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xué)生作文 學(xué)門教育

國學(xué)古籍

孫子略解

  • 《孫子略解》(即《孫子注》),開創(chuàng)整理注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其“兵以義動(dòng)”的戰(zhàn)爭觀,因事設(shè)奇、任勢制勝的“詭詐論”,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強(qiáng)水軍建設(shè)的遠(yuǎn)見,頗受后世推重。

    ------------------------------------------------------------------

    〈序〉   操聞上古弧矢之利,《論語》:「足兵?!埂渡袝罚骸赴苏粠煛!埂兑住吩唬骸?

    師貞,丈人吉?!埂对姟吩唬骸竿鹾账古?,爰征其旅?!裹S帝湯武咸用干戚以濟(jì)世也?!?

    司馬法》曰:「人故殺人,殺之可也?!故盐湔邷?,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 用兵,戢而時(shí)動(dòng),不得已而用之。吾觀兵書戰(zhàn)策多矣,孫武所著深已。審計(jì)重舉,明畫深

    圖,不可相誣,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訓(xùn)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計(jì)篇〉

    〔曹操曰:計(jì)者,選將、量敵、度地、料卒,計(jì)於廟堂也。〕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jīng)之以五,校之以計(jì),以索其情。

    〔曹操曰:謂下五事七計(jì),求彼我之情也。〕

      一曰道,

    〔曹操曰:謂導(dǎo)之以教令?!?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

    生,民弗詭也。 〔曹操曰:危者,危疑也?!?

      天者:陰陽、寒暑,時(shí)制也;順逆,兵勝也。

    〔曹操曰:順天行誅,因陰陽四時(shí)之制。故《司馬法》曰:『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吾民

    也。』〕   地者:高下、廣狹、遠(yuǎn)近、險(xiǎn)易、死生也。 〔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勢不同,因時(shí)制利也。論在〈九地〉篇中?!?

      將者:智、信、仁、勇、嚴(yán)也。

    〔曹操曰:將宜五德備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曹操曰:曲制者,部曲、旗幟、金鼓之制也。官者,五官之分也。道者,糧路也。主用

    者,主軍費(fèi)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jì),以索其情。

    〔曹操曰:同聞五者,將知其變極,則勝也。索其情者,勝負(fù)之情?!?

      曰:主孰賢?將孰能?

    〔曹操曰:道德、智能。〕

      天地孰得?

    〔曹操曰:天時(shí)、地利。〕

      法令孰行?

    〔曹操曰:設(shè)而不犯,犯而必誅。〕

      兵眾孰強(qiáng)?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jiǎng)儇?fù)矣。

    〔曹操曰:以七事計(jì)之,知?jiǎng)儇?fù)矣?!?

      將聽吾計(jì),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jì),用之必?cái)?,去之?

    〔曹操曰:不能定計(jì),則退去之。〕

      計(jì)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曹操曰:常法之外也。〕

      勢者,因利而制權(quán)也。 〔曹操曰:制由權(quán)也,權(quán)因事制也?!?  兵者,詭道也。 〔曹操曰: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遠(yuǎn),遠(yuǎn)而示之近。

    〔曹操曰:欲進(jìn)而治去道,若韓信之襲安邑,陳舟臨晉而渡於夏陽也?!?

      故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shí)而備之,

    〔曹操曰:敵治實(shí),須備之也?!?

      強(qiáng)而避之,

    〔曹操曰:避其所長也?!?  怒而橈之; 〔曹操曰:待其衰懈也?!? ?。ū岸溨? ?。ㄘ鴦谥?

    〔曹操曰:以利勞之?!?

     ?。ㄓH而離之)

    〔曹操曰:以間離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曹操曰:擊其懈怠,出其空虛?!?  此兵家之勝,不可預(yù)傳也。

    〔曹操曰:傳,猶泄也。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敵變化,不可先傳也。故料敵在心,察

    機(jī)在目也?!?  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敗,況

    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fù)見矣。

    〔曹操曰:以吾道觀之矣?!?

    〈作戰(zhàn)篇〉

    〔曹操曰:欲戰(zhàn)必先算其費(fèi),務(wù)因糧於敵也。〕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

    〔曹操曰:馳車,輕車也,駕駟馬;革車,重車也,言萬騎之重。車駕四馬,率三萬軍, 養(yǎng)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裝,廄二人主養(yǎng)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車駕牛

    。養(yǎng)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裝,凡三人也。帶甲十萬,士卒數(shù)也?!?  千里而饋糧,

    〔曹操曰:越境千里?!?

      則外內(nèi)之費(fèi),賓客之用,膠漆之財(cái),車甲之奉:費(fèi)日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曹操曰:謂購賞猶在外之也?!?

      其用戰(zhàn):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屈力,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曹操曰:鈍,弊也;屈,盡也?!?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久。

    〔曹操曰:雖拙,有以速勝。未睹者,言無也?!?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



      故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再載;

    〔曹操曰:籍,猶賦也。言初賦民,便取勝,不復(fù)歸國發(fā)兵也。始用糧,後遂因食於敵,

    還兵入國,不復(fù)以糧迎之也?!?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曹操曰:兵甲戰(zhàn)具,取用於國中,糧食則因敵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yuǎn)者遠(yuǎn)輸,遠(yuǎn)輸則百姓貧;

      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cái)竭,

    〔曹操曰:軍行已出界,近於師者貪財(cái),皆貴賣,則百姓虛竭也。〕   財(cái)竭則急於丘役。屈力中原,內(nèi)虛於家,百姓之費(fèi),十去其六。

    〔曹操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財(cái)殫盡而兵不解,則運(yùn)糧盡力於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

    破費(fèi)也?!?

      公家之用:破車疲馬,甲胄矢弩,戟楯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七。

    〔曹操曰:丘牛,謂丘邑之牛;大車,乃長轂車也。〕

      故智將務(wù)食於敵,食敵一鍾,當(dāng)吾二十鍾;[上艸下忌][上艸下干]一石,當(dāng)吾二十石

    。

    〔曹操曰:[艸忌],豆[禾皆]也;[禾干],禾槁也。石,百二十斤也。轉(zhuǎn)輸之法,費(fèi)二十

    石乃得一石?!?



      故殺敵者,怒也;

    〔曹操曰:威怒以致敵?!?

      取敵者,貨也。

    〔曹操曰:軍無財(cái),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

      車戰(zhàn):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 〔曹操曰:以車戰(zhàn)能得敵車十乘已上,賞賜之。不言車戰(zhàn)得車十乘已上者賞之,而言賞得

    者何?言欲開示賞其所得車之卒也。陳車之法:五車為隊(duì),仆射一人;十軍為官,卒長一

    人;車滿十乘,將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別言賜之,欲使將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車 十乘已上與敵戰(zhàn),但取其有功者賞之,其十乘已下,雖一乘獨(dú)得,余九乘皆賞之,所以率 進(jìn)勵(lì)士也?!?

      而更其旌旗;

    〔曹操曰:與吾同也?!?

      車雜而乘之,

    〔曹操曰:不獨(dú)任也?!?

      卒共而養(yǎng)之,是謂勝敵而益強(qiáng)。 〔曹操曰:益己之強(qiáng)?!?

