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山藥(炒)256g 朱砂80g 甘草48g 琥珀24g 天竺黃24g 檀香24g 枳殼(炒)16g 茯苓24g 膽南星16g 枳實(炒)16g 紅參24g
為棕紅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辛。
上十一味,琥珀研成極細粉,朱砂水飛成極細粉;其余檀香等九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鎮(zhèn)靜安神,清熱化痰。用于發(fā)熱抽搐,煩躁不安,痰喘氣急,驚癇不安。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嬰兒每次1/3丸,化服。
慢驚及久病、氣虛者忌服。
每丸重1.8g
密封。
抱龍丸(《嬰童百問》卷六)。
真琥珀 天竺黃 檀香(細銼)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各45克 粉草90克(去節(jié))枳殼 枳實各30克 水飛朱砂150克 山藥(去黑皮)500克 南星30克(銼碎,用臘月黃牛膽釀,經(jīng)一夏用)金箔100片
上藥(除朱砂,金箔)或曬或焙(除檀香不過火),為末和勻,同朱砂、金箔(每30克,取新汲井水50毫升和)入乳缽內略杵勻,丸如梧桐子大。
祛風化痰,鎮(zhèn)心清熱。治小兒四時感冒,痰嗽氣急,急慢驚風,煩躁不寧,及瘡疹欲出發(fā)搐者。
服時用蔥湯或薄荷湯化服;痰壅嗽甚,用淡姜湯送下;痘瘡見形有驚者,用溫凈湯送下;心悸不安者,用燈心湯送下;暑天迷悶者,用麥門冬煎水送下。百日內嬰孩,每丸分三次投;二歲以上者,每次1~2丸。
牛黃 琥珀各7.5克 雄黃1.5克 赤苓15克 膽南星(酒蒸)30克 全蝎4.5克 朱砂4.5克 天竺黃10.5克 麝香0.6克 僵蠶(麩炒)9克
上藥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
清熱化痰,鎮(zhèn)驚安神。治小兒急驚風,痰喘氣粗,四肢抽搐,神昏不醒者。
每服1丸,用溫開水送服。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之物。
琥珀1兩5錢(研),牛黃1錢(研),人參1兩半,檀香1兩半,白茯苓1兩半,朱砂(研)5錢,珍珠5錢(研),枳殼1兩,枳實1兩,牛膽1兩,南星1兩,天竺黃1兩,山藥10兩,甘草3兩(以上各為細末),金箔400片,蜂蜜2斤,黃蠟25斤。
上藥一料500丸,每丸5分重。
驅風化痰,鎮(zhèn)心解熱,安魂定驚,和脾健胃,添益精神。主小兒諸驚;四時感冒,瘟疫邪熱,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發(fā)搐。
初生數(shù)月者,每丸作4次服,或三分之一,或半丸;數(shù)歲者,每服1丸,蔥白煎湯或薄荷湯送下,不拘時服;痰壅咳甚,生姜湯送下;痘疹見形有驚,白湯送下;心悸不安,燈心湯送下。
琥珀5錢,全蝎3錢,僵蠶4錢,膽星2兩1錢,天竺黃7錢,飛腰黃7錢,飛朱砂3錢,麝香5分,茯苓1兩,川貝5錢。
上各取凈末和勻,用膽星化糊為丸,分做160粒,每粒約干重4分,蠟殼封固。
化痰定驚。主小兒發(fā)熱驚惕,痰壅痙厥。
每用1丸,開水化服,重癥加倍。
琥珀7錢,麝香1錢,腰黃4錢,天蟲5錢,川貝5錢,沉香5錢,茯苓1兩,枳殼1兩,竺黃1兩,膽星1兩,甘草1兩,辰砂1兩。
上煉蜜為丸,辰砂為衣。
小兒邪熱,風痰壅盛,煩躁驚悸,關竅不利,驚風厥閉。
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
