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除痱常喝“三豆湯”

    雖然已經(jīng)立秋了,但是天氣依舊悶熱,不少孩子身上的痱子也沒有一點消褪的跡象。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莊乾竹博士推薦了一道祛除痱子的食療方———三豆湯。用綠豆、紅小豆、黑豆各10克,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300毫升,可以加適量白糖,讓孩子連豆帶湯吃下即可,可以長期服用。

    中醫(yī)認為,痱子是由于暑熱挾濕,蘊結肌膚,導致毛竅郁塞所致,所以要防治痱子首先就是要想辦法把暑濕之毒給祛除掉。

    三豆湯中綠豆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暑;紅小豆的主要功效是清熱利濕,對于成人來說,食用這兩種豆子熬的湯來防治痱子就可以了。但是,紅豆和綠豆都屬于涼性的,而小孩子的脾胃功能比較弱,如果經(jīng)?;蜷L期食用反而會對脾胃功能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再加入一些健脾補腎的黑豆,就能對紅豆和綠豆的“涼性”有一定的緩沖作用。這樣一來,三豆湯不僅能清熱解毒,還有了健脾利濕的功效。脾胃功能特別差,易腹瀉的孩子不要經(jīng)常喝三豆湯。

更多中藥材
  • 各種原因使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稱為發(fā)熱。中醫(yī)學認為,凡六淫邪毒、疫癘之氣入侵肌腠,正邪相爭,或內(nèi)傷七情,飲食勞倦而致人體臟腑功能紊亂,陰陽失調(diào),表現(xiàn)以發(fā)熱為主要癥狀,體溫升高在39℃以上者,稱為高熱。臨床可分為外感高熱與內(nèi)傷高熱,以外感高......
  • 苗小玲 河南中醫(yī)學院經(jīng)方研究所腦囊蟲病是由寄生蟲(豬絳蟲為主)所傳染的一種頑固性腦組織及大腦中樞嚴重損傷的顱腦內(nèi)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遺癥多。根據(jù)臨床特征可分為腦實質(zhì)型、腦室型、腦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醫(yī)學院王付教授多年臨床用純中藥治療本病,取......
  •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yī)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雖喜燥,然太燥則草木枯槁,土雖喜潤,然太濕則草木濕爛,以補滋潤之劑,使燥濕相宜,隨證加減耳。”補脾胃者,當使燥濕相宜,醫(yī)者選方用藥,當以甘味為主。《內(nèi)經(jīng)》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馬建國 山東曲阜第二人民醫(yī)院蔣某,女,51歲。2010年12月3日初診。述其2010年3月以來,在無明顯誘因情況下,雙手掌指、足底開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皰,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變成黃綠色膿皰,有癢熱感,反復而發(fā)9個月。其間曾去幾家醫(yī)院檢......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風為百病之長”源自《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風論》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生他病也?!蓖醣⒃唬骸伴L,先也,先百病而有也?!薄端貑枴す强照摗芬嘣唬骸帮L者,百病之始也?!蓖飧辛?,風淫為始,風邪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