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芩為清熱燥濕之藥,相傳這其貌不揚之藥,卻救了我國明代偉大的藥學家李時珍一命。
在明嘉靖年間,年方二十、初涉醫(yī)林的李時珍,突患感冒,咳嗽不止,久治不愈,進而病情加重,肌膚火燎,骨蒸勞熱,煩渴引飲,脾胃呆滯,不思飲食,六脈浮洪。李時珍雖服過柴胡、麥冬、荊芥、竹瀝等解表退熱、潤肺清心之劑,仍無療效。他想,如此下去必死無疑。
李時珍之父李月池為此憂心如焚,轉(zhuǎn)輾難眠,絞盡腦汁,尋覓良方。他在查閱歷代醫(yī)書時,發(fā)現(xiàn)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在《東垣十書》中記載有“清金散”方劑:“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氣分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jīng)氣分之熱?!崩钤鲁厮煊命S芩30克,加水兩盅,濃煎一盅,讓李時珍服用,服后不久,李時珍身熱全退,身體逐漸恢復健康。
黃芩終于救了李時珍一命,真是讓人喜出望外。從此,李時珍對黃芩推崇備至:“藥中肯綮,如鼓應(yīng)桴,醫(yī)中之妙,有如此哉?!币鉃閷⑺幱玫讲∏樽罹o要的地方,就像鼓碰到鼓槌一樣,立刻見效。醫(yī)生治病的奧秘,亦應(yīng)如此。
黃芩為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味苦能燥濕,性寒能清熱,為清熱燥濕之良藥,能清肺、大小腸、脾、及肝諸經(jīng)之熱。尤長于瀉肺火,行肌表,清大腸之熱。故臨床常用于熱病煩熱不退,或肺熱咳嗽、濕熱泄痢以及黃疸、目赤、癰腫、胎熱不安等病癥。(郭正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芩為清熱燥濕之藥,相傳這其貌不揚之藥,卻救了我國明代偉大的藥學家李時珍一命。
在明嘉靖年間,年方二十、初涉醫(yī)林的李時珍,突患感冒,咳嗽不止,久治不愈,進而病情加重,肌膚火燎,骨蒸勞熱,煩渴引飲,脾胃呆滯,不思飲食,六脈浮洪。李時珍雖服過柴胡、麥冬、荊芥、竹瀝等解表退熱、潤肺清心之劑,仍無療效。他想,如此下去必死無疑。
李時珍之父李月池為此憂心如焚,轉(zhuǎn)輾難眠,絞盡腦汁,尋覓良方。他在查閱歷代醫(yī)書時,發(fā)現(xiàn)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在《東垣十書》中記載有“清金散”方劑:“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氣分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jīng)氣分之熱?!崩钤鲁厮煊命S芩30克,加水兩盅,濃煎一盅,讓李時珍服用,服后不久,李時珍身熱全退,身體逐漸恢復健康。
黃芩終于救了李時珍一命,真是讓人喜出望外。從此,李時珍對黃芩推崇備至:“藥中肯綮,如鼓應(yīng)桴,醫(yī)中之妙,有如此哉?!币鉃閷⑺幱玫讲∏樽罹o要的地方,就像鼓碰到鼓槌一樣,立刻見效。醫(yī)生治病的奧秘,亦應(yīng)如此。
黃芩為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味苦能燥濕,性寒能清熱,為清熱燥濕之良藥,能清肺、大小腸、脾、及肝諸經(jīng)之熱。尤長于瀉肺火,行肌表,清大腸之熱。故臨床常用于熱病煩熱不退,或肺熱咳嗽、濕熱泄痢以及黃疸、目赤、癰腫、胎熱不安等病癥。(郭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