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生作文 學門教育

國學古籍

無雙傳

  • 唐王仙客者,建中中朝臣劉震之甥也。初,仙客父亡,與母同歸外氏。震有女曰無雙,小仙客數(shù)歲,皆幼稚,戲弄相狎,震之妻常戲呼仙客為王郎子。如是者凡數(shù)歲,而震奉孀姊及撫仙客尤至。一旦,王氏姊疾,且重,召震約曰:“我一子,念之可知也,恨不見其婚室。無雙端麗聰慧,我深念之,異日無令歸他族,我以仙客為托。爾誠許我,瞑目無所恨也?!闭鹪唬骸版⒁税察o自頤養(yǎng),無以他事自撓?!逼滏⒕共蝗?。仙客護喪,歸葬襄鄧。服闋,思念身世,孤孑如此,宜求婚娶,以廣后嗣。無雙長成矣,我舅氏豈以位尊官顯而廢舊約耶?于是飾裝抵京師。時震為尚書租庸使,門館赫奕,冠蓋填塞。仙客既覲,置于學舍,弟子為伍。舅甥之分,依然如故,但寂然不聞選取之議。又于窗隙間窺見無雙,姿質(zhì)明艷,若神仙中人,仙客發(fā)狂,唯恐姻親之事不諧也。遂鬻囊橐,得錢數(shù)百萬,舅氏舅母左右給使。達于廝養(yǎng),皆厚遺之。又因復設(shè)酒饌,中門之內(nèi),皆得入之矣。諸表同處,悉敬事之。遇舅母生日,市新奇以獻,雕鏤犀玉,以為首飾。舅母大喜。又旬日,仙客遣小嫗,以求親之事,聞于舅母。舅母曰:“是我所愿也,即當議其事。”又數(shù)夕,有青衣告仙客曰:“娘子適以親情事言于阿郎,阿郎云:‘向前亦未許之?!釉圃?,恐是參差也?!毕煽吐勚臍饩銌?,達旦不寐,恐舅氏之見棄也,然奉事不敢懈怠。一日,震趨朝,至日初出,忽然走馬入宅,汗流氣促。唯言“鎖卻大門,鎖卻大門?!币患一恬敚粶y其由。良久乃言:“涇原兵士反,姚令言領(lǐng)兵入含元殿,天子出苑北門,百官奔赴行在。我以妻女為念,略歸部署?!奔舱傧煽停骸芭c我勾當家事,我嫁與爾無雙?!毕煽吐劽?,驚喜拜謝。乃裝金銀羅錦二十馱,謂仙客曰:“汝易衣服,押領(lǐng)此物,出開遠門,覓一深隙店安下;我與汝舅母及無雙,出啟夏門,繞城續(xù)至?!毕煽鸵浪?,至日落,城外店中待久不至。城門自午后扃鎖,南望目斷。遂乘驄,秉燭繞城,至啟夏門,門亦鎖。守門者不一,持白棓,或立或坐。仙客下馬徐問曰:“城中有何事如此?”又問“今日有何人出此?”門者曰:“朱太尉已作天子。午后有一人重戴,領(lǐng)婦人四五輩,欲出此門。街中人皆識,云是租庸使劉尚書。門司不敢放出。近夜追騎至,一時驅(qū)向北去矣?!毕煽褪晳Q哭,卻歸店。三更向盡,城門忽開,見火炬如晝,兵士皆持兵挺刃,傳呼斬斫使出城,搜城外朝官。仙客舍輜騎驚走,歸襄陽,村居三年。后知克復,京師重整,海內(nèi)無事,乃入京,訪舅氏消息。至新昌南街,立馬彷徨之際,忽有一人馬前拜。熟視之,乃舊使蒼頭塞鴻也。鴻本王家生,其舅常使得力,遂留之。握手垂涕,仙客謂鴻曰:“阿舅舅母安否?”鴻云:“并在興化宅。”仙客喜極云:“我便過街去?!兵櫾唬骸澳骋训脧玖?,客戶有一小宅子,販繒為業(yè)。今日已夜,郎君且就客戶一宿,來早同去未晚?!彼煲了?,飲饌甚備。至昏黑,乃聞報曰:“尚書受偽命官,與夫人皆處極刑,無雙已入掖庭矣。”仙客哀冤號絕,感動鄰里。謂鴻曰:“四海至廣,舉目無親戚,未知托身之所。”又問曰:“舊家人誰在?”鴻曰:“唯無雙所使婢采蘋者,今在金吾將軍王遂中宅?!毕煽驮唬骸盁o雙固無見期,得見采蘋,死亦足矣?!庇墒悄舜讨],以従侄禮見遂中,具道本末,愿納厚價,以贖采蘋。遂中深見相知,感其事而許之。仙客稅屋,與鴻蘋居。塞鴻每言郎君年漸長,合求官職,悒悒不樂,何以遣時?