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蘆莉草葉

    《中藥大辭典》:蘆莉草葉拼音注音Lú Lì Cǎo Yè別名

    紅楠草(《廣州植物志》)

    出處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為爵床科植物蘆莉草。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分布廣東、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蘆莉草,又名:小苞爵床。

    一年生草本,柔弱,高20~50厘米,稍被毛或近禿凈;分枝披散或下部伏地。葉對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厘米,全緣,上面散生透明的偃粗毛和無數(shù)針狀結(jié)晶的小線條?;o柄,單生于上部葉腋內(nèi);小苞片葉狀,卵形、橢圓形至匙形,長1~1.5厘米;萼長約5毫米,5深裂,裂片線形;花冠白色或淺藍(lán)色,管狀,上部膨大而一側(cè)腫脹,裂片5,長1.2~1.6厘米,外面稍被毛;雄蕊2長2短,花藥2室。子房上位,2室。蒴果棒狀,長約1.2厘米,每室有種子4~6顆,聚生于中部以上?;ㄆ谇锛?。

    功能主治

    《廣州植物志》:"搗爛可敷瘍痛、潰瘡、刀傷、牙痛及腹痛。"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蘆莉草葉拼音注音Lú Lì Cǎo Yè英文名Leaf of Creeping Dipteracanthus出處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雙翅爵床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pteracanthus repens (L.) Hassk.[Ruellia repens L.]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邊或荒山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雙翅爵床 多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莖膝曲狀,下部常伏地,稍被毛或無毛。葉對生;葉柄長3-5mm;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圓,全緣,上面散生透明的粗毛和無數(shù)針狀結(jié)晶的小線條?;o梗,單生于上部葉腋內(nèi);小苞片葉狀,卵形、橢圓形至匙形,長1-1.5cm;萼5深裂,長約5mm,裂片線形;花冠白色或淺藍(lán)色,管狀,上部膨大而一側(cè)腫脹,裂片5,長約1.5cm,外面稍被毛;雄蕊2強(qiáng),花藥2室;子房上位,2室。蒴果棒狀,長約1.2cm。每室有種子4-6顆,聚生于中部以上。花期春季。

    性味

    味微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止痛。主癰腫潰瘍;刀傷;牙痛;腹痛

    用法用量

    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廣州植物志》:搗爛可敷瘍痛、潰瘡、刀傷、牙痛及腹痛。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ài Má Cǎo別名鐵秤鉈、禾麻草來源蕁麻科艾麻草屬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 H. Wright,以塊根入藥。秋季采挖,去莖葉,洗凈泥土?xí)窀?。性味辛,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調(diào)經(jīng)。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皮膚瘙癢......
  • 拼音注音ā Lì Ténɡ別名念珠藤(《廣州植物志》),瓜子藤、瓜子英、山紅木、過山香、春根藤、過骨邊(《福建民間草藥》),瓜子金(《浙江中藥資源名錄》),七里香(《福建中草藥》)。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鏈珠藤的全草及根。生......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Duō Lánɡ Jú別名太白菊、太白小紫菀來源菊科阿爾太多榔菊Doronicum altaicum Pallas [Cremanthodium calotum Diels],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Niǔ Huò Xiānɡ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阿爾泰扭藿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phanthus krylovii Lipsky采收和儲藏:6-8月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Ruì Xiānɡ別名尖瓣瑞香(《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英文名root of Altai Daphne出處始載于《新疆中草藥》。來源藥材基源:為瑞香科阿爾泰瑞香的根及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phne al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