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米仔蘭

    《全國中草藥匯編》:米仔蘭拼音注音Mǐ Zǎi Lán別名

    碎米蘭、蘭花米、珠蘭、木珠蘭

    來源

    楝科米仔蘭屬植物樹蘭Aglaia odorata Lour.,以枝、葉入藥。夏季花開放時收集曬干。

    性味

    枝、葉:辛,微溫。

    花:甘、辛,平。

    功能主治

    枝、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骨折,癰瘡。

    花:行氣解郁。用于氣郁胸悶,食滯腹脹。

    用法用量

    枝、葉3~4錢,水煎服,并用鮮葉搗爛調酒炒熱外敷。花1~3錢,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米仔蘭拼音注音Mǐ Zǎi Lán別名

    樹蘭(《臺灣府志》),暹羅花、魚子蘭(《廣州植物志》),千里香(《陸川本草》),蘭花米、珠蘭、木珠蘭(《四川中藥志》)。

    出處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為楝科植物米仔蘭花朵枝葉。夏季花開放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生境分布

    多栽培于宅旁或庭園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云南、四川等地。產廣西、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米仔蘭,又名:碎米蘭。

    常綠小喬木,高達5~6米。枝多,樹冠呈半圓形。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約13厘米,葉柄上有黑色腺點,葉軸上稍有翅;小葉3~5片,革質有光澤,先端1片較長,兩側的小葉較小,基部的一對小葉更小,小葉無柄,狹橢圓形至狹橢圓狀披針形,長5~8厘米,先端鈍或鈍尖,全緣或呈微彼狀,基部楔形而下延。花單性與兩性同株,為腋生疏散的圓錐花序,長6~12厘米;花朵小而多,圓球形,甚芳香,花徑2毫米,具短梗;萼片5,綠色;花瓣5,黃色;雄蕊5,花絲合生成筒狀,花藥藏筒內;雌蕊1,1~2室,胚珠1~5粒。漿果,卵形或近球形,長10~12毫米,表面常有散生星狀鱗片。花期7~8月。

    性狀

    干燥的花朵呈細小均勻的顆粒狀,棕紅色。下端有一極細的花柄,基部有小宿萼5片;花冠由5片花瓣緊包組成,內面有不太明顯的花蕊,淡黃色。體輕,質硬稍脆。氣清香。以色金黃、香氣濃者為佳。

    化學成分

    葉含三萜成分米仔蘭醇等。

    歸經(jīng)

    入肺、胃、肝三經(jīng)。

    性味

    味辛甘,性平。

    注意

    《四川中藥志》:"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①花:解郁寬中,催生,醒酒,清肺,醒頭目,止煩渴。治胸膈脹滿不適,噎膈初起,咳嗽及頭昏。(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②《廣西藥植名錄》:"枝葉:治跌打,疽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外用:熬膏涂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米仔蘭拼音注音Mǐ Zǎi Lán別名

    樹蘭、魚子蘭、千里香、蘭花米、珠蘭、木珠蘭、碎米蘭、而子蘭、魚骨木、秋蘭、米蘭。

    英文名Flower of Chu-lan Tree出處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米仔蘭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glaia odorata Lour.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濕潤、肥沃的土壤和砂壤土林中,也常見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及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米仔蘭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4-7m。多分枝,幼嫩部分常被星狀銹色鱗片。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5-12cm,葉軸有狹翅;小葉3-5,對生,倒卵形至長圓形,長2-7cm,寬1-3.5cm,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無毛。圓錐花序腋生;花雜性,雌雄異株;花萼5裂,裂片圓形;花瓣5,黃色,長圓形至近圓形,極香;雄蕊5,花絲合生成簡,筒放花瓣略短,先端全緣;子房卵形,密被黃色粗毛,花柱極短,柱頭有散生的星狀鱗片。漿果卵形或近球形,徑約1cm,幼時被散生的星狀毛,后變無毛。種子有肉質假種皮?;ㄆ?-11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能耐半蔭,不耐寒,氣溫在25-28℃生長最適宜,低于5℃易受凍害。喜陽光充足,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扦插、高空壓條繁殖。扦插繁殖,育苗移栽法:北方6-8月;南方四季均可扦插。剪取當年生木質化的枝條,長10-15cm。插床用土,以粗砂、泥炭等為宜。用大花盆或木箱為插床。插穗基部用50×10-6吲哚乙酸浸泡15h或用5×10-5萘乙酸浸19h或用(20-25)×10-6-吲哚乙酸浸泡12-24h后沖洗,扦插;亦可在扦插前將插穗放于B12溶液中蘸一下,取出,經(jīng)1-2min進行扦插。插穗需插入土中2/3,插床要用塑料薄膜或玻璃片蓋住,以保持床上有一定的溫濕度,以溫度25-28℃為宜,濕度95%,冬季室溫保持在15℃。經(jīng)2-3個月生根,成苗后盆栽或露地栽培。高空壓條繁殖:春夏間選一至二年生,直徑1cm左右枝條進行環(huán)剝,寬3-5mm,用苔蘚或濕泥團將環(huán)剝部分包裹,再用塑料薄膜緊緊包扎,苔蘚和泥土經(jīng)常保持濕潤。約經(jīng)2-3個月待生根較多,部分木質化時,剪下盆栽。

