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鮑溫病研究有重要進展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皮膚科尤德淵副教授領銜的課題組,通過免疫組化實驗首次發(fā)現:角蛋白10可作為確定鮑溫病腫瘤細胞水平方向侵襲范圍的標記物,角蛋白14可作為鑒別鮑溫病和鮑溫癌的標記物。這一結果對于確定鮑溫病在水平方向的切除范圍,以及對鮑溫病與鮑溫癌的診斷、治療及預后評估均有重要的意義。經檢索查新證實,這些研究成果目前國內外尚未見報道。

    鮑溫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腫瘤,病變局限于表皮內,不累及表皮基底層,故其表皮基底層和基底膜是完整的。過去一直把其歸于癌前病變,后來認識到此病的病程雖能長期限于表皮內,但仍有3%~5%的病例可發(fā)生侵襲性生長,突破基底膜轉變?yōu)檎嬲膼盒云つw腫瘤——即鮑溫癌,并可轉移至臨近的淋巴結。臨床上對鮑溫病與鮑溫癌的明確診斷非常重要,因兩者的治療方法截然不同,前者僅單純手術切除或冷凍治療即可,后者則需采用擴大切除術或局部注射干擾素并行術后隨訪,如有淋巴結轉移則尚需行淋巴結掃蕩清除術及術后放化療,患者手術創(chuàng)傷大,療程較長,經濟負擔與心理負擔都很重。

    由于鮑溫癌源于鮑溫病的進一步侵襲性發(fā)展,單純依靠臨床皮損兩者難以區(qū)分,以往對于鮑溫病與鮑溫癌的鑒別主要依靠組織病理檢查,在鮑溫癌的早期階段,腫瘤突破基底細胞及基底膜帶侵入真皮時,有時僅靠組織病理難以定性為鮑溫癌而造成錯誤性的判斷,給臨床治療帶來不利的影響。

    這項技術與成果受到同行專家的重視和肯定,認為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為指導臨床醫(yī)生對鮑溫病與鮑溫癌的診斷、治療及預后評估有重要價值,降低了人為因素造成誤診誤治的幾率。研究通過免疫組化的方法對標本中的角蛋白進行檢測,為確定皮膚腫瘤的侵襲范圍提供了一種比組織病理檢查更為準確的檢查手段,可輔助組織病理檢查方法來進一步進行診斷和鑒別疾病。

    尤德淵課題組目前正在進行鮑溫癌與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的免疫組化研究。以往的經驗認為鮑溫病發(fā)生侵襲性生長即是高分化鱗狀細胞癌,但是該課題組通過對兩者進行免疫組化染色對比觀察發(fā)現,兩者的染色結果并不一致,因此提出這樣一個質疑:鮑溫癌與高分化鱗狀細胞癌未必是一種病。這個問題尚有待進一步探討和證實。

更多中藥材
  • 筆者從事中醫(yī)臨床15年來,體會到要學好中醫(yī),須多讀經典,兼閱中醫(yī)各家學說,博眾家之長,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學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師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筆者將名醫(yī)吳又可的“三甲散”用來治療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較滿意的......
  • 馮某,女,43歲,2010年10月13日初診?;颊咧髟V平素怕冷,遇寒則咳,咳則遺尿,已達五六年之久,秋冬季節(jié)加重。數年來,屢次求醫(yī),中、西藥物服用頗多,然療效欠佳,因友人介紹,故來就診??淘\見舌淡胖,苔白微膩,脈沉遲無力,右尺尤甚。脈癥合參......
  •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稱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臟泵功能減退,致靜脈瘀血,動脈血液灌注不足,心臟不能充分排出足夠的血量滿足機體代謝和發(fā)育的需要而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多為心肌病變或結構異常使心臟負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導致死亡。小兒各年齡期均可發(fā)......
  • 魏文浩 魏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中醫(yī)醫(yī)院“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載于《素問·至真要大論》?!昂鵁嵴摺?,指用苦寒泄熱法治熱證,病不愈反見熱者,是指腎陰(真陰)不足之虛熱,而非有余之實熱;“取之陰”即治宜滋其腎陰(腎之真水......
  • 杜昕 河北省中醫(yī)院 袁紅霞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四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黃文政教授,從事中醫(yī)內科臨床50年,尤擅長內科雜病。今總結其治療一夜間煩熱案如下?;颊哂谀?,年逾花甲。夜間煩熱,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喪,晝夜悲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