仙客感其言,以情懇告遂中。遂中薦見仙客于京兆尹李齊運,齊運以仙客前御為富平縣尹,知長樂驛。累月。忽報有中使押領(lǐng)內(nèi)家三十人往園陵,以備灑掃,宿長樂驛。氈車子十乘下訖。仙客謂塞鴻曰:“我聞宮嬪選在掖庭,多是衣冠子女,我恐無雙在焉,汝為我一窺,可乎?”鴻曰:“宮嬪數(shù)千,豈便及無雙?”仙客曰:“汝但去,人事亦未可定?!币蛄钊櫦贋轶A吏,烹茗于簾外,仍給錢三千。約曰:“堅守茗具,無暫舍去,忽有所睹,即疾報來。”塞鴻唯唯而去。宮人悉在簾下,不可得見之,但夜語喧嘩而已。至夜深,群動皆息,塞鴻滌器構(gòu)火,不敢輒寐,忽聞簾下語曰:“塞鴻塞鴻,汝爭得知我在此耶?郎健否?”言訖嗚咽。塞鴻曰:“郎君見知此驛,今日疑娘子在此,令塞鴻問候。”又曰:“我不久語,明日我去后,汝于東北舍閣子中紫褥下,取書送郎君?!毖杂櫛闳ァ:雎労熛聵O鬧,云:“內(nèi)家中惡,中使索湯藥甚急?!蹦藷o雙也。塞鴻疾告仙客,仙客驚曰:“我何得一見?”塞鴻曰:“今方修渭橋,郎君可假作理橋官,車子過橋時,近車子立,無雙若認得,必開簾子,當?shù)闷骋姸?。”仙客如其言,至第三車子,果開簾子,窺見,真無雙也。仙客悲感怨慕,不勝其情。塞鴻于閣子中褥下得書,送仙客。花箋五幅,皆無雙真跡,詞理哀切,敘述周盡。仙客覽之,茹恨涕下,自此永訣矣。其書后云:“常見敕使說,富平縣古押衙,人間有心人,今能求之否?”仙客遂申府。請解驛務(wù),歸本官。遂尋訪古押衙,則居于村墅。仙客造謁,見古生。生所愿,必力致之,繒彩寶玉之贈,不可勝紀。一年未開口。秩滿,閑居于縣,古生忽來,謂仙客曰:“洪一武夫,年且小,何所用?郎君于某竭分,察郎君之意,將有求于小夫。小夫乃一片有心人也,感郎君之深恩,愿粉身以答效?!毕煽推荩詫嵏婀派?。古生仰天,以手拍腦數(shù)四曰:“此事大不易,然與郎君試求,不可朝夕便望?!毕煽桶菰唬骸暗暗靡?,豈敢以遲晚為限耶?”半歲無消息。一日扣門,乃古生送書,書云:“茅山使者回,且來此。”仙客奔馬去,見古生,生乃無一言。又啟使者,復云:“殺卻也,且吃茶?!币股?,謂仙客曰:“宅中有女家人識無雙否?”仙客以采蘋對,仙客立取而至。古生端相,且笑且喜云:“借留三五日,郎君且歸?!焙罄廴?,忽傳說曰:“有高品過,處置園陵宮人?!毕煽托纳醍愔?,令塞鴻探所殺者,乃無雙也。仙客號哭,乃嘆曰:“本望古生,今死矣,為之奈何?”流涕歔欷,不能自已。是夕更深,聞叩門甚急,及開門,乃古生也,領(lǐng)一篼子入,謂仙客曰:“此無雙也,今死矣,心頭微暖,后日當活。微灌湯藥,切須靜密?!毖杂?,仙客抱入閣子中,獨守之。至明,遍體有暖氣。見仙客,哭一聲遂絕,救療至夜方愈。古生又曰:“暫借塞鴻,于舍后掘一坑?!笨由陨?,抽刀斷塞鴻頭于坑中。仙客驚怕。古生曰:“郎君莫怕,今日報郎君恩足矣。比聞茅山道士有藥術(shù),其藥服之者立死,三日卻活。某使人專求得一丸,昨令采蘋假作中使,以無雙逆黨,賜此藥令自盡。至陵下,托以親故,百縑贖其尸。凡道路郵傳,皆厚賂矣,必免漏泄。茅山使者及舁篼人,在野外處置訖。小夫為郎君,亦自刎。君不得更居此,門外有檐子一十人,馬五匹,絹二百匹,五更挈無雙便發(fā),變姓名浪跡以避禍?!毖杂?,舉刀,仙客救之,頭已落矣,遂并尸蓋覆訖。未明發(fā),歷四蜀下峽,寓居于渚宮。悄不聞京兆之耗,乃挈家歸襄鄧別業(yè),與無雙偕小矣,男女成群。噫!人生之契闊會合多矣,罕有若斯之比,常謂古今所無。無雙遭亂世籍沒,而仙客之志,死而不奪,卒遇古生之奇法取之,冤死者十余人。艱難走竄后,得歸故鄉(xiāng),為夫婦五十年。何其異哉!

