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臨床免疫學檢驗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臨床免疫學檢驗正常值及臨床意義一、免疫功能檢驗:

    1、免疫球蛋白G(IgG)

    [正常參考值]

    單相免疫擴散法:7.6-16.6g/L。

    [臨床意義]

    血清IgG增高 見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萎縮性門靜脈性肝硬變、慢性活動性肝炎、類風溫性關節(jié)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IgG型骨髓瘤、某些感染性疾病、IgG型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等。

    血清IgG,減少 見于抗體缺乏癥、免疫缺陷綜合征、非IgG型多發(fā)性骨髓瘤、重鏈病、輕鏈病、腎病綜合征、某些白血病、燒傷、變應性濕疹、天皰瘡、肌緊張性營養(yǎng)不良等。

    2、免疫球蛋白M(IgM)

    [正常參考值]

    單相免疫擴散法:700-2000mg/L。

    [臨床意義]

    增高 多見于巨球蛋白血癥、類風濕關節(jié)炎、多發(fā)性骨髓瘤、肝臟病、膀胱纖維化、海洛因成癮者、冷凝集綜合征、瘧疾、放線菌病、支原體肺炎等。

    減少 多見于原發(fā)性丙種球蛋白血癥、蛋白丟失胃腸病、燒傷、聯(lián)合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球蛋白A(IgA)

    [正常參考值]

    單相免疫擴散法:710-350mg/L

    [臨床意義]

    增高 多見于血小板減少、反復感染三聯(lián)綜合征、IgA型多發(fā)骨髓瘤、肝硬化、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傳染性肝炎、膀胱纖維此、家族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脂瀉病等。

    減少 多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繼發(fā)性免疫缺陷、原發(fā)性無丙種球蛋臼血癥、吸收不良綜合征、選擇性IgA缺乏癥、運動失調性毛細血管瘤等

    4、免疫球蛋白D(IgD)

    [正常參考值]

    單相免疫擴散法:0-80mg/L。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膠原性疾病、結締組織病、單核細胞性白血病、IgD型骨髓瘤、某些肝病和少數(shù)葡萄球菌感染者。

    減少 多見于無丙種球蛋白血癥、各種遺傳性免疫缺陷病。

    5、免疫球蛋白E(IgE)

    [常參考值]

    單擴散法:100-3400μg/L。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寄生蟲感染、肺支氣管曲霉病、藥物過敏、IgE型骨髓瘤、肝臟疾病、系統(tǒng)件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

    減少 見于某些運動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無丙種球蛋白血癥、非IgE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6、補體免疫學檢驗

    A.補體成分Clq

    [正常參考值]

    血清Clq:58-72mg/L。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過敏性紫癜、痛風、腫瘤及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

    減少 見于聯(lián)合免疫缺陷、低補體脈管炎及腎炎、低丙種球蛋白血癥、結締組織病。嚴重營養(yǎng)不良、蛋白丟失性胃腸病、狼瘡綜合征等。

    B.補體成分C2

    [正常參考值]

    血清C2:28±6(ISD)mg/L。

    [臨床意義]

    增高 多見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

    減少 見于嚴重營養(yǎng)不良、腎炎、關節(jié)疼痛、反復細菌感染等疾病。

    C.補體成分C3

    [正常參考值]

    免疫比濁法:800-1500mg/L。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組織損傷、炎癥、感染、膽道梗阻、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變、淀粉樣變性、傳染病早期。

    減少 見于脂肪代謝障礙、腎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反復化膿性感染、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熱等病。

    D.補體成分C4

    [正常參考值]

    免疫比濁法:130-370mg/L。

    [臨床意義]

    高多 見于硬皮病、皮肌炎、感染、各種惡性腫瘤等病。

    減少 多見于遺傳性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腎移植排斥反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燒傷、胃出血、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病。

    E.補體成分C5

    [正常參考值]

    51-77mg/L。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某些慢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減少 見于狼瘡綜合征、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反復感染、嚴重營養(yǎng)不良、大量蛋白丟失等病。