      故兵貴速,不貴久。

    〔曹操曰:久則不利。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也。〕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而國安危之主也。

    〔曹操曰:將賢則國安也?!?



    〈謀攻篇〉

    〔曹操曰:欲攻敵,必先謀。〕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曹操曰:興師深入長驅(qū),拒其都邑,絕其內(nèi)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得之,為

    次也?!?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曹操曰:《司馬法》曰:「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埂?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曹操曰:五百人為旅?!?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曹操曰:自校以上至百人也?!?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曹操曰:百人以下至五人?!?

      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不戰(zhàn)而勝,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戰(zhàn)而敵自屈服?!?



      故上兵伐謀,

    〔曹操曰:敵始有謀,伐之易也?!?

      其次伐交,

    〔曹操曰:交,將合也?!?

      其次伐兵,

    〔曹操曰:兵形成也?!?

      其下攻城。

    〔曹操曰:敵國已收其外糧城守,攻之為下也?!?

      攻城之法:修櫓、轒轀,其器械,三月而止也;距、闉,又三月然後已。

    〔曹操曰:修,治也。櫓,大楯也。轒轀者,轒床也;轒床其下四輪,從中推之至城下也

    。具,備也。器械者,機(jī)關(guān)攻守之總名,飛樓云梯之屬。距闉者,踴土積高而前,以附其

    城也。〕

      將不勝心之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zāi)也。

    〔曹操曰:將忿不待攻器成,而使士卒緣城而上,如蟻之緣墻,必殺傷士卒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破人之國而非久也,

    〔曹操曰:毀滅人國,不久露師也。〕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鈍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曹操曰:不與敵戰(zhàn),而必完全得之,立勝於天下,則不頓兵挫銳也?!?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

    〔曹操曰:以十?dāng)骋?,則圍之,是謂將智勇等而兵利鈍均也。若主弱客強(qiáng),操所以倍兵圍

    下邳,生擒呂布也。〕

      五則攻之,

    〔曹操曰:以五敵一,則三術(shù)為正,二術(shù)為奇?!?

      倍則分之,

    〔曹操曰:以二敵一,則一術(shù)為正,一術(shù)為奇?!?

      敵則能戰(zhàn)之,

    〔曹操曰:己與敵人眾等,善者猶當(dāng)設(shè)奇伏以勝之?!?

      少則能守之,

    〔曹操曰:高壁堅(jiān)壘,勿與戰(zhàn)也?!?

      不若則能避之。

    〔曹操曰:引兵避之也?!?

      故小敵之堅(jiān),大敵之擒也。

    〔曹操曰:小不能當(dāng)大也?!?



      夫?qū)⒄?,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強(qiáng),

    〔曹操曰:將周密,謀不泄也。〕

      輔隙則國弱。 〔曹操曰:形見於外也。〕

      故君之所以患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jìn),而謂之進(jìn);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

    ,是謂縻軍。

    〔曹操曰:縻,御也?!?

      不知軍中之事,而同軍中之政,則軍士惑矣。

    〔曹操曰: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禮不可以治兵也。〕

      不知三軍之任,而同三軍之權(quán),則軍士疑矣。

    〔曹操曰:不得其人也。〕

      軍士既惑既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曹操曰:引,奪也。〕

      故知?jiǎng)儆形澹?  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勝。

      知眾寡之用,勝。

      上下同欲,勝。 〔曹操曰:君臣同欲。〕

      以虞待不虞,勝。

      將能而君不御,勝。

    〔曹操曰:《司馬法》曰:「進(jìn)退惟時(shí),無曰寡人」。〕   此五者,勝之道也。

    〔曹操曰:此上五事也〕

      故兵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fù);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



    〈形篇〉

    〔曹操曰:軍之形也。我動(dòng)彼應(yīng),兩敵相察情也?!?



      孫子曰:

      昔善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

    〔曹操曰:守,固備也?!?

      可勝在敵。 〔曹操曰:自修治,以待敵之虛懈也?!?

      故善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可勝。故曰:勝可知,

    〔曹操曰:見成形也?!?

      而不可為也。

    〔曹操曰:敵有備故也。〕   不可勝,守;

    〔曹操曰:藏形也?!?  可勝,攻也。

    〔曹操曰:敵攻己,乃可勝。〕   守則有余,攻則不足。

    〔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所以攻者,力有余?!?

      昔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動(dòng)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勝也。 〔曹操曰:喻其深微。〕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者也;

    〔曹操曰:當(dāng)見未萌?!?

      戰(zhàn)勝,而天下曰善,非善者也。

    〔曹操曰:爭鋒者也?!?

      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視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曹操曰:易見聞也?!?

      所謂善者,勝易勝者也。

    〔曹操曰:原微易勝,攻其可勝,不攻其不可勝也。〕

      故善者之戰(zhàn),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

    〔曹操曰: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也。〕

      故其勝不殆,

      不殆者,其所措勝,勝敗者也。

    〔曹操曰:察敵必可敗,不差忒也?!?

      故善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dāng)∫病?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後求勝。

    〔曹操曰:有謀與無慮也?!?



      故善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正。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修治為不可勝之道,保法度不失敵之?dāng)y也?!?

      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shù),四曰稱,五曰勝。

    〔曹操曰:勝敗之政,用兵之法,當(dāng)以此五事稱量,知敵之情?!?

      地生度,

    〔曹操曰:因地形勢而度之?!?

      度生量,量生數(shù),

    〔曹操曰:知其遠(yuǎn)近廣狹,知其人數(shù)也?!?

      數(shù)生稱, 〔曹操曰:稱量己與敵孰愈也?!?

      稱生勝。

    〔曹操曰:稱量之故,知其勝負(fù)所在也?!?

      故勝兵如以鎰稱銖,敗兵如以銖稱鎰。 〔曹操曰:輕不能舉重也?!?

      稱勝者戰(zhàn)民也,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形也。 〔曹操曰:八尺曰仞。決水千仞,其勢疾也?!?



    〈勢篇〉

    〔曹操曰:用兵任勢也?!?



      孫子曰:

      凡治眾如治寡,分術(shù)是也。

    〔曹操曰:部曲為分,什伍為數(shù)。〕

      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

    〔曹操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三軍之眾,可使畢受敵而無敗,奇正是也。

    〔曹操曰:先出合戰(zhàn)為正,後出為奇。〕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實(shí)虛是也。

    〔曹操曰:以至實(shí)擊至虛也?!?

      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

    〔曹操曰:正者當(dāng)敵,奇兵擊不備?!?  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

      無竭如河海。

      終而復(fù)始,日月是也;死而復(fù)生,四時(shí)是也。

      聲不過五,   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

      色不過五,

      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

      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曹操曰:自無窮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無窮也。〕   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奇正還相生,如環(huán)之無端,孰能窮之?

      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擊,至於毀折者,節(jié)也。

    〔曹操曰:發(fā)起擊敵也?!?

      故善戰(zhàn)者,其勢險(xiǎn), 〔曹操曰:險(xiǎn),疾也。〕

      其節(jié)短:

    〔曹操曰:短,近也?!?

