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傷風之癥乃風邪客于腠里.灑淅惡寒.噴嚏呵欠.頭疼發(fā)熱類于傷寒.但見風寒即怕.
亦不太甚者是也.
【脈云】
陽浮陰弱.大蓋肺部見浮者.多以此為辨.
【立方】
加味香蘇飲
川芎 紫蘇 羌活 防風 蒼術 香附 甘草 荊芥 白芷(各三錢) 葛根 前胡(各一錢)上加蔥頭十枚.生姜三片.煎服以被覆取汗為度.
若以為小疾而不治.日久則風入于肺.必成咳嗽.即費調理矣.凡感風邪.初起忌服茯苓.以其味淡.善干滲泄.有表癥服之則引邪入于陰經也.如當用補.或消痰.或消食.以香蘇飲為主方.隨癥加減.不得一一細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