  • 處方半夏(漿水煮4-5沸,切,焙)3錢,桔梗(炒)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天南星(洗過)1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脾肺寒熱勞咳,痰盛嘔噦。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2盞,加生姜1棗大(細切),同煎至半盞,去滓,食后。臨臥溫服。摘錄《圣濟......
  • 處方半夏2錢(湯洗7遍去滑),干姜1錢(炮裂),白面3兩,雞子白1枚。制法上為末,與面及雞子白相和,搜,切作棋子,熟煮,別用熟水淘過。功能主治脾胃氣弱,痰噦嘔吐,不下飲食。用法用量空腹食之。摘錄《圣惠》卷九十七......
  • 處方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紫蘇11葉,砂仁5粒。功能主治頭昏嘔吐。用法用量方中陳皮、半夏用量原缺。摘錄《女科萬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