      勢如[弓廣]弩,節(jié)如發(fā)機(jī)。

    〔曹操曰:在度不遠(yuǎn),發(fā)則中也?!?  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

    〔曹操曰:亂旌旗以示敵,以金鼓齊之也?!?

      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

    〔曹操曰:車騎轉(zhuǎn)也。形圓者,出入有道,齊整也?!?

      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qiáng)。

    〔曹操曰:皆毀形匿情也?!?

      治亂,術(shù)也;

    〔曹操曰:以部曲分名數(shù)為之,故不可亂也。〕

      勇怯,勢也;

      強(qiáng)弱,形也。

    〔曹操曰:形勢所宜。〕

      善動(dòng)敵者:形之,敵必從之;

    〔曹操曰:見羸形也。〕

      予之,敵必取之。 〔曹操曰:以利誘敵,敵遠(yuǎn)離其壘,而以便勢擊其空虛孤特也。〕

      以正動(dòng)之,以奇待之。

    〔曹操曰:以利動(dòng)敵也?!?



      故善戰(zhàn)者,求之於勢,弗責(zé)於民,故能釋民而任勢。

    〔曹操曰:求之於勢者,專任權(quán)也。不責(zé)於人者,權(quán)變明也?!?  任勢者,其戰(zhàn)民也,如轉(zhuǎn)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dòng);方則止,圓則行。

    〔曹操曰:任自然勢也。〕

      故善戰(zhàn)者戰(zhàn)民也,如轉(zhuǎn)圓石於千仞之山,勢也。



    〈實(shí)虛篇〉

    〔曹操曰:能虛實(shí)彼己也?!?

      孫子曰:

      凡先處戰(zhàn)地而待戰(zhàn)者佚,

    〔曹操曰:力有余也。〕

      後處戰(zhàn)地而趨戰(zhàn)者勞。

      故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能使敵自至者,利之也;

    〔曹操曰:誘之以利也?!?

      能使敵不得至者,害之也。

    〔曹操曰:出其所必趨,攻其所必救?!?

      故敵佚能勞之,

    〔曹操曰:以事煩之?!?

      飽能饑之者, 〔曹操曰:絕其糧道。〕

     ?。ò材軇?dòng)之) 〔曹操曰:攻其所愛,出其必趨,使敵不得不救也?!?

        出於其所必趨也;

      行千里而不畏,行無人之地也。

    〔曹操曰:出空擊虛,避其所守,擊其不意?!?

      攻而必取,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所守;善守者,敵不知所攻。 〔曹操曰:情不泄也。〕

      微乎微乎,故能隱於常形;神乎神乎,故能為敵司命。



      進(jìn)不可迎者,沖其虛也;退不可止者,遠(yuǎn)而不可及也。

    〔曹操曰:卒往進(jìn)攻其虛懈,退又疾也?!?

      故我欲戰(zhàn),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zhàn)者,攻其所必救也;

    〔曹操曰:絕其糧道,守其歸路,攻其君主也?!?

      我不欲戰(zhàn),畫地而守之, 〔曹操曰:軍不欲煩也。〕

      敵不得與我戰(zhàn)者,詐其所之也。

    〔曹操曰: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敵疑也。〕



      故善將者,形人而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而為一,敵分而為十,是以十擊一也。 我寡而敵眾:能以寡擊眾,則吾所與戰(zhàn)之地不可知,則敵之所備者多;所備者多,則所戰(zhàn)

    者寡矣。

      備前者後寡,備後者前寡;備左者右寡,備右者左寡;無不備者無不寡。寡者,備人

    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曹操曰:形藏?cái)骋?,則分離其眾以備我也?!?



      知戰(zhàn)之日,知戰(zhàn)之地,千里而戰(zhàn); 〔曹操曰:以度量知空虛會(huì)戰(zhàn)之日?!?

      不知戰(zhàn)之日,不知戰(zhàn)之地,則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

    況遠(yuǎn)者數(shù)十里,近者數(shù)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

    〔曹操曰:越人相聚,紛然無知也。或曰:吳越,讎國也?!?  故曰:勝,可擅也;敵雖眾,可無斗也。故積之而知?jiǎng)屿o之理,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計(jì)之而知得失之策,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處。

    〔曹操曰:角,量也。〕



      形兵之極,至於無形;則深間弗能窺也,智者弗能謀也。

      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 〔曹操曰:因敵形而立勝?!?  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

    〔曹操曰:不以一形勝萬形?;蛟唬翰粋渲?。制勝者,人皆知吾所以勝,莫知吾因敵形 而制勝也。〕   故其戰(zhàn)勝不復(fù),而應(yīng)形於無窮。

    〔曹操曰:不重復(fù)動(dòng)而應(yīng)之也?!?

      夫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走下;兵勝,避實(shí)而擊虛。故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敵而制 勝。

      兵無成勢,無恒形,能與敵化,之謂神。

    〔曹操曰:勢盛必衰,形露必?cái)。誓芤驍匙兓?,取勝若神?!?

      五行無恒勝,四時(shí)無常立;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曹操曰:兵常無勢,盈縮隨敵?!?



    〈軍爭篇〉

    〔曹操曰:兩軍爭勝?!?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   合軍聚眾,

    〔曹操曰:聚國人,結(jié)行伍,選部曲,起營陳也?!?  交和而舍,

    〔曹操曰:軍門為和門,左右門為旗門,以車為營曰轅門,以人為營曰人門,兩軍相對(duì)為 交和。〕

      莫難於軍爭。 〔曹操曰:從始受命,至於交和,軍爭為難也。〕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曹操曰:示以遠(yuǎn),邇其道里,先敵至也?!?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fā),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jì)者也。

    〔曹操曰:迂其途者,示之遠(yuǎn)也。後人發(fā),先人至者,明於度數(shù),先知遠(yuǎn)近之計(jì)也?!?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曹操曰:善者則以利,不善者則以危?!?

      舉軍而爭利,則不及;

    〔曹操曰:遲不及也。〕

      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曹操曰:置輜重,則恐捐棄也?!?

      是故,絭甲而趨利,則日夜不處, 〔曹操曰:不得休息?!?

      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上將;勁者先,疲者後,則十一以至。

    〔曹操曰:百里爭利,非也;三將軍皆以為擒?!?

      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法以半至。

    〔曹操曰:蹶,猶挫也。〕

      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曹操曰:道近至者多,故無死敗也。〕

      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曹操曰:無此三者,亡之道也?!?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yù)交;

    〔曹操曰:不知敵情者,不能結(jié)交也?!?

      不知山林、險(xiǎn)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曹操曰:高而崇者為山,眾樹所聚者為林,坑塹者為險(xiǎn),一高一下者為阻,水草漸洳者

    為沮,眾水所歸而不流者為澤。不先知軍之所據(jù)及山川之形者,則不能行師也?!?

      不用鄉(xiāng)導(dǎo)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dòng),以分合變者也。 〔曹操曰:兵一分一合,以敵為變也。〕   故其疾如風(fēng),

    〔曹操曰:擊空虛也。〕

      其徐如林;

    〔曹操曰:不見利也?!?  侵掠如火,

    〔曹操曰:疾也?!?