    F.補體成分C6

    [正常參考值]

    48-64mg/L。

    [臨床意義]

    增高 多見于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減少 多見于腦膜炎球菌感染、營養(yǎng)不良、蛋白大量丟失、反復淋病等。

    G.補體成分C7

    [正常參考值]

    49-70mg/L。

    [臨床意義]

    降低 多見于反復淋病、腦膜炎球菌感染、雷諾現(xiàn)象、腎小球腎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H.補體成分C8

    [正常參考值]

    43-63mg/L。

    [臨床意義]

    降低見于反復感染、紅斑狼瘡、著色性干皮病。

    I.補體成分C9

    [正常參考值]

    47-69nmg/L。

    [臨床意義]

    降低多見于C9遺傳性缺陷者、肝、腎疾病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學檢查:

    1、布氏凝集試驗

    [正常參考值]

    血清凝集滴度≤1:40。

    [臨床意義]

    增高 見于流行性斑疹傷寒、瘧疾、恙蟲病、免熱病等。

    2、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

    [正常參考值]

    溶血法:血清ASO<500U。

    [臨床意義]

    增高常見于風濕熱病、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等疾病。

    3、抗鏈球菌激酶(ASK)

    [正常參考值]

    血清ASK滴度≤1:80。

    [臨床意義]

    增高多見于由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風濕病活動期等。

    4、抗鏈球菌透明質酸酶(AH)

    [正常參考值]

    血清AH滴度≤1024kU/L。

    [臨床意義]

    增高多見于鏈球菌咽炎,風濕熱患者的AH比溶血性鏈球菌所感染的其它疾病高得多。

    5、流感血清學試驗

    [正常參考值]

    補體結合法:滴度<1:16。

    [臨床意義]

    增高見于流感病毒感染。

    6、風疹病毒血清試驗

    [正常參考值]

    血凝抑制法:血清抗體滴度<1:8。

    [臨床意義]

    增高見于風疹、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7、流行性出血熱血清學試驗

    [正常參考值]

    血清抗體陰性;白細胞的病毒抗原陰性。

    [臨床意義]

    陽性見于流行性出血熱。

    8、脊髓灰質炎病毒抗體檢驗

    [正常參考值]

    陰性

    [臨床意義]。

    陽性見于脊髓灰質炎等病和使用疫苗后。

更多中藥材
  • 中醫(yī)認為,肥胖的原因是由濕、痰、水滯等形成的。因此,輕食以健脾胃、利濕、利水為最佳,茶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清熱利水,化痰消食,溫脾胃,烏龍茶。鐵觀音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茶。大魚大肉后,人們習慣于沖一杯香茶,因為喝一杯香茶會讓胃更舒服,使用它來消除......
  • 小滿節(jié)氣一到,很多人就把減肥列入議事日程。你應該了解如何科學減肥。穴位埋線可減肥。埋線減肥是在傳統(tǒng)針灸減肥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通過醫(yī)生判斷肥胖的原因,為每個患者設計不同的減肥穴位處方,通過穴位刺激控制食欲異常,提高基本代謝率,調節(jié)臟器功能不......
  • 一,糖尿病肥胖引起的最常見的是糖代謝異常。體重增加后,脂肪含量增加,胰島功能相應下降,胰島素降糖能力下降。因此,身體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補償這種能力的下降。臨床上稱這種狀態(tài)為胰島素抵抗。當身體的補償功能不足以彌補這種胰島素功能下降時,就會引......
  • 扁豆花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其營養(yǎng)價值和飲食價值很高,適量的飲食對自己的健康有很好的補充作用,但扁豆花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1.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從扁豆花的性味歸經(jīng)來看,其性寒甘,可入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健脾、中暑、......
  • 姜,也被稱為生姜,姜,有獨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種常用的調味品,它可以使各種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幾片姜或放一點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話說:米飯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們具有一定的揮發(fā)性,能增強和加速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