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明辨虛實治寒熱

    魏文浩 魏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中醫(yī)醫(yī)院

    “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載于《素問·至真要大論》。“寒之而熱者”,指用苦寒泄熱法治熱證,病不愈反見熱者,是指腎陰(真陰)不足之虛熱,而非有余之實熱;“取之陰”即治宜滋其腎陰(腎之真水)。此為陰虛不足,陰虛則熱之證,應(yīng)尊王太仆“寒之不寒,責(zé)其無水,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療大法。方用六味地黃丸、左歸飲等?!盁嶂摺保赣眯翢崴幬镏委熀C,病不愈而反寒者,是腎陽(真陽)不足的虛寒,而非有余之實寒;“取之陽”即治宜補其腎陽(命門真火)。此為陽氣不足,陰寒彌漫之虛寒證,應(yīng)采用王太仆“熱之不熱,責(zé)其無火,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治療大法。選方金匱腎氣丸、右歸飲等。筆者跟隨姜良鐸老師學(xué)習(xí)期間,親見其臨床遇到寒熱錯雜之證,不被假象所迷惑,而是在復(fù)雜的癥候群中去偽存真,緊扣主要病因病機,合理用藥。

    案1林某,男,56歲?;颊弑囚可伲磸?fù)不止1周。頭暈?zāi)垦?,耳鳴心悸,面色潮紅,五心煩熱,腰膝酸軟,舌質(zhì)紅,無苔,脈沉細數(shù)。探尋病史為過食辛辣、酗酒,內(nèi)傷房事,腎陰暗耗,勞傷太過,虛火炎上,灼傷鼻絡(luò)而發(fā)鼻衄。治宜滋陰降火,涼血止衄。處方:生地黃30克,懷山藥12克,山茱萸12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知母12克,黃柏12克,桑白皮15克,白茅根15克,枸杞子15克,荊芥炭10克,仙鶴草12克,功勞葉12克。服上方3劑后,鼻衄已止,余癥好轉(zhuǎn)。為鞏固療效,上方去荊芥炭,加麥門冬15克,再進6劑,諸癥悉除。

    按:腎為水臟,腎陰虧虛,不能克火,火熱炎上動血而致鼻衄,反復(fù)不止。腎虛則髓海不足,不能濡養(yǎng)清竅,故眩暈耳鳴。腎陰不足,不能上濟于心,心火內(nèi)動,則心悸。陰虛內(nèi)熱,故見面色潮紅,五心煩熱。腎虛腰府失養(yǎng),則見腰膝酸軟。根據(jù)“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的原則,當(dāng)補不足之陰,以制亢盛之陽。方中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滋補腎陰,以制虛火;懷山藥、茯苓補養(yǎng)脾肺之陰,以養(yǎng)肺濟腎;知母、黃柏清熱瀉火,使火不動血;桑白皮、白茅根、丹皮清熱涼血止血;仙鶴草、功勞葉為董建華“補氣不上火,清熱止血”之經(jīng)驗藥對。全方共奏滋陰補腎,降火止血之效。

    案2劉某,女,61歲。患者素有肺心病數(shù)年。近來氣短喘息,不能平臥,面部及雙踝關(guān)節(jié)浮腫,眼瞼尤甚,身熱,體溫38.5°C,口干渴,不欲冷飲,納谷未進,小便清,大便溏。就診前曾靜脈滴注青霉素、地塞美松、氨茶堿1周,又服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中藥數(shù)劑。發(fā)熱不退,氣短喘息仍作,病情日重。切其脈疾數(shù)無根,唇雖干而舌潤,身熱但不喜冷飲。為真寒假熱,虛陽外越之候,急投益氣回陽,補腎納氣之品,以達引火歸元。處方:人參12克,炮姜6克,五味子6克,麥冬12克,防己10克,甘草6克,金匱腎氣丸10克(包煎)。服上方2劑后,喘息減輕,體溫降至37.6°C。服7劑后,諸證悉平。于是上方加沙參10克,蛤蚧粉3克(分沖)、桑白皮10克,加減共服35劑,病告而愈。

    按:此病例為真寒假熱之證。王冰注“(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句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此為治療真寒假熱之法,即用大熱之附子、炮姜、桂枝以驅(qū)寒,《靈樞·終始》指出:“陰盛而陽虛,先補其陽,后瀉其陰而和之”。此案用生脈散益氣生津,意在“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制附子、桂枝引火歸元,導(dǎo)火入宅,使水火互濟,陰平陽秘,藥證合拍,故取佳效。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太苦加點糖?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兒童還是忍不住那個苦味,喝幾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媽媽在給孩子煎煮中藥時,怕味太苦會在湯里放很多白糖。其實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圍,對于正在服用化濕理氣的中藥時,加糖反而會對......
  • 因為我們中醫(yī)治病講究六經(jīng)辯證,對某些經(jīng)絡(luò)有問題的疾病,我們可以使一些引經(jīng)藥物,使得這個藥物達到我們針對的經(jīng)絡(luò)效果更好一點。一般的老中醫(yī)開化藥藥引,大棗啊,生姜,還有蔥白。這個生姜呢,主要是一個可以佐治我們的方子中的寒涼的藥物啊。大棗呢,其實......
  • 姜是我們生活中的常用調(diào)味劑,殊不知姜對于手腳冰涼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腳容易涼,不妨在做菜煲湯的時候多放點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沒有糖尿病的話,還可以放些紅糖與生姜一起煮,經(jīng)常飲用可以起到緩解手腳冰涼的作用。還可以采用生姜1兩+......
  • 一、腳氣頻發(fā),體內(nèi)濕氣太重的時候,濕氣容易聚集在身體的下部,濕氣重的時候,體內(nèi)的濕邪就常沿著經(jīng)絡(luò)下至足底的部位,從而引起腳氣病。二、便溏如水,濕氣重的人大便的形態(tài)一般都不正常,夾帶一些沒有消化的食物,有的爛軟如泥,氣味腥臭,排便不爽,容易粘......
  • 空腹吃水果傷胃?很多家長不讓孩子空腹吃水果,感覺空腹吃水果會傷胃。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水果容易消化,而且含有的果糖基本都偏中性,空腹吃也不會傷胃。但是要注意,空腹吃水果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涼的,這樣可能會傷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