      不動(dòng)如山;

    〔曹操曰:守也?!?

      難知如陰,

      動(dòng)如雷霆;

      指向分眾,

    〔曹操曰:因敵而制勝也?!?

      廓地分利;

    〔曹操曰:廣地以分?jǐn)忱?。?

      懸權(quán)而動(dòng),

    〔曹操曰:量敵而動(dòng)也?!?

      先知迂直之道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是故,《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鼓金;視不相見,故為旌旗。」是故,晝戰(zhàn)多 旌旗,夜戰(zhàn)多鼓金。

      鼓金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已專,則勇者不得獨(dú)進(jìn),怯者不得獨(dú)退:此用眾之法也。   三軍可奪氣,

    〔曹操曰:左氏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將軍可奪心。

      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潰。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潰,此治氣者也。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遠(yuǎn),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無邀整整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曹操曰:正正,整齊也;堂堂,大也?!?

      故用兵:高陵勿向,餌兵勿食,窮寇勿迫,銳卒勿攻;

      背丘勿迎,佯北勿從,圍師遺闕,

    〔曹操曰:《司馬法》曰:「圍其三面,闕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

      歸師勿遏,此用眾之法也。



    〈九變篇〉

    〔曹操曰:變其正,得其所用有九也。〕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絕地?zé)o留,

    〔曹操曰:無久止也?!?

      衢地合交,

    〔曹操曰:結(jié)諸候也。衢地,四通之地。〕

      覆地?zé)o舍, 〔曹操曰:無所依也。水毀曰圯?!?

      圍地則謀, 〔曹操曰:發(fā)奇謀也?!?

      死地則戰(zhàn)。 〔曹操曰:殊死戰(zhàn)也?!?

      途有所不由,

    〔曹操曰:隘難之地,所不當(dāng)從;不得已從之,故為變?!?  軍有所不擊,

    〔曹操曰:軍雖可擊,以地險(xiǎn)難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則利薄,困窮之兵,必死戰(zhàn)也。 〕

      城有所不攻,

    〔曹操曰:城小而固,糧饒,不可攻也。操所以置華費(fèi)而深入徐州,得十四縣也。〕

      地有所不爭,

    〔曹操曰:小利之地,方爭得而失之,則不爭也。〕

      君令有所不行。

    〔曹操曰:茍便於事,不拘於君命也?!?

      故將通於九變之利,知用兵矣。

      將不通於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shù),雖知五利,不

    能得人之用矣。

    〔曹操曰:謂下五事也。九變,一云五變?!?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曹操曰: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當(dāng)難行權(quán)也?!?

      雜於利,故務(wù)可伸;

    〔曹操曰:計(jì)敵不能依五地為我害,所務(wù)可信也?!?

      雜於害,故患可解也。

    〔曹操曰:既參於利,則亦計(jì)於害,雖有患可解也。〕   是故,屈諸侯以害,

    〔曹操曰:害其所惡也。〕

      役諸侯以業(yè),

    〔曹操曰:業(yè),事也,使其煩勞,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

      趨諸侯以利。

    〔曹操曰:令自來也?!?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不可攻也。

    〔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設(shè)備也?!?

      故將有五危:

      必死可殺,

    〔曹操曰:勇而無慮,必欲死斗,不可曲撓,可以奇伏中之。〕   必生可虜,

    〔曹操曰:見利畏怯不進(jìn)也?!?  忿速可侮,

    〔曹操曰: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致之也?!?

      潔廉可辱,

    〔曹操曰:廉潔之人,可污辱致之也?!?

      愛民可煩。

    〔曹操曰:出其所必趨,愛民者,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則煩勞也?!?

      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zāi)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軍篇〉

    〔曹操曰:擇便利而行也。〕



      孫子曰:

      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

    〔曹操曰:近水草,便利也。〕

      視生處高, 〔曹操曰:生者,陽也?!?

      戰(zhàn)降無登: 〔曹操曰:無迎高也?!?  此處山之軍也。敵若絕水,必遠(yuǎn)水; 〔曹操曰:引敵使渡?!?

      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汭,令半渡而擊之,利。

    〔曹操曰:半渡,勢不可并,故可敗?!?

      欲戰(zhàn),無附水而迎客; 〔曹操曰:附,近也?!?

      視生處高, 〔曹操曰:水上當(dāng)處其高,前向水、後當(dāng)依高而處?!?

      無迎水流: 〔曹操曰:恐溉我也?!?

      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唯亟去無留;交軍斥澤之中,依水草而背眾樹:

    〔曹操曰:不得已與敵會(huì)於斥澤之中?!?  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 〔曹操曰:車騎之利也。〕

      而右背高,前死後生:

    〔曹操曰:戰(zhàn)便也。〕

      此處陸上之軍也。凡四軍之利,

      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曹操曰:黃帝始立,四方諸侯亦稱帝,以此四地勝之也?!?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yǎng)生處實(shí),

    〔曹操曰:恃滿實(shí)也。養(yǎng)生,向水草,可放牧養(yǎng)畜乘。實(shí),猶高也?!?

    〔一曰:恃實(shí)滿,向水草放牧也?!?

      是謂必勝,軍無百疾。

      陵丘堤防,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水流至;止涉,待其

    定也。

    〔曹操曰:恐半渡而水遽漲也。〕

      絕澗遇: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曹操曰:山深水大者為絕澗,四方高、中央下者為天井,深山所過若蒙籠者為天牢,可

    以羅絕人者為天羅,地形陷者為天陷,澗道迫狹、深數(shù)丈者為天隙?!?

      吾遠(yuǎn)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曹操曰:用兵常遠(yuǎn)六害,令敵近背之,則我利敵兇?!?  軍旁有險(xiǎn)阻、草莽、葭葦、小林、翳澮,可伏匿者,謹(jǐn)復(fù)索之,奸之所處也。

    〔曹操曰:險(xiǎn)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葦(蒹葭

    )者,眾草所聚也;林木者,眾木所居也。蘙薈者,可屏蔽之處也。此以上論地形,以下

    相敵情也?!?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xiǎn)也;敵遠(yuǎn)而挑戰(zhàn),欲人之進(jìn)者,其所居者易、利也。

    〔曹操曰:所居利也?!?

      眾樹動(dòng)者,來也; 〔曹操曰:斬伐樹木,除道也。〕

      眾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結(jié)草為障,欲使我疑也?!?

      鳥起者,伏也; 〔曹操曰:鳥起其上,下有伏兵?!?

      獸駭者,覆也。 〔曹操曰:敵廣陳張翼,來覆我也?!?  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dá)者,采樵者也;

      少而往來者,營軍者也。辭卑而備益者,進(jìn)也;

    〔曹操曰:其使來辭卑,使間視之,敵人增備也?!?

      辭強(qiáng)而進(jìn)驅(qū)者,退也。

    〔曹操曰:詭詐也?!?

      輕車先出居側(cè)者,陣也;

    〔曹操曰:陳兵欲戰(zhàn)也?!?