    田間管理 幼苗宜遮蔭,忌陽光曝曬,栽后1個月施含磷的液肥,以后再施1次磷肥水。夏季管理,中午前后忌陽光直射,清晨與傍晚各澆水1次。冬季管理,溫室溫度10-20℃以上,低于5℃易受凍害,晴天中午澆透水1次,以后每隔7-10d澆1次水;當葉面有積塵時,用水淋洗。寒冷天氣用塑料薄膜連盆套住,在上、中部剪3-4個孔,以利通氣。4月下旬出房,修剪換土,除去枯枝、病枝、弱枝、密枝,換盆時要除去支根和須根,開始選晴天搬出室外曬2-3h,但不能過夜。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煤煙病,用50%多菌靈500-1000倍液噴射,米仔蘭炭疽病、米仔蘭莖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射。蟲害有紅蜘蛛、介殼蟲,可用20%三氯殺螨醇液噴射。

    性狀

    性狀鑒別 細枝灰白色至綠色,直徑2-5mm,外表有淺溝織,并有突起的枝痕、葉痕及多數(shù)細小的疣狀突起。干燥的小葉片長橢圓形,長2-6cm,先端鈍,基部楔形而下延,無柄;上面有淺顯的網(wǎng)脈,下面羽脈明顯,葉緣稍反卷。薄革質,稍柔韌。

    化學成分

    枝葉含三萜類成分米仔蘭醇(aglaiol),米仔蘭酮二醇(aglaiondiol),米仔蘭三酸(aglaitriol)及其異構體和米仔蘭酮(aglaione),并含生物堿:米仔蘭堿(odorine),米仔蘭酸堿(odorinol),以及苯并呋喃類化合物洛克米蘭醇(rocaglaol),洛克米蘭酰胺(rocaglamide),去甲基洛克米蘭酰胺(desmethylrocaglamide)和洛克米蘭酸甲酯(methyl rocaglate),另含一種嘧啶酮類化合物米仔蘭啶(aglaidin)。

    歸經(jīng)

    肺;胃;肝經(jīng)

    性味

    辛;微溫

    注意

    《四川中藥志》: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祛風濕;散瘀腫。主風濕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搗敷;或熬膏涂。

    各家論述

    1.《四川中藥志》花:解郁寬中,催生,醒酒,清肺,醒頭目,止煩渴。治胸膈脹滿不適,噎膈初起,咳嗽及頭昏。

    2.《廣西藥植名錄》:枝葉:治跌打,疽瘡。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énɡ ěr別名黃木耳來源藥材基源:為銀耳科真菌橙耳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emella cinnabarina(Mont.)Pat.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樹倒木的樹皮上。資源分......
  • 拼音注音Chénɡ Huánɡ Yù Fènɡ Huā別名飛花羊、雞母蟲藥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lawed Habenaria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橙黃玉鳳花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a......
  • 《全國中草藥匯編》:檫樹拼音注音Chá Shù別名楓荷桂[廣東]、獨腳樟、天鵝楓、梓木[江西]來源為樟科檫木屬植物檫樹Sassafras tzamu Hemsl. [Pseudosassafras tzamu Lecomte; P. lax......
  • 《中藥大辭典》:殘槁蔃拼音注音Cán Gǎo Qiánɡ別名楠木根(《南寧市藥物志》),大疳根(《廣西藥植名錄》)。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樟科植物潺槁樹的根、根皮或樹皮、葉、種子。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或灌叢中。分布廣東、廣西、福......
  • 《中國藥典》:沉香拼音注音Chén Xiānɡ英文名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來源本品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含有樹脂的木材。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樹脂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