作者:薛調(diào)

龍圖公案

  • 《包公案》又名《龍圖公案》,全名為《京本通俗演義包龍圖百家公案全傳》,又稱《龍圖神斷公案》。公案小說,全書十卷,安遙時編。編著者安遙時生平事跡待考。 《包公案》實際上是一部有關(guān)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說集,每篇寫一則包公斷案的故事。其內(nèi)容雖不連貫,但包公形象卻貫穿全書。與其他公案小說一樣,《包公案》的成書,也是源自民間故事的流傳。宋元時代,商業(yè)、手工業(yè)的發(fā)達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榮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在工商薈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為適應(yīng)日益壯大的市民階層的文化娛樂需求,一種適合市井平民的“說話”藝術(shù)誕生于“瓦肆勾欄”之中。說話藝人敷演的故事被稱為“話本”,后經(jīng)文人整理,這種話本便成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說了。 《包公案》的題材,部分來自民間流傳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采錄自史書、雜記和筆記小說中的有關(guān)材料而加以編排敷演成篇的。包拯,歷史上實有其人,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宋仁宗時,曾官監(jiān)察御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樞密副史等。《宋史·包拯傳》稱他“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日:‘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薄陂_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潔著稱于世,深得百姓愛戴。有關(guān)包公的民間傳說廣為流傳,宋元以來以包公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大量出現(xiàn),包公形象不斷被豐富、被理想化,成為封建社會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這種現(xiàn)象是有其歷史和社會原因的。在漫長的封建專制重壓下生活的民眾百姓苦不堪言,他們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明君”和“賢臣”身上。帝王的生活對百姓來說是既陌生又遙遠的,因此,清官、賢臣便成為百姓理想的寄托,并在各種文學藝術(shù)形式中成為主角。

    小說的基本內(nèi)容是歌頌包公的,寫他秉公執(zhí)法,清正廉明。通過他審理的一系列有關(guān)“人命”、“奸情”、“盜賊”、“爭占”等類案件,作者塑造了一個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斬了皇親國戚,如《黃葉菜》、《獅兒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紳的狠毒兇殘,如《栽贓》、《鬼推磨》;而《屈殺英才》、《久鰥》則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抨擊。 《包公案》中的許多故事情節(jié),為后來的《龍圖耳錄》、《三俠五義》等俠義公案小說所汲取。書中有的故事寫得曲折生動,人物形象也較鮮明,但全書文意較差,思想性、藝術(shù)性兩皆平平。但就是這些在當時社會上被認定的“非主流”作品,卻得以廣泛的流行。這并不奇怪,宋元時期市民階層的崛起和市民文化的興盛是俠義公案小說流行的根本原因。百姓的文化程度、文化心態(tài)和文化口味決定著各種文學藝術(shù)形式作品的公眾認知度。時至今日,以包公故事為題材的戲曲、影視劇目仍然多達幾十種。我們完全可以說,包公的故事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而且在反腐倡廉、民眾呼喚司法公正的今天,包公形象仍然有著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像其他公案小說一樣,《包公傳》中也夾雜了一些因果報應(yīng)、鬼神夢兆等宿命論和封建迷信的內(nèi)容。另外,作品中極力宣揚的忠君思想顯然是對封建皇權(quán)的“愚忠”,這是不足取的。希望讀者朋友們在閱讀這本小說時加以甄別。

    本書的版本分繁簡兩種,繁本十卷一百則。主要有清初刊本、四美堂刊本及乾隆丙申重刊本。本書據(jù)四美堂刊本為底本,適當參照其他版本校點而成。囿于才識淺薄,學力不逮,校點中難免疏漏舛誤之處,誠望方家及熱心讀者不吝指正,以便重印時訂正,更臻完美。==============================================================================

