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yùn)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jìn)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嬰兒初生,未剃胎發(fā),不與戴帽,則自幼至長,難于傷風(fēng),永無鼻塞拖涕之患。又不得用油膩手繃裹,春忌覆頭裹足,夏忌飲冷食水,冬忌火炙衣服。至于飲食,小兒氣血俱盛,食物易消,故食無時。然腸胃尚脆而窄,故小兒以乳為主,三歲后方可食糕餅,五歲外方可食葷腥,則一生永無脾胃之疾。若稠、粘、干、硬、一切魚肉、水果、濕面,燒炙、煨炒、煎爆、發(fā)熱難化之物,皆宜禁絕。婦人無知,畏其啼哭,無所不與,積成痼疾,雖悔何及。語云∶惜兒須惜食,吃熱莫吃冷,吃軟莫吃硬,吃少莫吃多,真妙法也。又夜臥不得令兒枕臂,須作一小枕,或綠豆,或通草,或燈心,或菊花,皆可裝入,令兒枕之,兼左右附之,可近乳母之側(cè),切忌乳母鼻風(fēng)吹兒囟門,致成風(fēng)病。又覆衣衾,須露兒頭面,若一向仰臥,恐成驚疾,須時時回動之。又小兒衣服,須用七、八十歲老人舊褲舊襖,改作小兒衣衫,真氣相滋,令兒有壽,且無疾病。
若富貴之家,切不宜新制綾羅綢緞、新綿皮襖之類與小兒披身。若太溫暖,則筋骨柔弱,不惟易病,抑且折福。
又懷抱小兒,宜常著地氣,使兒皮膚堅固。又天氣和暖抱之,使見風(fēng)日,則氣血堅剛,可耐風(fēng)寒。又夜臥及懷抱,皆忌豎頭,易生驚風(fēng)。又養(yǎng)子十法須知∶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五要心胸涼,六要勿見怪物,七脾胃常要溫,八啼未定勿使飲乳,九勿服輕粉、朱砂,十少洗浴。人能行是數(shù)者,何患嬰兒不登仁壽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