琥珀(燈心同研)5錢,雄黃5錢,天竺黃7錢,辰砂3錢,茯苓1兩,膽南星1兩3錢,山藥7錢,麝香5分,僵蠶(炒,去絲嘴)4錢,全蝎(去毒,炙)3錢,薄荷3錢。
上為末,水泛為丸,如芡實大。
小兒痘瘡,自長出前后,發(fā)驚搐,體壯盛者。
每服1丸,用燈心湯或薄荷湯化開,不拘時服。
膽南星(陳者)4兩,鉤藤4兩,真西牛黃1錢,真天竺黃1兩,雄黃(飛過)5錢,朱砂(水飛)5錢,珍珠1錢,麝香1錢,真西琥珀。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5分,金箔為衣。
小兒急慢驚風,痰搐。
琥珀7錢,天竺黃1兩,膽星1兩,甘草1兩,麝香1錢,月石1兩,沉香1錢,淮山藥1兩,枳殼1兩,腰黃5錢,辰砂1兩,茯苓1兩。
上為細末,將膽星化烊,加曲糊為丸,重5分,朱砂為衣。
祛風化痰,清熱定神。主小兒急驚風之癥,身熱面赤,牙關緊閉,痰涎壅塞,小便短赤,神識不清。
每服1丸。
慢驚忌用。
琥珀(2錢半包在精豬肉內煨過,取出,研末)2錢,牛膽南星1兩6錢(臘月用牛膽作成者妙),僵蠶2錢(炒),雄黃3錢,辰砂3錢,人參3錢,白茯苓3錢,天竺黃5錢,鉤藤(全用鉤子)1兩5錢,真正牛黃5分,真麝香1錢。
上為極細末。用粉甘草8兩(銼碎),以水4大碗,熬膏2盞,入藥末為丸,每1丸5分重,金箔為衣,外用黃蠟包之,一料200丸。
祛風化痰,鎮(zhèn)心解熱。主小兒急慢驚風,發(fā)熱咳嗽作搐,痰喘驚悸,時行痘疹,發(fā)熱嘔吐,驚跳;傷風發(fā)熱咳嗽,鼻塞驚哭;著驚發(fā)熱,睡臥不寧;夏月發(fā)熱嘔吐;因母發(fā)熱過乳,溫熱不寧;脾胃不和,頭熱黃瘦。
周歲小兒服1丸,未及者半丸,連進1-2丸。發(fā)熱咳嗽作搐,痰喘驚悸,生姜薄荷湯送下;時行痘疹,發(fā)熱嘔吐驚跳,白湯送下;傷風發(fā)熱咳嗽,鼻塞驚哭,蔥湯送下;因著驚發(fā)熱,睡臥不寧,燈心湯送下;夏月發(fā)熱嘔吐,麥門冬湯送下;因母發(fā)熱過乳,溫熱不寧,甘草湯送下;脾胃不和,頭熱,黃瘦,懶食,砂仁湯送下。
忌食魚腥、生冷。食乳者,乳母同忌。
甘草5錢,天竺黃1兩2錢,防風1兩2錢,天麻1兩5錢,茯苓1兩5錢,羌活1兩5錢,川貝母1兩5錢,白附子(炙)1兩5錢,蟬退1兩5錢,膽星1兩5錢,桔梗1兩5錢,全蝎9錢,僵蠶(炒)9錢,鉤藤9錢,人參(去蘆)9錢(以上共為細粉,過羅),牛黃5錢,珍珠(豆腐炙)5錢,琥珀1兩,明雄黃6錢,朱砂6錢,麝香9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重5分,金衣三十六開,蠟皮封固。
清熱化痰,鎮(zhèn)驚安神。主內熱痰盛,咳嗽喘促,驚嚇失魂,驚風抽搐。
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1日2次。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山藥(炒)256g 朱砂80g 甘草48g 琥珀24g 天竺黃24g 檀香24g 枳殼(炒)16g 茯苓24g 膽南星16g 枳實(炒)16g 紅參24g
性狀為棕紅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辛。
炮制上十一味,琥珀研成極細粉,朱砂水飛成極細粉;其余檀香等九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鎮(zhèn)靜安神,清熱化痰。用于發(fā)熱抽搐,煩躁不安,痰喘氣急,驚癇不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嬰兒每次1/3丸,化服。
注意慢驚及久病、氣虛者忌服。
規(guī)格每丸重1.8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活幼心書》卷下:琥珀抱龍丸別名抱龍丸(《嬰童百問》卷六)。