    《包公案》(原名《龍圖公案》),作者:安遇時等(明),《包公案》是我國流傳極廣、影響深遠的一部古典公案小說。它的主人公是以北宋剛正清廉、不畏權(quán)貴的龍圖閣大學士包拯為原型,并將其神化為人神合一的超人:日理陽世,夜訪陰司,借助神鬼托夢、異怪顯靈,斷案如神。它對后來的話本、小說、戲曲以及社會的影響都比深刻。

    包拯(999-1062),北宋政治家。字希仁,廬州(今安徽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進士及第,歷知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知端州(今廣東高要),有政績,遷監(jiān)察御史,后曾出任東京轉(zhuǎn)運使、河北都轉(zhuǎn)運使,及知瀛、揚、廬等州和知江寧府等。 

    仁宗朝號稱北宋的太平盛世,實際上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已很嚴重,慶歷新政失敗后,要求改革的呼聲繼續(xù)高漲,包拯便是其中一員。他主張嚴格選拔官員,裁汰冗雜、貪暴、懦弱的官吏;停止招募士兵,揀斥老弱,以解決冗兵問題;抑制貴戚和宦官等的權(quán)利,輕徭薄賦,節(jié)省開支等?! ?br>
    至和三年(1056),包拯以龍圖閣直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審案明察,執(zhí)法嚴峻,不畏權(quán)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令行禁止。當時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包拯,稱呼他“包待制”,并說:“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老包。”此前曾以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后權(quán)御史中丞,立朝剛嚴,數(shù)論斥權(quán)幸大臣,建言興利除弊。又任三司使,遷樞密副使用權(quán)。嘉佑七年(1062)病逝,終年64歲,謚孝肅。有《包拯集》(《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是家喻戶曉的清官典型,南宋和金已有以包拯為主題的故事小說和戲曲,元劇中有大量的包公戲,后有小說《包公案》(《龍圖公案》)流行。

作者:安遇時

握奇經(jīng)

  •   《握奇經(jīng)》又名《握機經(jīng)》。是中國古代八陣布列的兵書。舊本題風后撰,所以有時也稱《風后握奇經(jīng)》。

      風后是傳說中軒轅黃帝的大臣。有人考證系晉武帝時西平太守馬隆偽托。晉史記載馬隆曾與西羌作戰(zhàn),制作用于防御的編箱車,在廣闊地帶依八陣圖聯(lián)車為營并用磁石放路旁,使穿鐵甲的敵人行走不便,在軍事上是頗有創(chuàng)造性的。

      本書內(nèi)容混雜,可能是不同時期不同人的作品混合而成,主要論述商周時代車兵和徒兵方陣的隊形變換,對后代講陣法的兵書影響很大。它用正兵和奇兵來說明八陣,指出:“經(jīng)曰八陣,四為正,四為奇。”徒兵在車的四周組成方陣,自身隊伍可以進行變換,“或合而為一”,將兵車首尾連接;變?yōu)閳A陣;“或離而為八”,將兵車、徒兵分別配置變?yōu)榘岁嚒K€提出要有“余奇”之兵,即游軍,執(zhí)行“從后躡敵,或驚其左,或驚其右”的機動任務(wù),認為無論八陣或游軍都應(yīng)根據(jù)“天文、氣候、山川、向背、利害,隨時而行”。布陣時,一般先由游軍于陣前兩端警戒;布陣畢,游軍即撤至陣后待命。作戰(zhàn)時,一般用四正四奇之兵與敵交鋒,游軍視情況由陣后出擊,配合八陣作戰(zhàn)。這種靈活多變的布陣方法,突出了軍隊的機動性,體現(xiàn)了一定的辯證思想。

    《握奇經(jīng)》最大的特點有二:

      一、游軍:中外古代軍事思想一般都不很重視游擊部隊的作用,但《握奇經(jīng)》的游軍理論明顯已經(jīng)關(guān)乎軍事戰(zhàn)役的成敗。對游擊作戰(zhàn)的重視很能與現(xiàn)代世界“少而精”的部隊組建及“快速反應(yīng)”作戰(zhàn)戰(zhàn)略相媲美。

      二、陣法:《握奇經(jīng)》應(yīng)該說是中國古代陣法的專著,而陣法在中國古代的軍事作戰(zhàn)中處于相當重要的位置。它所體現(xiàn)不僅是隊形與排列的簡單關(guān)系。如果沒有全局性的戰(zhàn)略謀劃及整體性的兵種配合思想與協(xié)調(diào)能力,是無法恰當組織與應(yīng)用的。而《握奇經(jīng)》以哲學的高度抽象概括出了一些基本原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正、奇”的概念。

      雖然《握奇經(jīng)》沒有就軍事作戰(zhàn)的每個方面都給以論述,但其“奇正”的軍事哲學觀卻可實踐到軍事藝術(shù)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嚴格的說,它更是一部哲學著作——軍事哲學著作。而這部軍事哲學著作只有380個字(據(jù)說原始文本只有19個字)。

