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茖蔥

    《中藥大辭典》:茖蔥拼音注音Luò Cōnɡ別名

    格蔥(《千金·食治》),山蔥(《唐本草》),隔蔥、鹿耳蔥(《救荒本草》)。

    出處

    《唐本草》

    來(lái)源

    為百合科植物茖蔥鱗莖。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林蔭、草甸。分布于東北、華北、湖北、四川、甘肅、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鱗莖長(zhǎng)橢圓形,鱗莖皮成絲網(wǎng)狀。葉具長(zhǎng)柄,長(zhǎng)卵形或長(zhǎng)橢圓形,全緣,質(zhì)軟而平滑,稍帶粉白色;平行脈?;ㄇo長(zhǎng)30~60厘米:花小,綠白色乃至淡紫色,簇生于莖頂,成傘形花序排列;花被6;雄蕊6;子房上位,3室,花柱絲狀,柱頭小。蒴果,室背開(kāi)裂;種子黑色。

    化學(xué)成分

    主含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亦即其香氣的來(lái)源;還含皂甙與糖:1-科斯糖,新科斯糖。

    性味

    《千金·食治》:"辛,微溫,無(wú)毒。"

    功能主治

    ①《千金·食治》:"除瘴氣惡毒。其子主泄精。"

    ②《唐木草》:"主諸惡鼓、狐尿刺毒,山溪中沙虱、射工等毒。煮汁浸,或搗薄貼。亦兼小蒜、茱萸輩,不獨(dú)用也。"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茖蔥拼音注音Luò Cōnɡ別名

    格蔥、山蔥、隔蔥、鹿耳蔥、角蔥、天蒜、巖蒜

    英文名Bulb of Longroot Onion出處

    出自《唐本草》《綱目》:格蔥,野蔥也,山原、平地皆有之。生沙地者名沙蔥,生水澤者名水蔥。開(kāi)白花,結(jié)子如小蔥頭,世俗不察胡蔥即蒜蔥,誤指此為胡蔥。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茖蔥的鱗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llium victorialis L.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野林蔭、草甸。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和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茖蔥,多年生草本。鱗莖柱狀圓錐形,單生或數(shù)枚聚生,鱗莖黑褐色,網(wǎng)狀纖維質(zhì)。葉具長(zhǎng)柄;葉片2-3枚,長(zhǎng)卵形或長(zhǎng)橢圓形乃至寬橢圓形,長(zhǎng)8-20cm,寬3-10cm,先端短法或鈍,向葉柄漸狹,全緣,質(zhì)軟而平滑,稍帶粉白色;葉脈平行?;ㄇo長(zhǎng)30-60cm;花小,綠白色乃至淡紫色,簇生于莖頂,成傘形花序排列;花被片6,雄蕊6,花絲比花被片長(zhǎng)1.5倍;子房上位,具短柄,3室,每室有1胚珠。蒴果,室背開(kāi)裂。種子黑色?;?、果期6-8月。

    化學(xué)成分

    鱗莖含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methhyl allyl disulfide),二稀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disulfide)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methylallyltrisulfide),皂甙(saponin),1-蔗果三糖(1-kestose),新蔗果三糖(neolestose)。

    全草含3,4-二氫-3-乙烯基-1,2-二硫雜苯(3,4-dihydro-3-vinyl-1,2-dithiin),2-乙烯基4-4H-1,3-二硫雜苯(2-vinyl-4H-1,3-dithiin)。

    歸經(jīng)

    肺經(jīng)

    性味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解毒。主跌打損傷;血瘀腫痛;衄血;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除瘴氣惡毒。其子主泄精。

    2.《唐本草》:主諸惡蛓、狐尿刺毒,山溪中沙虱、射工等毒。煮汁浸,或搗薄貼。亦兼小蒜、茱萸輩,不獨(dú)用也。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ū Yè Mù Yè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粗葉木的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原形態(tài)灌木,高1-3m。小枝圓柱形,幼嫩部分被短絨毛。葉對(duì)生;葉柄長(zhǎng)6-10mm;托葉小,三角形,頂端芒尖,......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粗葉耳草拼音注音Cū Yè ěr Cǎo別名節(jié)節(jié)花來(lái)源茜草科耳草屬植物粗葉耳草Hedyotis hispida Retz.[Oldenlandia hispida Poir.]的全草。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性味苦,涼。功......
  • 拼音注音Cū Gěnɡ Huánɡ Jǐn別名粗莢黃堇、馬尾黃連、土黃連。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粗梗黃堇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orydalis pachypoda (Franch.)Hand.Mazz.[C.tibetica .f......
  • 拼音注音Cū Zōnɡ Zhú Gēn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粗棕竹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hapis robusta Burret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挖,挖出須根,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西......
  • 拼音注音Cū Fěi Zǐ別名榧子、山榧子、血榧來(lái)源粗榧科粗榧屬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 和中國(guó)粗榧C. sinensis (Rehd. Et Wils.)Li的種子。秋季采摘,曬干。性味甘、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