處方真琥珀 天竺黃 檀香(細銼)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各45克 粉草90克(去節(jié))枳殼 枳實各30克 水飛朱砂150克 山藥(去黑皮)500克 南星30克(銼碎,用臘月黃牛膽釀,經(jīng)一夏用)金箔100片
制法上藥(除朱砂,金箔)或曬或焙(除檀香不過火),為末和勻,同朱砂、金箔(每30克,取新汲井水50毫升和)入乳缽內略杵勻,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風化痰,鎮(zhèn)心清熱。治小兒四時感冒,痰嗽氣急,急慢驚風,煩躁不寧,及瘡疹欲出發(fā)搐者。
用法用量服時用蔥湯或薄荷湯化服;痰壅嗽甚,用淡姜湯送下;痘瘡見形有驚者,用溫凈湯送下;心悸不安者,用燈心湯送下;暑天迷悶者,用麥門冬煎水送下。百日內嬰孩,每丸分三次投;二歲以上者,每次1~2丸。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琥珀抱龍丸處方牛黃 琥珀各7.5克 雄黃1.5克 赤苓15克 膽南星(酒蒸)30克 全蝎4.5克 朱砂4.5克 天竺黃10.5克 麝香0.6克 僵蠶(麩炒)9克
制法上藥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鎮(zhèn)驚安神。治小兒急驚風,痰喘氣粗,四肢抽搐,神昏不醒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溫開水送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之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準繩·幼科》卷二:琥珀抱龍丸處方琥珀1兩5錢(研),牛黃1錢(研),人參1兩半,檀香1兩半,白茯苓1兩半,朱砂(研)5錢,珍珠5錢(研),枳殼1兩,枳實1兩,牛膽1兩,南星1兩,天竺黃1兩,山藥10兩,甘草3兩(以上各為細末),金箔400片,蜂蜜2斤,黃蠟25斤。
制法上藥一料500丸,每丸5分重。
功能主治驅風化痰,鎮(zhèn)心解熱,安魂定驚,和脾健胃,添益精神。主小兒諸驚;四時感冒,瘟疫邪熱,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發(fā)搐。
用法用量初生數(shù)月者,每丸作4次服,或三分之一,或半丸;數(shù)歲者,每服1丸,蔥白煎湯或薄荷湯送下,不拘時服;痰壅咳甚,生姜湯送下;痘疹見形有驚,白湯送下;心悸不安,燈心湯送下。
摘錄《準繩·幼科》卷二《中藥成方配本》:琥珀抱龍丸處方琥珀5錢,全蝎3錢,僵蠶4錢,膽星2兩1錢,天竺黃7錢,飛腰黃7錢,飛朱砂3錢,麝香5分,茯苓1兩,川貝5錢。
制法上各取凈末和勻,用膽星化糊為丸,分做160粒,每粒約干重4分,蠟殼封固。
功能主治化痰定驚。主小兒發(fā)熱驚惕,痰壅痙厥。
用法用量每用1丸,開水化服,重癥加倍。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飼鶴亭集方》:琥珀抱龍丸處方琥珀7錢,麝香1錢,腰黃4錢,天蟲5錢,川貝5錢,沉香5錢,茯苓1兩,枳殼1兩,竺黃1兩,膽星1兩,甘草1兩,辰砂1兩。
制法上煉蜜為丸,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邪熱,風痰壅盛,煩躁驚悸,關竅不利,驚風厥閉。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
摘錄《飼鶴亭集方》《痘科類編釋意》卷三:琥珀抱龍丸處方琥珀(燈心同研)5錢,雄黃5錢,天竺黃7錢,辰砂3錢,茯苓1兩,膽南星1兩3錢,山藥7錢,麝香5分,僵蠶(炒,去絲嘴)4錢,全蝎(去毒,炙)3錢,薄荷3錢。