      無約而請(qǐng)和者,謀也。

      奔走陣兵者,期也;

      半進(jìn)者,誘也。

      杖而立者,饑也;

      汲役先飲者,渴也;

      見利而不進(jìn)者,勞也;

    〔曹操曰:士卒疲勞也?!?  鳥集者,虛也。   夜呼者,恐也;

    〔曹操曰:軍士夜呼,將不勇也?!?  軍擾者,將不重也;

      旗動(dòng)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軍無懸甀者、不返其舍者,

    窮寇也。   諄諄翕翕,徐言人者,失其眾者也;

    〔曹操曰:諄諄,語貌;翕翕,失志貌?!?  數(shù)賞者,窘也;

      數(shù)罰者,困也。

      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 〔曹操曰:先輕敵,後聞其眾,則心惡之也?!?  來委謝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jǐn)察之。 〔曹操曰:備奇伏也。〕   兵非多益,

    〔曹操曰:權(quán)力均也。一云:兵非貴益多?!?  無武進(jìn),

    〔曹操曰:未見便也?!?

      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

    〔曹操曰:廝養(yǎng)足也。〕

      夫唯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卒未專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專親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信已洽,若無刑罰,則驕惰難用也。〕

      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

    〔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

      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

    相得也。



    〈地形篇〉

    〔曹操曰:欲戰(zhàn),審地形以立勝也。〕



      孫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xiǎn)者,有遠(yuǎn)者。

    〔曹操曰:此六者,地之形也?!?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曰: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zhàn)則利。 〔曹操曰:寧致人,無致於人?!?

      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曰:敵無備,出而勝之;敵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

    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曰: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

    出而擊之,利。

      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 〔曹操曰:隘,兩山之間通谷也,敵勢不得撓我也。我先居之,必前齊隘口,陳而守之, 以出奇也。敵若先居此地,齊口陳,勿從也。即半隘陳者從之,而與敵共此利也?!?

      險(xiǎn)形曰: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勿從也,引而去之。

    〔曹操曰:地險(xiǎn)隘,尤不可致於人。〕

      遠(yuǎn)形曰:勢均,難以挑戰(zhàn),戰(zhàn)而不利。

    〔曹操曰:挑戰(zhàn)者,延敵也。〕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所災(zāi)

    ,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

    〔曹操曰:不料力也?!?

      卒強(qiáng)吏弱,曰弛。

    〔曹操曰:吏不能統(tǒng)卒,故弛壞。〕

      吏強(qiáng)卒弱,曰陷。

    〔曹操曰:吏強(qiáng)欲進(jìn),卒弱,輒陷敗也。〕

      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zhàn),將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曰:大吏,小將也。大將怒之,心不壓服,忿而赴敵,不量輕重,則必崩壞?!?

      將弱不嚴(yán),教導(dǎo)不明;吏卒無常,陣兵縱橫,曰亂。 〔曹操曰:為將若此,亂之道也。〕

      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qiáng),兵無選鋒,曰北。

    〔曹操曰:其勢若此,必走之兵也?!?

      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jì)險(xiǎn)厄遠(yuǎn)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勝;

    不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cái)?。故?zhàn)道必勝,主曰無戰(zhàn),必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勝,主曰必戰(zhàn),無戰(zhàn)

    可也。

      故進(jìn)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居死地。   愛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如驕子,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不可專用,罰不可獨(dú)任;若驕子之喜怒對(duì)目,還害而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

    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zhàn),勝之半也。

    〔曹操曰:勝之半者,未可知也?!?

      故知兵者,動(dòng)而不困,舉而不窮。故兵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九地篇〉 〔曹操曰:欲戰(zhàn)之地有九?!?



      孫子曰:

      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

    覆地,有圍地,有死地。

    〔曹操曰:此九地之名也。〕

      諸侯戰(zhàn)其地者,為散。

    〔曹操曰:士卒戀土,道近易散?!?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

    〔曹操曰:士卒皆輕返也。〕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

    〔曹操曰:可以少勝眾、弱擊強(qiáng)。〕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

    〔曹操曰:道正相交錯(cuò)也?!?

      諸侯之地三屬, 〔曹操曰:我與敵相當(dāng),而旁有他國也?!?

      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

    〔曹操曰:先至得其國助也?!?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 〔曹操曰:難返之地?!?

      行山林、險(xiǎn)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覆。

    〔曹操曰:少固也?!?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眾者,為圍。

      疾則存,不疾則亡者,為死。

    〔曹操曰:前有高山,後有大水;進(jìn)則不得,退則有礙?!?  是故,散地則無戰(zhàn),

      輕地則無止,

      爭地則無攻, 〔曹操曰:不當(dāng)攻,當(dāng)先至為利也。〕

      交地則無絕,

    〔曹操曰:相及屬也。〕

      衢地則合交,

    〔曹操曰:結(jié)諸侯也?!?

      重地則掠, 〔曹操曰:蓄積糧食也。〕

      覆地則行,

    〔曹操曰:無稽留也?!?  圍地則謀,

    〔曹操曰:發(fā)奇謀也?!?  死地則戰(zhàn)。

    〔曹操曰:殊死戰(zhàn)也?!?

      所謂古善戰(zhàn)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待,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

    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曹操曰:暴之使離,亂之使不齊,動(dòng)兵而戰(zhàn)?!?  敢問:敵眾以整,將來,待之若何? 〔曹操曰:或人問之?!?

      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曹操曰:奪其所恃之利。若先據(jù)利地,則我所欲必得也?!?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給,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曹操曰:孫子應(yīng)難以覆陳兵情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

      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jǐn)養(yǎng)而勿勞,并氣積力,運(yùn)兵計(jì)謀,為不可測。

    〔曹操曰:養(yǎng)土氣、并兵力,為不可測度之計(jì)?!?

      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

    〔曹操曰:士死安不得也?!?  士人盡力。

    〔曹操曰:在難地,心并也?!?

      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

    〔曹操曰:拘,專也?!?  無所往則斗。

    〔曹操曰:人窮則死戰(zhàn)也?!?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

    〔曹操曰:不求索其意,而自得也。〕

      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曹操曰:禁妖祥之言,去疑惑之計(jì)。一本作至死無所災(zāi)?!?  吾士無余財(cái),非惡貨也;無余死,非惡壽也。 〔曹操曰:皆燒焚財(cái)物,非惡貨之多也;棄財(cái)致死者,不得已也?!?

      令發(fā)之日,士坐者涕沾襟,臥者涕交頤。

    〔曹操曰:皆持必死之計(jì)?!?