    ==============================================================================

    握奇經(jīng),舊題風后撰。風后,黃帝時人。經(jīng)漢班固、清紀昀等考證,此經(jīng)為唐以后好事者所做,托為風后。全經(jīng)384字。字字不離奇正。


    ==============================================================================

      經(jīng)曰:八陣,四為正,四為奇,馀奇為握奇?;蚩偡Q之。

      先出游軍定兩端,天有衡圓,地有軸,前后有沖,風附于天,云附于地。沖有重列各四隊,前后之沖各三隊。風居四維,故以圓。軸單列各三隊,前后之沖各三隊。風居四角,故以方。天居兩端,地居中間,總為八陣。陣訖,游軍從后躡敵,或驚其左,或驚其右,聽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地之前沖為虎翼,風為蛇蟠,圍繞之義也:虎居于中,張翼以進;蛇居兩端,向敵而蟠以應(yīng)之。天地之后沖為飛龍,云為鳥翔,突擊之義也:龍居其中,張翼以進;鳥掖兩端,向敵而翔以應(yīng)之。虛實二壘,皆逐天文氣候、向背山川利害,隨時而行,以正合,以奇勝。天地以下,八重以列?;蛟唬何諜C望敵,即引其后,以掎角前列不動,而前列先進以次之。或合而為一,因離而為八,各隨師之多少,觸類而長。

      天或圓而不動,前為左,后為右,天地四望之屬是也。天居兩端,其次風,其次云,左右相向是也。地方布,風云各在前后沖之前,天在兩端,其次地居中間,兩地為比是也??v布天一,天二次之;縱布地四,次于天后;縱布四風,挾天地之左右。天地前沖居其右,后沖居其左,云居兩端。虛實二壘,則此是也。

      角音二初警眾末收眾。

      革音五:一持兵,二結(jié)陣,三行,四趨走,五急斗。  金音五:一緩斗,二止斗,三退,四背,五急背。

      麾法五:一玄,二黃,三白,四青,五赤?! ∑旆ò耍阂惶煨攸S,三風赤,四云白,五天前上玄下赤,六天后上玄下白,七地前上玄下青,八地后上黃下赤。

      陣勢八:天,地,風,云,飛龍,翔鳥,虎翼,蛇蟠?! 《锒馂樘欤锶馂榈?,二革三金為風,三革二金為云,四革三金為龍,三革四金為虎,四革五金為鳥,五革四金為蛇。其金革之間加一角音者,在天為兼風,在地為兼云,在龍為兼鳥,在虎為兼蛇。加二角音者,全師進東。加三角音者,全師進南。加四角音者,全師進西。加五角音者,全師進北。_音不止者,行伍不整。金革既息而角音不止者,師并旋。

      三十二隊天沖,十六隊風,八隊天前沖,十二隊地前沖,十二隊地軸,八隊天后沖,十二軸地后沖,十六隊云。以天地前沖為虎翼,天地后沖為飛龍,風為蛇蟠,云為翔鳥。

      治兵以信,求圣以奇。信不可易,戰(zhàn)無常規(guī)。

      可握則握,可施則施。千變?nèi)f化,敵莫能知。

      動則為奇,靜則為陳。陳者陣列,戰(zhàn)則不盡。

      分苦均勞,佚輪輒定。有兵前守,后隊勿進。

      地陳十二,其形正方。云生四角,沖軸相當。

      其體莫測,動用無疆。獨立不可,配之于陽?! ★L無正形,附之于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

      風能鼓動,萬物驚焉;蛇能圍繞,三軍懼焉。

      云附于地,則知無形。變?yōu)橄桫B,其狀乃成?! ▲B能突擊,云能晦冥。千變?nèi)f化,金革之聲?! √斓睾鬀_,龍變其中。有手有足,有背有胸。

      潛則不測,動則無窮。陳形亦然,象名其龍。

      鷙鳥擊搏,必先翱翔。勢凌霄漢,飛禽伏藏。

      審而下之,下必有傷。一夫突擊,三軍莫當。

      風為蛇蟠,蛇吞天真。勢欲圍繞,性能屈伸?! ∷募局?,與虎為鄰。后變常山,首尾相因。

      天地前沖,變?yōu)榛⒁?。伏虎將搏,盛其威力?br>
      淮陰用之,變化無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

