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運動前的糖補充
運動前1~4小時需要0.5~2克糖/公斤體重;運動前1小時最佳的糖攝入為15~75克。例如:1名80公斤體重的運動員,運動前需要80~320g糖,相當于1杯牛奶、1杯酸奶、2薄片面包、1個大蘋果和1碗米飯。
運動中的糖補充
在中等強度運動時,大約40%~50%的能量來自于脂肪,而余下的50%~60%來自于糖。運動的早期,糖能源的主要部分來自于肌糖原,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肌糖原開始減少,糖供能也越來越少,這時由糖原所動員的糖的減少靠血糖來代償。3小時運動后,主要的糖供能來自于血糖,血糖通過血循環(huán)進入運動的肌肉纖維。
在沒有糖攝入的情況下,運動2~3小時后,血糖的濃度通常會下降到相對的低水平。肝臟因為肝糖元儲存的耗竭而減少糖的輸出,因為運動時肌肉以很高的速度從血液中攝取葡萄糖。長時間運動中不補充糖,會發(fā)生疲勞,因為沒有足夠的血糖來補償肌糖原儲存的耗竭。運動員出現(xiàn)的低血糖首先影響的是大腦,因為只有血糖能通過血腦屏障而成為大腦幾乎惟一的能源。大腦能源不足就會發(fā)生中樞的疲勞,運動能力將明顯下降。在耐力運動的最后階段,當運動員肌糖原很低,而高度地依賴于血糖供能時,他們的肌肉會感到很重,他們必須全力去維持他們的運動強度,但是此時他們已經(jīng)不能維持肌糖原充足時所能保持的那種強度了。疲勞不能靠糖補償來防止,但是可以通過補糖來使疲勞推遲30~60分鐘發(fā)生。
運動中的糖攝入的推薦量為:每小時攝入30%~60%糖(相當于120~240千卡熱量,應該取自于含葡萄糖、蔗糖、麥芽糊精或其他高血糖指數(shù)的食品);推薦使用567毫升含糖35克(濃度為5.6%)的運動飲料,可同時補充能量和體液的需要。
糖攝入同樣有助于短時間的運動。當運動員從事1分鐘的反復全力沖刺(中間間歇3分鐘),以模擬橄欖球、足球、或冰球運動時,運動前和每15次沖刺后,運動員分別飲用含糖的運動飲料,可使沖刺的次數(shù)由飲水時的15次增加到用含糖的運動飲料后的22次。還有研究表明,在反復舉重的間歇時使用運動飲料,其舉重的重復次數(shù)有增加的趨勢,在跑步中間補充運動飲料,其反復跑的能力增加。
運動后恢復期補糖
運動后,為保證運動后的肌糖原的再合成和下次訓練或比賽,運動員及時補充糖非常重要,一般的肌糖原的合成速率5~6毫摩爾/公斤濕肌肉/小時,而運動后的頭2個小時,肌糖原的合成速率為7~8毫摩爾/公斤濕肌肉/小時。有人認為,運動后的頭半個小時肌糖原的合成速度更快,所以運動后應該盡早攝入足夠的糖,這樣可以保證有足夠多的時間來為下一次的運動再合成肌糖原。推薦運動后補糖的方式為:
1.運動后的頭15~30分鐘,每公斤體重攝入糖0.7~1.0克;
2.此后的4~6小時內(nèi)每2小時補糖1次,每次補糖40~100克;
3.運動后到睡覺前,除補充含高糖的飲料,同時還要有一個含高糖的晚餐,因為在睡眠時無法保證每2小時50克的糖攝入。
與此同時,還要注意,運動后的頭6個小時,不能攝入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因為這種食物常常抑制食欲,從而限制糖的攝入。
對城市居民的膳食營養(yǎng)調(diào)查也顯示與運動員同樣的低糖、高蛋白質(zhì)和高脂肪的不合理的比例,這對身體的健康和體能將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對于從事健身運動的人群(據(jù)2002年統(tǒng)計,我國的健身人群已經(jīng)超過4億),低糖飲食的危害就更大了,它會明顯地減弱運動的健身效果,甚至使運動給人體帶來負面的作用。所以,健身人群也要增加膳食中糖的補充,并在健身運動的整個過程中和運動后適時地補充含糖的運動飲料。(作者系: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運動營養(yǎng)研究中心研究員)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運動前的糖補充