制法上為末,水泛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小兒痘瘡,自長出前后,發(fā)驚搐,體壯盛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燈心湯或薄荷湯化開,不拘時服。
摘錄《痘科類編釋意》卷三《同壽錄》卷三:琥珀抱龍丸處方膽南星(陳者)4兩,鉤藤4兩,真西牛黃1錢,真天竺黃1兩,雄黃(飛過)5錢,朱砂(水飛)5錢,珍珠1錢,麝香1錢,真西琥珀。
制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5分,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痰搐。
摘錄《同壽錄》卷三《鱗爪集》卷二:琥珀抱龍丸處方琥珀7錢,天竺黃1兩,膽星1兩,甘草1兩,麝香1錢,月石1兩,沉香1錢,淮山藥1兩,枳殼1兩,腰黃5錢,辰砂1兩,茯苓1兩。
制法上為細末,將膽星化烊,加曲糊為丸,重5分,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祛風化痰,清熱定神。主小兒急驚風之癥,身熱面赤,牙關緊閉,痰涎壅塞,小便短赤,神識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注意慢驚忌用。
摘錄《鱗爪集》卷二《準繩·幼科》卷二:琥珀抱龍丸處方琥珀(2錢半包在精豬肉內煨過,取出,研末)2錢,牛膽南星1兩6錢(臘月用牛膽作成者妙),僵蠶2錢(炒),雄黃3錢,辰砂3錢,人參3錢,白茯苓3錢,天竺黃5錢,鉤藤(全用鉤子)1兩5錢,真正牛黃5分,真麝香1錢。
制法上為極細末。用粉甘草8兩(銼碎),以水4大碗,熬膏2盞,入藥末為丸,每1丸5分重,金箔為衣,外用黃蠟包之,一料200丸。
功能主治祛風化痰,鎮(zhèn)心解熱。主小兒急慢驚風,發(fā)熱咳嗽作搐,痰喘驚悸,時行痘疹,發(fā)熱嘔吐,驚跳;傷風發(fā)熱咳嗽,鼻塞驚哭;著驚發(fā)熱,睡臥不寧;夏月發(fā)熱嘔吐;因母發(fā)熱過乳,溫熱不寧;脾胃不和,頭熱黃瘦。
用法用量周歲小兒服1丸,未及者半丸,連進1-2丸。發(fā)熱咳嗽作搐,痰喘驚悸,生姜薄荷湯送下;時行痘疹,發(fā)熱嘔吐驚跳,白湯送下;傷風發(fā)熱咳嗽,鼻塞驚哭,蔥湯送下;因著驚發(fā)熱,睡臥不寧,燈心湯送下;夏月發(fā)熱嘔吐,麥門冬湯送下;因母發(fā)熱過乳,溫熱不寧,甘草湯送下;脾胃不和,頭熱,黃瘦,懶食,砂仁湯送下。
注意忌食魚腥、生冷。食乳者,乳母同忌。
摘錄《準繩·幼科》卷二《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琥珀抱龍丸處方甘草5錢,天竺黃1兩2錢,防風1兩2錢,天麻1兩5錢,茯苓1兩5錢,羌活1兩5錢,川貝母1兩5錢,白附子(炙)1兩5錢,蟬退1兩5錢,膽星1兩5錢,桔梗1兩5錢,全蝎9錢,僵蠶(炒)9錢,鉤藤9錢,人參(去蘆)9錢(以上共為細粉,過羅),牛黃5錢,珍珠(豆腐炙)5錢,琥珀1兩,明雄黃6錢,朱砂6錢,麝香9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重5分,金衣三十六開,蠟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鎮(zhèn)驚安神。主內熱痰盛,咳嗽喘促,驚嚇失魂,驚風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1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