      古之奇兵,兵在陳內(nèi)。今人奇兵,兵在陳外。

      兵體無形,形露必潰。審而為之,百戰(zhàn)不昧?! 『隙鵀橐唬酱ㄈ绯?。散而為八,逐地之形。混混沌沌,如環(huán)無窮。紛紛紜紜,莫知所終。合則天居兩端,地居其中。散則一陰一陽,兩兩相沖。勿為事先,動而輒從。

      游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

      結(jié)陳趨地,斷繞四徑。后賢審之,勢無常定。

      金有五,革有五。退則聽金,進則聽鼓。  鼓以增氣,金以抑怒。握其機關(guān),戰(zhàn)不失度。

      紅塵戰(zhàn)深,白刃相臨。勝負未決,人懷懼心。

      乍奔乍背,或縱或擒。行伍交錯,整在鼗音。

      麾法有五,光目條流。角音有五,初警末收。

      麾者指揮,角者警覺。臨機變化,慎勿交錯。

      上兵伐謀,有下用師。棄本逐末,圣人不為。利物禁暴,隨時禁衰,蓋不得已。圣人用之,英雄為將,夕惕乾乾,其形不偏,樂與身后,勞與身先。小人偏勝,君子兩全。爭者逆德,不有破軍,必有亡國。握機為陳,動則為賊。后賢審之,勿以為惑。“夫樂殺人者,不得志于天下?!笔ト酥裕越鋪碚?。

作者:風后

姜氏秘史

  •   明姜清撰。清,弋陽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尚寶司少卿。自靖難之後,建文一朝事跡大抵遺失。是書於故案文集搜輯遺聞,編年紀載。至於地道出亡等事,則未嘗載及。紀錄頗見精核。案《明史稿》例議、辨野史所載建文元年二月燕王來朝、行御道、登陛不拜、為御史曾鳳韶所劾,以為必無之事。而是書載鳳韶劾燕王事,云本《吉安府志》。又證以南京錦衣百戶潘瑄《貼黃冊》,內(nèi)載校尉潘安三月二十三日敘撥隨侍燕王,還北平陸坐云云。據(jù)此,則來朝明矣。第不知所云潘瑄《貼黃》者,果足徵信否也。又世傳王艮於成祖入城前一日,與胡靖、解縉集吳溥舍,靖、縉陳說慷慨,艮流涕而已,其後獨艮死節(jié)。是書載其事而辨之,以為艮家譜載艮以建文辛巳九月卒,上遣黃觀諭祭,未嘗及成祖之來也。其言似乎可據(jù)。然革除之際,誅鋤異已,凡效忠於建文者,皆禍及子孫。安知王氏家譜非為宗族之計,諱其死難以自全,未必遽為定論?!睹魇贰迋鳌啡杂们罢f,蓋必有所考也。

作者:姜清

圖畫見聞志

  •   我國古代繪畫理論極其豐富,但因當時印刷條件限制,刻板或手抄時常用謬舛衍誤發(fā)生。為了給今天專業(yè)工作者和美術(shù)愛好者提供較為準確的學習研究資料,我社在[文化革命]前出版了《中國美術(shù)論著叢刊》,內(nèi)容包括繪畫、書法、工藝諸方面的理論著作、技法研究、史料傳記等等,請專業(yè)工作者根據(jù)善本進行校勘,加以斷句,以方便讀者。本書六卷,北宋郭若虛撰。這是繼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而作的一本重要美術(shù)論著。《歷代名畫記》敘古代畫家,至唐末會昌元年為止(公元八四一)。郭若虎此作,則“續(xù)自會昌元年,后歷五季,通至本朝熙寧七年(公元一○七四),名人藝士,編而次之?!痹蛑幸呀?jīng)把用意說明。本書對于唐末、宋初時代繪畫藝術(shù)的作用、演變、風格、畫家、流派等等,敘述綦詳。我國繪畫,自唐至宋,遠到了完務(wù)成熟的階段,《圖畫見聞志》是總結(jié)這一時期繪畫成就的著作。今丄的讀才能夠了解唐、宋時期藝術(shù)的鼎盛面貌,此書的貢獻不少。元初馬端臨《文獻通考》已稱此書為“看畫之綢領(lǐng)”,即可想見其價值。本書參照《歷代名畫記》體例,大部分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十六篇繪畫藝術(shù)論文;第二部分是唐末、五代至宋初的畫家小傳;第三部分是前者采用古人傳記中述畫故事,后者為作者對當時畫壇掌故的見聞記錄。本書是我國重要的美術(shù)論著書籍?! ∽髡撸海ㄋ危┕籼撝?;黃苗子點校