      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軍者,譬如衛(wèi)然。衛(wèi)然者,恒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

    中身則首尾俱至。敢問:賊可使若衛(wèi)然乎?曰:可。夫越人與吳人相惡也,當(dāng)其同舟而濟(jì) 也,相救若左右手。是故,覆馬埋輪,未足恃也;

    〔曹操曰:方馬,縛馬也。埋輪,恃不動(dòng)也。此言專難不如權(quán)巧。故曰:雖方馬埋輪,不 足恃也。〕   齊勇若一,整之道也;   剛?cè)峤缘?,地之理也?〔曹操曰:強(qiáng)弱一勢也。〕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曹操曰:齊一貌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曹操曰:謂清凈幽深平正也?!?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無知; 〔曹操曰:愚,誤也。民可與樂成,不可與慮始。〕

      易其事,革其謀,使民無識(shí);

      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   帥與之登高,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發(fā)其機(jī)。若驅(qū)群羊,驅(qū)而往,驅(qū)而來,

    莫知所之。

    〔曹操曰:一其心也。〕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xiǎn),此謂將軍之事也。

    〔曹操曰:險(xiǎn),難也?!?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曹操曰:人情見利而進(jìn),遭害而退。〕



      凡為客: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徹者,衢地也。入深者,重

    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背固前敵者,死地也。無所往者,窮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

      輕地,吾將使之僂。

    〔曹操曰:使相交屬。〕

      爭地,吾將使不留。 〔曹操曰:地利在前,當(dāng)速進(jìn)其後也?!?

      交地,吾將固其結(jié)。衢地,吾將謹(jǐn)其恃。重地,吾將趨其後。

    〔曹操曰:掠彼也?!常ò矗阂蛔鳌钢氐?,吾將繼其食」,故曹操有此注。)

      覆地,吾將進(jìn)其途。 〔曹操曰:疾過也。〕   圍地,吾將塞其闕。

    〔曹操曰:以一其心也。〕

      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曹操曰:勵(lì)士心也?!?



      故諸侯之情,殆則御,

    〔曹操曰:相持御也?!?

      不得已則斗,

    〔曹操曰:勢有不得已也。〕

      過則從。

    〔曹操曰:陷之甚過,則從計(jì)也。〕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yù)交;不知山林、險(xiǎn)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

    鄉(xiāng)導(dǎo)者,不能得地利。

    〔曹操曰:上已陳此三事,而復(fù)云者,力惡不能用兵,故復(fù)言也?!?

      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

    〔曹操曰:四五者,謂九地之利害?;蛟唬荷纤奈迨乱??!?

      彼王霸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養(yǎng)天下之交,不事天下之權(quán);伸己之私,威加於敵:

    〔曹操曰:交者,不結(jié)成天下諸侯之權(quán)也,絕天下之交,奪天下之權(quán),故威得伸而自私。



      故國可拔也,城可隳也。

    〔曹操曰:言軍法令不豫施懸之,《司馬法》曰:「見敵作誓,瞻功作賞。」   無法之賞,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曹操曰:犯,用也。言明賞罰,雖用眾,若使一人也?!?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

    〔曹操曰:兵尚詐?!?

      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曹操曰:勿使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曹操曰:必殊死戰(zhàn),或在死亡之地,亦有敗者。孫臏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

      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敗為勝。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 〔曹操曰:佯,愚也?;蛟唬罕擞M(jìn),設(shè)伏而退;彼欲去,開而擊之?!?  并力一向,千里殺將, 〔曹操曰:先示之以閑空虛弱之處,敵則并向而利之,雖千里可擒其將也?!?〔一曰:并兵向敵,雖千里能擒其將也。〕

      此謂巧事。

    〔曹操曰:是成事之巧也。一作是謂巧攻成事?!?

      是故,政舉之日,無通其使;

    〔曹操曰:謀定,則閉關(guān)梁、絕其符信,勿使通使?!?

      勵(lì)於廊上,以誅其事。 〔曹操曰:誅,治也?!?

      敵人開闠,必亟入之,

    〔曹操曰:敵有間隙,當(dāng)急入之也?!?  先其所愛,

    〔曹操曰:據(jù)便利也?!?

      微與之期,

    〔曹操曰:後人發(fā),先人至?!?  踐墨隨敵,以決戰(zhàn)事。

    〔曹操曰:行踐規(guī)矩,無常也?!?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曹操曰:處女示弱,脫兔往疾也?!?



    〈火攻篇〉 〔曹操曰:以火攻,當(dāng)擇時(shí)日也?!?



      孫子曰:

      凡攻火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地。

      行火有因,

    〔曹操曰:因奸人也。〕

      因必素具。 〔曹操曰:燒具也?!?

      發(fā)火有時(shí),起火有日。時(shí)者,天之燥也;

    〔曹操曰:燥者,旱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四者,風(fēng)之起日也。

      火發(fā)於內(nèi),則軍應(yīng)之於外。

    〔曹操曰:以兵應(yīng)之也?!?

      火發(fā),其兵靜而勿攻,極其火央,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之。

    〔曹操曰:見可而進(jìn),知難而退?!?

      火可發(fā)於外,無待於內(nèi),以時(shí)發(fā)之?;鸢l(fā)上風(fēng),無攻下風(fēng)。

    〔曹操曰:不便也?!?  晝風(fēng)久,夜風(fēng)止。

    〔曹操曰:數(shù)當(dāng)然也。〕

      凡軍必知五火之變,以術(shù)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

    〔曹操曰:取勝明也?!?

      以水佐攻者強(qiáng)。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曹操曰:水但能絕敵糧道、分?jǐn)耻?,不可奪敵蓄積?!?



      夫戰(zhàn)勝攻取,不修其政者,兇!命之曰費(fèi)留。 〔曹操曰:若水之留,不復(fù)還也?;蛟唬嘿p不以時(shí),但留費(fèi)也,賞善不踰日也?!?

      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dòng),

      非得不用,非危不戰(zhàn)。

    〔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

      主不可以怒興軍,將不可以慍用戰(zhàn);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曹操曰:不以己之喜怒用兵也?!?

      怒可復(fù)喜也,慍可復(fù)悅也;亡國不可復(fù)存也,死者不可復(fù)生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

    之,此安國之道也。



    〈用間篇〉

    〔曹操曰:戰(zhàn)必先用間,以知敵情也?!?

      孫子曰: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fèi),公家之奉,費(fèi)日千金。外內(nèi)騷動(dòng),怠於道路,不

    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曹操曰:古者,八家為鄰;一家從軍,七家奉之,言十萬之師舉,不事耕稼者七十萬家

    ?!?

      相守?cái)?shù)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主賢將,所以動(dòng)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 :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

    〔曹操曰:不可以禱祀而求?!?

      不可象於事,

    〔曹操曰:不可以事類求也。〕   不可驗(yàn)於度, 〔曹操曰:不可以事數(shù)度也?!?

      必取於人知者。 〔曹操曰:因間人也?!?



      故用間有五:有鄉(xiāng)間,有內(nèi)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

    謂神紀(jì),人君之寶也。 〔曹操曰:同時(shí)任用五間也?!?

      鄉(xiāng)間者,因其鄉(xiāng)人而用者也。內(nèi)間者,因其官人而用者也。

      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者也。

      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得於敵者也。

      生間者,返報(bào)者也。

      故三軍之親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圣不能用間,非仁不能使間。

    非微不能得間之實(shí),非密不能得間之寶。密哉密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fā),聞間事者

    與所告者皆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

    之姓名。

      令吾間必索敵間之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dǎo)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 〔曹操曰:舍,居止也?!?

      因是而知之,故鄉(xiāng)間、內(nèi)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

    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必知之,   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殷之興也,伊摯在夏;

    〔曹操曰:伊尹也?!?

      周之興也,呂牙在殷。

    〔曹操曰:呂望也?!?

