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學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jié)合抒發(fā)己見。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說收載較多。
臟腑強盛,諸蟲不為害,惟虛怯則濕熱生蟲,蟲行求食作痛。上唇有瘡,曰惑蟲蝕其臟;下唇有瘡,曰狐蟲下食其肛。胃熱則蟲動,動則往來上下,心腹痛,面 白,叫哭仰體撲手,心神悶亂,吐涎沫或清水,沉沉默默。貫心者,心痛甚死;不貫心亦死。上半月蟲頭向上,可投藥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若病急,先以肥肉汁或糖蜜引轉(zhuǎn)其頭,然后用追蟲末藥。
面黃上有白團印是蟲癥,好吃布是肺蟲,吃桴炭是肝蟲,吃鹽是腎蟲,吃茶葉是心蟲,吃酸物是膽蟲,吃土是脾蟲,各隨本臟施治。脈當沉,若弦,今反洪大是蟲;虛小者生,緊急者死;寸脈沉滑是寸白蟲。
陳皮 半夏 枳實 青皮 檳榔 蓬術(shù) 鶴虱 蕪荑 雷丸 使君子 川楝根(以上蟲藥可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