運動前1~4小時需要0.5~2克糖/公斤體重;運動前1小時最佳的糖攝入為15~75克。例如:1名80公斤體重的運動員,運動前需要80~320g糖,相當于1杯牛奶、1杯酸奶、2薄片面包、1個大蘋果和1碗米飯。
運動中的糖補充
在中等強度運動時,大約40%~50%的能量來自于脂肪,而余下的50%~60%來自于糖。運動的早期,糖能源的主要部分來自于肌糖原,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肌糖原開始減少,糖供能也越來越少,這時由糖原所動員的糖的減少靠血糖來代償。3小時運動后,主要的糖供能來自于血糖,血糖通過血循環(huán)進入運動的肌肉纖維。
在沒有糖攝入的情況下,運動2~3小時后,血糖的濃度通常會下降到相對的低水平。肝臟因為肝糖元儲存的耗竭而減少糖的輸出,因為運動時肌肉以很高的速度從血液中攝取葡萄糖。長時間運動中不補充糖,會發(fā)生疲勞,因為沒有足夠的血糖來補償肌糖原儲存的耗竭。運動員出現(xiàn)的低血糖首先影響的是大腦,因為只有血糖能通過血腦屏障而成為大腦幾乎惟一的能源。大腦能源不足就會發(fā)生中樞的疲勞,運動能力將明顯下降。在耐力運動的最后階段,當運動員肌糖原很低,而高度地依賴于血糖供能時,他們的肌肉會感到很重,他們必須全力去維持他們的運動強度,但是此時他們已經(jīng)不能維持肌糖原充足時所能保持的那種強度了。疲勞不能靠糖補償來防止,但是可以通過補糖來使疲勞推遲30~60分鐘發(fā)生。
運動中的糖攝入的推薦量為:每小時攝入30%~60%糖(相當于120~240千卡熱量,應該取自于含葡萄糖、蔗糖、麥芽糊精或其他高血糖指數(shù)的食品);推薦使用567毫升含糖35克(濃度為5.6%)的運動飲料,可同時補充能量和體液的需要。
糖攝入同樣有助于短時間的運動。當運動員從事1分鐘的反復全力沖刺(中間間歇3分鐘),以模擬橄欖球、足球、或冰球運動時,運動前和每15次沖刺后,運動員分別飲用含糖的運動飲料,可使沖刺的次數(shù)由飲水時的15次增加到用含糖的運動飲料后的22次。還有研究表明,在反復舉重的間歇時使用運動飲料,其舉重的重復次數(shù)有增加的趨勢,在跑步中間補充運動飲料,其反復跑的能力增加。
運動后恢復期補糖
運動后,為保證運動后的肌糖原的再合成和下次訓練或比賽,運動員及時補充糖非常重要,一般的肌糖原的合成速率5~6毫摩爾/公斤濕肌肉/小時,而運動后的頭2個小時,肌糖原的合成速率為7~8毫摩爾/公斤濕肌肉/小時。有人認為,運動后的頭半個小時肌糖原的合成速度更快,所以運動后應該盡早攝入足夠的糖,這樣可以保證有足夠多的時間來為下一次的運動再合成肌糖原。推薦運動后補糖的方式為:
1.運動后的頭15~30分鐘,每公斤體重攝入糖0.7~1.0克;
2.此后的4~6小時內(nèi)每2小時補糖1次,每次補糖40~100克;
3.運動后到睡覺前,除補充含高糖的飲料,同時還要有一個含高糖的晚餐,因為在睡眠時無法保證每2小時50克的糖攝入。
與此同時,還要注意,運動后的頭6個小時,不能攝入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因為這種食物常常抑制食欲,從而限制糖的攝入。
對城市居民的膳食營養(yǎng)調(diào)查也顯示與運動員同樣的低糖、高蛋白質(zhì)和高脂肪的不合理的比例,這對身體的健康和體能將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對于從事健身運動的人群(據(jù)2002年統(tǒng)計,我國的健身人群已經(jīng)超過4億),低糖飲食的危害就更大了,它會明顯地減弱運動的健身效果,甚至使運動給人體帶來負面的作用。所以,健身人群也要增加膳食中糖的補充,并在健身運動的整個過程中和運動后適時地補充含糖的運動飲料。(作者系: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運動營養(yǎng)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