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雞爪簕

    拼音注音Jī Zhuǎ Lè別名

    塘角魚竻、痧麻木、九耳木、涼粉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雞爪簕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dia sinensis (Lour.) Schult.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采收,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

    原形態(tài)

    雞爪簕,有刺灌木,高2-5m。枝粗壯,嫩枝和葉柄密被污色短硬毛;刺粗壯,近平展。葉對生;葉柄長5-8mm;托葉闊三角形,長3-5mm,基部稍合生;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4-10cm,寬1.5-4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闊楔形或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小柔毛或沿脈上有疏粗毛。聚傘花序頂生,稠密而多花;總花梗長不超過1cm,被毛;花大,白色,有短梗;花萼鐘形,長約2.5mm,被粗毛;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長12-20mm,外面無毛,喉部被長柔毛,先端5裂,裂片廣展;花藥條狀長圓形,露出。漿果近球形,直徑約10mm,初時被毛,熟時無毛,先端有一落萼的環(huán)狀疤痕?;ㄆ谇铩⒍?。

    性味

    甘;澀;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fēng)除濕;散瘀消腫。主痢疾;風(fēng)濕疼痛;瘡瘍腫毒;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 10-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刺果衛(wèi)矛拼音注音Cì Guǒ Wèi Máo別名扣子花、巖風(fēng)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長刺衛(wèi)矛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密林潮濕巖縫中。分布貴州、云南、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攀援狀灌木,高達(dá)6米。樹皮灰褐色,小枝具四棱。葉......
  • 拼音注音Cì Guǒ Gān Cǎo別名胡蒼耳、馬狼稈、馬狼柴、狗甘草來源豆科甘草屬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以根及果實入藥。根全年可采;果秋冬成熟后采,均曬干。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果序......
  • 拼音注音Cì Guǒ Sū Mù別名忙果釘(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果蘇木的葉。夏季采集,曬干。生境分布生于疏林灌木叢、海邊村莊荒地上。分布廣東、廣西、臺灣等地。原形態(tài)藤狀灌木,全株有下彎的......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果藤別名大膠藤、牛蹄麻、雞冠麻來源梧桐科刺果藤Buettneria aspera Colebr.,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性味澀、微苦,微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壯筋骨。主治產(chǎn)后筋骨痛,風(fēng)濕骨痛,腰肌勞損。外用......
  • 別名藤杜仲[云南麗江]來源衛(wèi)矛科刺果藤仲Euonymus acanthocarpus Franch. var. scandens (Loes.) R. A. Blak.,以藤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通經(jīng)活絡(luò)。主治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