      唯明主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所恃而動(dòng)也。

作者:曹操

無恥奴

  • 版本:鉛印三集,十卷四十回。無恥奴 第一集三卷十二回,光緒三十三(1907)年上海開明書店初版,無恥奴 第二集三卷十二回,宣統(tǒng)元(1909)年上海開明書店初版,無恥奴 第三集四卷十六回,出版年月不詳。

    作者:蘇同,清末人,生年不詳。另著有小說《傀儡記》。

    內(nèi)容:敘述主角江念袓寡廉鮮恥,貪贓枉法,巴結(jié)洋人,賣國求榮,最后落得一場空的故事。

作者:蘇同

三國演義

  •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 ∪龂适略谖覈糯耖g頗為流行。宋元時(shí)代即被搬上舞臺(tái),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dá)30多種。元代至治年間出現(xiàn)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jié)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jù)他個(gè)人對(duì)社會(huì)人生的體悟,創(chuàng)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xiàn)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_貫中1330年一1400年之間,名本,號(hào)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jù)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chuàng)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fēng)云會(huì)》等戲劇。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fēng)云。全書反映了三國時(shí)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shí)代各類社會(huì)矛盾的滲透與轉(zhuǎn)化,概括了這一時(shí)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咤叱風(fēng)云的英雄人物。在對(duì)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xiàn)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tuán)作為描寫的中心,對(duì)劉備集團(tuán)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duì)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duì)于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yīng)有辯證的認(rèn)識(shí)。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shí)代隱含著人民對(duì)漢族復(fù)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gè)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guān)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具有近世濟(jì)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fēng)喚雨、神機(jī)妙算的奇異本領(lǐng)。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fù)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gè)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guān)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gè)人恩怨為前提的,并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視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度龂萘x》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構(gòu)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zhàn)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等戰(zhàn)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dòng)魄。

      全書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氣勢充沛,生動(dòng)活潑?!  度龂萘x》帶來我國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熱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國已家喻戶曉,婦而皆知。

      《三國演義》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粗樸,內(nèi)容平易;《三國志演義》,清毛宗崗增刪評(píng)點(diǎn)本,約成書于康熙初年,該本在社會(huì)上流傳最為廣泛。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羅貫中

樵史通俗演義

  • 樵史通俗演義(又名《樵史演義》)
    版本清初刻本。四十回。作者:題“江左樵子編輯”。江左樵子,應(yīng)為陸應(yīng)旸(約1572~約1658),字伯生,松江青浦人。少補(bǔ)縣學(xué)生,已而被斥,絶意仕進(jìn)。內(nèi)容:敘述了明末天啟丶崇禎及南明弘光朝的歷史。 ==============================================================================
    本書是描寫明清易代事跡的通俗歷史小說,其最大特點(diǎn)是由當(dāng)代的人敘寫親見親聞的史事,因而不僅所寫的歷史事件比較信實(shí)可征,故事情節(jié)也都有相當(dāng)依據(jù),而且還能羅真實(shí)地反映那個(gè)時(shí)代的某些社會(huì)風(fēng)貌,較之后代人敘寫前代歷史的《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一類作品,更有歷史的認(rèn)識(shí)意義。

作者:江左樵子

嘉祐集

  •   宋蘇洵撰。洵有《謚法》,已著錄??荚栕麂怪?,稱有集二十卷。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俱作十五卷。蓋宋時(shí)已有二本。是本為徐乾學(xué)家傳是樓所藏。卷末題紹興十七年四月晦日婺州州學(xué)雕。紙墨頗為精好。又有康熙間蘇州邵仁泓所刊,亦稱從宋本校正。然二本并十六卷,均與宋人所記不同。

      徐本名《嘉祐新集》。邵本則名《老泉先生集》。亦復(fù)互異,未喻其故。或當(dāng)時(shí)二本之外,更有此一本歟?今世俗所行又有二本。一為明凌濛初所刊朱墨本,并為十三卷。一為國朝蔡士英所刊任長慶所校本,凡十五卷。與晁氏、陳氏所載合。

      然較徐本闕《洪范圖論》一卷,《史論》前少引一篇。又以《史論中》為《史論下》,而闕其《史論下》一篇。又闕《辨奸論》一篇、《題張仙畫像》一篇、《送吳侯職方赴闕序》一篇、《謝歐陽樞密啟》一篇、《謝相府啟》一篇、《香詩》一篇。朱彝尊《經(jīng)義考》載洵《洪范圖論》一卷,注曰未見。疑所見洵集,當(dāng)即此本。中間闕漏如是,恐亦未必晁、陳著錄之舊也。今以徐本為主,以邵本互相參訂,正其訛脫。亦有此存而彼逸者,并為補(bǔ)入。又《附錄》二卷,為奏議郎充婺州學(xué)教授沈斐所輯。較邵本少國史本傳一篇,而多挽詞十馀首。亦并錄以備考焉。

      蘇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號(hào)老泉,眉山(今屬四川)人。與其子軾、轍合稱三蘇。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xué),舉進(jìn)士、茂才異等皆不第。仁宗嘉祐間,得歐陽修推譽(yù),遂知名。為秘書省校書郎,灞州文安縣主簿。與姚辟同修禮書,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五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傳世有《嘉祐集》。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四《蘇君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蘇洵詩,以明嘉靖太原府刻《重刊嘉祐集》十五卷為底本(存詩一卷),校以《四部叢刊》影印宋巾箱本《嘉祐集》(簡稱四部叢刊本)、清康熙邵仁泓刻《蘇老泉先生全集》(簡稱康熙本)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作者:蘇洵

云笈七簽

  •   據(jù)明《道藏》本影印。云笈七簽一百二十二卷,宋張君房集。書中卷一至二十八,總論經(jīng)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卷二十九至八十六,載道字服食煉氣、內(nèi)丹外丹、方藥符圖之事。卷八十七至一百二十二,為前人文字及傳記之屬。凡有涉于道家者,悉以編入。

      本書是宋真宗時(shí)張君房編輯的一部大型道教類書。道教稱書箱為“云笈”,分道書為“三洞四輔”七部,故是書題名《云笈七簽》,即掇取云笈七部精英之意。本書是一部概論性的道教著作,對(duì)道教的各個(gè)方面,特別是對(duì)道教的一些基本問題,諸如教理教義、本始源流、經(jīng)法傳授等,都有提綱挈領(lǐng)的解釋闡述。它還收錄了漢魏六朝至北宋初的大量道書,它以上清派為正統(tǒng),收載上清派道書特多,而且敘述上清經(jīng)傳授系統(tǒng)和上清派修真方法尤為詳細(xì)。

作者:張君房

尚書正義

  • 作者:(漢)孔安國 傳;(唐)孔穎達(dá) 等正義

作者:孔穎達(dá)

楊娼傳

  • 楊娼者,長安里中之殊色也。態(tài)度甚都,復(fù)以冶容自喜。王公鉅人享客,競邀致席上,雖不飲者,必為之引滿盡歡。長安諸兒一造其室,殆至亡生破產(chǎn)而不悔。由是娼之名冠諸籍中,大售于時(shí)矣。

