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花吊蘭

    拼音注音Xiǎo Huā Diào Lán別名

    三角草、山韭菜、土麥冬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小花吊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hlorophytum laxum R. Br.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濕潤(rùn)肥沃的草地、庭園或山坡蔭蔽處或巖石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小花吊蘭 多年生草本。葉基生,近于兩列著生;葉片線形,常呈弧狀彎曲,長(zhǎng)10-30cm,寬3-6mm,有1條明顯的中脈,基部擴(kuò)大,抱莖,膜質(zhì),半透明?;ㄇo從葉腋抽出;總狀花序頂生;花小,淡紫色或綠白色,有柄;花被6裂;雄蕊6;子房無柄,3室,每室有胚珠多顆。蒴果三樓狀扁球形,開裂。每室通常具1顆種子,種子圓形?;?、果期10月至翌年4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根細(xì)長(zhǎng),須根狀,簇生或散生,上端具短根莖。葉二列狀排列,條形,長(zhǎng)8-30cm,寬4-6mm。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皂甙(sapo-nin)。

    性味

    味微苦;性涼;有毒

    注意

    本品有毒,劑量不宜過大。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蛇咬傷者敷傷口周圍。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āo Wǎ Wéi別名藏瓦韋來源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棕鱗瓦韋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episorus scolopendrius(Ham.ex D.Don)Mehra et Bir[L.excavatus Bory var......
  • 拼音注音āo Liè Máo Shè Xiānɡ別名毛麝香、山薄荷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凹裂毛麝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denosma re-tusilobum Tsoong et Chin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
  • 《中藥大辭典》:埃蕾拼音注音āi Lěi出處《中國(guó)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百金花的帶花全草。開花時(shí)采集,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沙漠地區(qū)的湖盆,濕潤(rùn)和鹽漬化的沙地。分布內(nèi)蒙古、新疆、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等地。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
  • 拼音注音ān Huī Cì Huánɡ Bò別名黃柏、刺黃柏、三顆針英文名root of Anhwei Barberry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莖枝。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erberis anhwe......
  • 來源小檗科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nendt,以樹枝、樹皮入藥。生境分布安徽、浙江。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熱燥濕,利尿殺蟲。主治黃疸,目疾,熱痢下血,淋濁帶下,瘡瘍熱毒,毒蛇咬傷,小兒疳積。用法用量3~5錢。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