作者:郭若虛

靈樞

  • 《靈樞》,又稱《針經(jīng)》、《九針》與《素問》合稱《黃帝內(nèi)經(jīng)》。其在針灸上的絕對權(quán)威地位為歷代針家所公認。

    自《靈樞》問世以來,著名注經(jīng)家前有楊尚善、王冰后有張介賓、馬蒔、張志聰。近代尤其是近幾年出版了許多《靈樞》注本。這些著述為研究《靈樞》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由于《靈樞》文義深奧,諸家批注不一,以致初學者無從著手,望“書”興嘆。臨床上更不知如何應(yīng)用。兩千年來對《靈樞》的研究一直徘徊在純理論的范圍,針灸臨床上幾乎看不到《靈樞》針灸理論的真正實行。

    《靈樞針灸》首次從臨床應(yīng)用角度,將《靈樞》與《素問》中的相關(guān)針...==============================================================================

    黃帝靈樞經(jīng)敘:

    昔黃帝作《內(nèi)經(jīng)》十八卷。《靈樞》九卷,《素問》九卷,乃其數(shù)焉。世所奉行唯《素問》則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難經(jīng)》,《皇甫襤次而制甲乙》,諸家之說,悉自此始。其間或有得失,未可為后世法。則調(diào)如《南陽活人書》,稱咳逆者少也,謹按《靈樞》曰:新谷氣入于胃,與故寒氣相爭,故日吵。舉而并之,則理可斷矣。又如《難經(jīng)》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標指《靈樞》本輸之大略,世或以為流注,謹按《靈樞經(jīng)》曰:所言節(jié)者,神氣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又回:神氣者,正氣也;神氣之所游行出人者,流注也;并榮輸經(jīng)合者,本輸也。舉而并之,則知相去不啻天壤之異。但恨《靈樞》不傳久矣,世莫能究。夫為醫(yī)者,在讀醫(yī)書耳,讀而不能為醫(yī)者有矣,未有不讀而能為醫(yī)者也。不讀醫(yī)書,又非世業(yè),殺人尤毒于挺刃。是故古人有言曰:為人子而不讀醫(yī)書,猶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髦迄壯,潛心斯道,頗涉其理。輒不自揣,參對請書,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于卷末,勒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開卷易明,了無差別。除已具狀經(jīng)所屬申明外,準使府指揮依條申轉(zhuǎn)運司,選它詳定,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jiān)。分撥專訪請名醫(yī),更名參詳,免誤將來,利益無窮,功實有自。時來紹興乙亥仲夏望日錦官史族題①原作"黃帝素問靈樞經(jīng)敘"。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經(jīng)卷之一。

作者:

大義覺迷錄

  • 《大義覺迷錄》是雍正朝御制國書,刊行全國使其家喻戶曉,欲以使人人“覺迷”。轉(zhuǎn)眼之間,乾隆繼位宣布為特號禁書,凡有私藏者,即有殺頭滅身之罪,惟恐有一人“覺迷”。從此《大義覺迷錄》成為絕世罕見的一部皇帝撰寫的御制國書,湮沒二百多年不見天日,這一切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乾隆之所以與雍正處置曾靜謀反案大相徑庭,有他周密的考慮。他在青年時代目睹了這場文字案的前前后后,他清楚認識到:父王對曾靜謀反案和呂留良文字獄案的公開審訊和批判,實際是把父王自己推上審判臺;雍正的“華夷之別”的新釋、十大罪狀的自我辯解、皇宮中的秘聞丑事泄露、皇子間爾虞我詐、文武大臣間明槍暗箭等等,統(tǒng)統(tǒng)詳細地記錄于《大義覺迷錄》一書中,損害了萬乘之尊皇帝的光輝形象,暴露了國祚和宮廷的絕密,起到反宣傳作用,根本達不到使臣民“覺迷”的目的,只能更增強人們的反清排滿情緒。因此必須徹底剪除禁錮異端思想的蔓延,肅清其流毒。同時留著這兩個彌天重犯”當“反面教員”,更難以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

作者:雍正皇帝

續(xù)濟公傳

  • 濟公的故事,雖為長篇巨制,實際上是由許多獨立的故事聯(lián)綴而成,用今天的話來說,是系列劇而非連續(xù)劇。因此,《續(xù)濟公傳》雖名為續(xù)集,情節(jié)卻完全可以獨立于《濟公全傳》之外而存在。而且故事內(nèi)容與人物形象,與《全傳》比也有較大的變化。續(xù)集敘述了濟公率領(lǐng)弟子,勸導一批忠臣后裔和江湖義士,嚴懲賣國投降的奸臣和皇親國戚,平定“大狄國”的內(nèi)患,以保南宋江山“國泰民安”的種種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濟公的活動范圍從市井社會拓展到整個朝野江湖,其所作為也從撮合男女美滿姻緣、扶危濟困、除怪降妖擴展到關(guān)系國家安危的軍機大事,社會場景更為廣闊,情節(jié)也特別豐富、曲折,引人入勝。濟公的形象也從一個游戲人間行俠仗義的“顛僧”,逐漸演化成一個忠肝義膽、神機妙算、佛法無邊的濟世活佛。