    嶺南帥甲,貴游子也。妻本戚里女,遇帥甚悍。先約,設(shè)有異志者,當(dāng)取死白刃下。帥幼貴,喜淫,內(nèi)苦其妻,莫之措意。乃陰出重賂,削去娼之籍,而挈之南海,館之他舍。公余而同,夕隱而歸。娼有慧性,事帥尤謹(jǐn)。平居以女職自守,非其理,不妄發(fā)。復(fù)厚帥之左右,咸能得其歡心。故帥益嬖之。

    會(huì)間歲,帥得病,且不起。思一見娼,而憚其妻。帥素與監(jiān)軍使厚,密遣導(dǎo)意,使為方略。監(jiān)軍乃紿其妻曰:“將軍病甚,思得善奉侍煎調(diào)者視之,瘳當(dāng)速矣。某有善婢,久給事貴室,動(dòng)得人意。請(qǐng)夫人聽以婢安將軍四體,如何?”妻曰:“中貴人信人也,果然。于吾無苦耳,可促召婢來?!?br>
    監(jiān)軍即命娼冒為婢以見帥,計(jì)未行而事泄,帥之妻乃擁健婢數(shù)十,列白挺,熾膏鑊于廷而伺之矣。須其至,當(dāng)投之沸鬲。帥聞而大恐,促命止娼之至。且曰:“此自我意,幾累于渠。今幸吾之未死也,必使脫其虎喙,不然,且無及矣?!蹦舜筮z其奇寶,命家僮傍輕舠。衛(wèi)娼北歸,自是帥之憤益深,不逾旬而物故。娼之行適及洪矣,問至,娼乃盡返帥之賂,設(shè)位而哭曰:“將軍由妾而死,將軍且死,妾安用生為?妾豈孤將軍者耶?”即撤奠而死之夫娼以色事人者也,非其利則不合矣。而楊能報(bào)帥以死,義也;卻帥之賂,廉也。雖為娼,差足多乎!

作者:房千里

紅樓夢(mèng)

  •   《紅樓夢(mèng)》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全書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fù)?jù)說由高鶚續(xù)寫。

      雪芹1715?一1763?名沾,字夢(mèng)阮,號(hào)雪芹,又號(hào)芹溪居士。清代偉大小說家。祖籍一說是河北豐潤,一說是遼寧遼陽。清人入關(guān)后,入正白旗內(nèi)務(wù)府籍。從他曾祖至他父親,其家世襲江寧織造。幼年時(shí)家勢貴盛,氣派顯赫。后來其父因事獲罪,產(chǎn)業(yè)被抄沒,家道衰落。曹氏全家從南方北遷,中年后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貧,過著“舉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多才多藝,能詩善畫,嗜酒健談,性格傲岸。《紅樓夢(mèng)》寫到80回時(shí),因貧病交迫,加之愛子夭折,含恨而逝,使《紅樓夢(mèng)》成為未完稿的著作。

      《紅樓夢(mèng)》又名《石頭記》、《金玉緣》,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圍繞兩個(gè)主要人物的感情糾葛,描寫了大觀園內(nèi)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同時(shí),通過對(duì)這些愛情悲劇產(chǎn)生的社會(huì)環(huán)境描繪,牽涉到封建社會(huì)政治法律、宗法、婦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問題,昭示了封建社會(huì)末期的世態(tài),暴露了封建貴族階級(jí)及其統(tǒng)治的腐朽與罪惡,歌頌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yùn)宣告了這一社會(huì)必然走向滅亡??梢哉f,《紅樓夢(mèng)》是一部我國封建社會(huì)后期社會(huì)生活的百科全書。  《紅樓夢(mèng)》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生動(dòng)的人物形象。寶玉始終站在封建主義精神道德之外,他視仕途為祿蠹,以應(yīng)酬文字為沽名釣譽(yù)之工具,視讀圣賢為畏途,既具有濃厚的貴公子的紈褲習(xí)氣,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個(gè)性,追尋自由,是一位貴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潔、孤高自許、多愁善感的貴族小姐,她視愛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愛情卻因不容于貴族家庭而被摧毀;寶釵是一位遵奉婦道、恪守婦規(guī)的封建淑女,她同樣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

      《紅樓夢(mèng)》突破了傳統(tǒng)的取材和構(gòu)思方式,將社會(huì)高度濃縮于家庭范圍內(nèi)作整體展現(xiàn),賈府實(shí)際上是整個(gè)社會(huì)的縮影。

      《紅樓夢(mèng)》寫人的技巧達(dá)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所描寫的人物皆栩栩如生,個(gè)性鮮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說寫人類型化的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廣闊的社會(huì)背景上,以精雕細(xì)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個(gè)性化,心理描寫具體而簡潔;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藝術(shù)氣氛里,烘托人物的內(nèi)心情緒。

      《紅樓夢(mèng)》吸取了中國古典文學(xué)語言的營養(yǎng),又提煉了大眾語言,熔鑄成準(zhǔn)確、精煉、純凈、傳神、典雅的語言。

      《紅樓夢(mèng)》的情節(jié)安排脈胳分明,是一個(gè)有機(jī)的整體;其結(jié)構(gòu)既筋絡(luò)相聯(lián),縱橫交錯(cuò),又主次分明,有條不紊,一如生活本身,不露人工斧鑿之痕。

      《紅樓夢(mèng)》表面看來都是平常的生活瑣事,但能夠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質(zhì),具有豐富深刻的社會(huì)意義。

      《紅樓夢(mèng)》問世后,以其深進(jìn)的思想意蘊(yùn)與精湛的藝術(shù)魅力,震撼著一代代讀者的心靈,產(chǎn)生了跨越時(shí)空的巨大的影響,在學(xué)術(shù)研究領(lǐng)域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紅學(xué)”。在經(jīng)歷了二百多年風(fēng)風(fēng)雨雨之后,“紅學(xué)”不唯沒有衰微,反而更為興盛,這足以說明《紅樓夢(mèng)》所具備的藝術(shù)價(jià)值。

      《紅樓夢(mèng)》的版本有兩個(gè)系統(tǒng),一是僅流傳八十回的脂評(píng)抄本系統(tǒng);一是程偉元高鶚整理補(bǔ)綴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統(tǒng)。1982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mèng)》120回校訂注釋本,是一種較為完善的新讀本。

作者:曹雪芹

英烈傳

  • 英烈傳(又名《皇明開運(yùn)英武傳》丶《皇明英烈傳》丶《云合奇蹤》)
    版本:清懷德堂本。十卷八十回 。
    作者:不題撰人。
    內(nèi)容:敘述朱元璋等人反抗元順帝統(tǒng)治,滅元建國一事。
    ==============================================================================
    《英烈傳》,一名《皇明開運(yùn)英武傳》、《皇明英烈傳》、《云合奇蹤》,此書不題撰人。據(jù)明代沈德符《野獲編沁,此書為嘉靖時(shí)武定候郭勛所撰,旨在為其祖郭英冒功,郭英功績?cè)凇队⒘覀鳌分兄饕港蛾柡髴?zhàn)中郭英一箭射死陳友諒,太祖稱贊郭英一箭勝百萬甲兵,后郭英被封為武定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