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柚皮

    《中藥大辭典》:柚皮拼音注音Yòu Pí別名

    柚子皮(陶弘景),氣柑皮、橙子皮(《四川中藥志》)。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蕓香科植物果皮。秋末、冬初收集,剖成5~7瓣。懸起曬干或陰干。

    生境分布

    主產(chǎn)四川。此外,江西等地亦產(chǎn)。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柚"條。

    性狀

    干燥果皮,多為5~7瓣,少有單瓣者。伸長后的皮片直徑約為25~32厘米,每單瓣長10~13厘米,寬5~7厘米,厚0.5~1厘米。皮片邊緣略向內(nèi)卷曲;外表面黃棕色或枯黃色,有時呈微金黃色,極粗糙,有多數(shù)凹下的圓點(diǎn)及突起的油點(diǎn);內(nèi)表面白色,稍呈棉絮狀。質(zhì)柔軟,有濃厚的柚子香氣。

    化學(xué)成分

    參見"柚"條。

    歸經(jīng)

    《四川中藥志》:"入脾、腎、膀胱三經(jīng)。"

    性味

    辛甘苦,溫。

    ①《唐本草》:"味甘。"

    ②《本草求原》:"苦辛。"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苦甘,無毒。"

    注意

    《四川中藥志》:"孕婦及氣虛者忌用。"

    功能主治

    化痰,消食,下氣,快膈。治氣郁胸悶,脘腹冷痛,食滯,咳喘,疝氣。

    ①《列子》:"已憤厥之疾。"

    ②陶弘景:"下氣。"

    ③《綱目》:"消食快膈,散憤懣之氣,化痰。"

    ④《四川中藥志》:"解酒毒,治腎臟水腫,宿食停滯,濕痰咳逆及疝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或入散劑。

    復(fù)方

    ①治冷腹痛:桃子皮(去白)二兩,茶芎四兩,青藤香二兩。合搗成細(xì)粉。每服二錢,黃糖、撈糟兌服。(《重慶草藥》)

    ②治宿食停滯:柚子皮、砂仁、雞內(nèi)金、側(cè)耳根、查肉、神曲。煎服。

    ③治老年咳嗽氣喘:柚子皮,蒸雞冠油服。

    ④治老幼疝氣囊腫:柚子皮、櫻桃、八月瓜、卵子草、茴香根、香樟根、算盤子根。煎服。(②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柚皮拼音注音Yòu Pí別名

    柚子皮、氣柑皮、橙子皮、五爪紅、化橘紅。

    英文名pericarp of Pummelo出處

    出自《唐本草》?!毒V目》:按沈括《筆談》云:《本草》言橘皮苦,柚皮甘,誤矣。柚皮極苦,不可入口,甘者乃橙也。'此說似與今柚不同,乃沈氏自誤也,不可為據(jù)。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柚Citrus grandis (L.)Osbecd的果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trus grandis (L.)Osbecd

    采收和儲藏:秋末冬初采集果皮,剖成5-7瓣。曬干或陰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栽培于丘陵或低山地帶。

    資源分布: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柚 常綠喬木,高5-10m。小枝扁,幼枝及新葉被短柔毛,有刺或有時無刺。單身復(fù)葉,互生;葉柄有倒心形寬葉翼,長l-4cm,寬0.4-2cm;葉片長橢圓形或闊卵形,長6.5-16.5cm,寬4.5-8cm,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圓鈍,邊緣淺波狀或有鈍鋸齒,有疏柔毛或無毛,有半透明油腺點(diǎn)。花單生或?yàn)榭偁罨ㄐ?,腋生,白色;花萼杯狀?-5淺裂;花瓣4-5,長圓形,肥厚;雄蕊25-45,花絲下部連合成4-10組;雌蕊1,子房長圓形,柱頭扁頭狀。柑果梨形、倒卵形或扁圓形,直徑10-15cm,檸檬黃色。種子扁圓形或扁楔形,白色或帶黃色。花期4-5月,果熟期9-11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果皮多為5-7瓣,少有單瓣者。完整者展平后的皮片直徑約為25-32cm,每單瓣長10-13cm,寬5-7cm,厚0.5-1cm。皮片邊緣略向內(nèi)卷曲;外表面黃綠色至黃棕色,有時呈微金黃色,極粗糙,有多數(shù)凹下的圓點(diǎn)及突起的油點(diǎn),內(nèi)表面白色,稍軟而有彈性,呈棉絮狀。質(zhì)柔軟。有濃厚的柚子香氣。

    化學(xué)成分

    參見柚條。

    歸經(jīng)

    脾;腎;膀胱經(jīng)

    性味

    辛;苦;甘;溫

    注意

    《四川中藥志》:孕婦及氣虛者忌用。

    功能主治

    寬中理氣;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氣郁胸悶;脘腹冷痛;食積;瀉??;咳喘;疝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或入散劑。

    復(fù)方

    ①治冷腹痛:柚子皮(去白)二兩,茶芎四兩,青藤香二兩。合搗成細(xì)粉。每服二錢,黃糖、撈糟兌服。(《重慶草藥》)②治宿食停滯:柚子皮、砂仁、雞內(nèi)金、側(cè)耳根、查肉、神曲。煎服。③治老年咳嗽氣喘:柚子皮,蒸雞冠油服。④治老幼疝氣囊腫:柚子皮、櫻桃、八月瓜、卵子草、茴香根、香樟根、算盤子根。煎服。(②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各家論述

    1.《列子》:已憤厥之疾。

    2. 陶弘景,下氣。

    3.《綱目》:消食快膈,散憤懣之氣,化痰。

    4.《四川中藥志》:解酒毒,治腎臟水腫,宿食停滯,濕痰咳逆及疝氣。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葉。0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ns flagellaris Rupr.采收和儲藏:春、夏......
  •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astrus flagellaris Rupr.采收和儲藏:秋后......
  • 拼音注音Cì Chá Měi Dēnɡ Mù別名皮胡椒。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廣西刺茶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 f.inermis C.Y.Cheng et W.L......
  •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別名薔薇果(東北)出處《黑龍江中藥》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實(shí)。果實(shí)在將成熟時摘下,立刻曬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鮮果實(shí)切成兩半,除去果核,再行干燥。生境分布生于林緣開闊地及河岸邊,山坡灌叢間及雜林中。分布黑龍......
  •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 Gēn別名野玫瑰根(《吉林醫(yī)藥資料》(1):32,1971)出處《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根。功能主治《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經(jīng)血不止,刺莓果根六錢,水煎加雞蛋同服?!芭R床應(yīng)用防治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