作者:坑余生

論語集注

  •   本書是宋代哲學家、思想家朱熹對《論語》的注釋,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

      附:

      《四書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書上升為儒家經(jīng)典的地位以后,諸多注解中最有權(quán)威和影響最大的一種。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原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縣,從他父輩起,居住福建南劍今福建南平。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卒于南宋寧宗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他一生只作過9年官,大部分時間在福建講學。晚年由于反對當權(quán)派韓倫胄,被誣為“偽學”領(lǐng)袖,受到貶斥。南宋末理宗尊崇道學,朱熹恢復名譽。元明清歷代皆尊程朱理學,理學成為官學,成為后期儒學的主流學派。朱熹學問淵博,著述很多,重要的有《四書集注》、《周易本義》、《通鑒綱目》、《楚辭集注》、《韓文考異》等。后人把他的遺文編輯為《朱文公集》,把他的語錄編為《朱子語類》。清康熙皇帝命李光地編出《朱子全書》,是《文集》和《語類》的選集。

      《四書集注》包括《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臨終前一天還在修改《大學章句》。唐以前,儒學以五經(jīng)為經(jīng)典,《論語》和《孟子》尚未正式列為經(jīng)書;《大學》和《中庸》是《禮記》中的兩篇,未有特殊的地位。語孟學庸并重始于北宋,而四書之正式結(jié)集則成于朱熹。其后社會重四書過于五經(jīng),科舉考試以四書為主要科目。在《大學章句》和《中庸章句》的序中,朱熹說明他重視四書的用意,說由于漢唐以來儒家經(jīng)學只注意“記誦詞章”,道、釋異端“虛無寂滅之教”流傳,以至儒學道統(tǒng)到孟子之后不得其傳;二程、朱熹提出四書,正是要“接乎孟子之傳”。朱熹認為《大學》是“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學者必由此入門,才能達于圣學。他作《大學格物補傳》,強調(diào)“即物而窮其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用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彼J為《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闡明先圣之道,提摯綱維,開示蘊奧,沒有一本書如《中庸》這樣明白而詳盡。至于《論語》、《孟子》,朱熹引程子的話,說:“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jīng)可不治而明矣?!敝祆渫瞥缑献?,認為孟子大賢,亞圣之次。從此孔孟并稱。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夫人欲盡處,天理流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指出了道學家追求的境界。

      《四書集注》版本很多,現(xiàn)在容易找到的有《四書五經(jīng)》宋元人注中國書店1984年影印、《四書章句集往》《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重點讀《中庸》。

作者:朱熹

官箴

  • 《官箴》一卷,宋呂本中撰。此書多閱歷有得之言,可以見諸實事。書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為當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上嘗御書清、慎、勤三大字,刻石賜內(nèi)外諸臣。案此三字,呂本中《官箴》中語也。(按:此說誤,詳后)’是數(shù)百年后尚蒙圣天子采擇其說,訓示百官,則所言中理可知也。雖篇帙無多,而詞簡義精,故有官者之龜鑒也?!苯駲z呂氏《官箴》,全書共三十三條,其首條開頭云:“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迸c《四庫提要》所說相合。王士禛,順治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滴跛氖炅T官歸里,康熙五十年去世?!豆欧蛴谕るs錄》是他罷官后所作。該書卷一說,“清、慎、勤三大字,士禛二十年前亦蒙賜。”由此可知,他所說的“上嘗御書”之“上”,當是指康熙皇帝。這說明清代把清、慎、勤三字當作欽定的官箴是始于康熙。四庫館臣稱贊此三字“千古不可易,固有官者之龜鑒”,而《四庫提要》乃是乾隆欽定之書,這又說明在乾隆時期仍然是遵行祖宗舊制,以清、慎、勤三字為官箴的。趙翼是位乾嘉學者,他在《陔于叢考》卷二十七《清慎勤匾》條中說:“各衙署訟堂多書清、慎、勤三字作匾額?!边@更是一條有利的證據(jù)。以清、慎、勤三字為官箴,不僅行之于康、乾之世,而且通之于有清一代,所以梁啟超在《新民說·論公德》中說:“近世官箴,最膾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
    《四庫提要》:“此書多閱歷有得之言,可以見諸實事。書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為當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li>

作者:呂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