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枇杷葉膏

    《中國(guó)藥典》:枇杷葉膏來(lái)源

    為枇杷葉經(jīng)加工制成的煎膏。

    性狀

    為黑褐色稠厚的半流體;味甜、微澀。

    炮制

    取枇杷葉,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濾過(guò),濾液濃縮成相對(duì)密度為1.21~1.25(80℃)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煉蜜200g或蔗糖200g,加熱溶化,混勻,濃縮至規(guī)定的相對(duì)密度,即得。

    功能主治

    清肺潤(rùn)燥,止咳化痰。用于肺熱燥咳,痰少咽干。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貯藏

    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guó)藥典》《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枇杷葉膏別名

    枇杷膏

    處方

    鮮枇杷葉(去毛)5斤,川貝5兩,蓮子(去心)10兩,麥冬10兩,紅棗10兩,天冬5兩,生地10兩,玄參(去節(jié))10兩。

    制法

    熬汁去滓,將汁煉至滴毛頭紙上,背面不陰為標(biāo)準(zhǔn),收清膏,每清膏1斤兌蜜2斤,收膏裝瓶。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止嗽。主虛熱咳嗽,氣逆喘促,咽腫聲啞,口燥舌干,痰中帶血。

    用法用量

    每服1兩,開(kāi)水沖下。

    摘錄《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中國(guó)醫(yī)學(xué)大辭典》:枇杷葉膏別名

    枇杷膏

    處方

    鮮枇杷葉不拘多少(刷去毛)。

    功能主治

    止咳,潤(rùn)肺。清熱。主肺熱久嗽、頓嗽。干嘔氣逆,咽痛聲啞,及痰中帶血。

    用法用量

    枇杷膏(《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

    摘錄《中國(guó)醫(yī)學(xué)大辭典》《中藥成方配本》:枇杷葉膏別名

    枇杷膏

    處方

    枇杷葉100斤。

    制法

    將枇杷葉洗凈入鍋,加水十倍,煮8小時(shí),去葉取汁,濾清去腳,以絲棉篩濾入鍋內(nèi),加白蜜40斤,煉熟濾過(guò),收膏,約成膏38斤。

    功能主治

    潤(rùn)肺止咳。主新久咳嗽,痰粘氣逆。

    用法用量

    枇杷膏(《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
更多中藥材
  • 《景岳全書》卷六十一:安胎散處方熟地 艾葉 白芍(炒)川芎 黃耆(炒)阿膠(炒)當(dāng)歸 甘草(炙)地榆各3克功能主治婦人妊娠,氣血不足,腰痛下血,胎動(dòng)不安。用法用量上藥加姜、棗,水煎服。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一《胎產(chǎn)新書》卷一:安胎散處方當(dāng)歸......
  • 處方蘇梗8分,人參5分,廣皮5分,甘草5分,當(dāng)歸1錢2分,川芎7分,白芍1錢,條芩1錢,白術(shù)1錢,枳殼1錢,大腹皮3錢(鹽水炒),砂仁6分(炒,去衣,研),(一方有制香附、姜汁炒厚樸各1錢,蔥頭5個(gè))。功能主治束胎。主子懸。用法用量加黃楊腦......
  • 處方枳實(shí)2分(炒),艾葉1分,阿膠(炙)1分,前胡1分,芍藥1分,石韋(去皮)1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婦人妊娠傷寒,至5、6日未愈,心腹上氣,焦渴不止,食飲不下,腰疼體重。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糯米1撮,蔥白兩莖(拍破),水1盞半,煎至1盞......
  • 《圣惠》卷七十七:安胎桑寄生散處方桑寄生1兩,芎1兩,白術(shù)1兩,當(dāng)歸(銼,微炒)1兩,白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制法上為粗散。功能主治妊娠驚胎,流下不安。若跳動(dòng),心中痛。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
  • 別名止痛湯處方當(dāng)歸1兩,阿膠(炙)1兩,干地黃1兩,黃連1兩,芍藥1兩,雞子1枚,秫米1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妊娠重下,痛引腰背。用法用量止痛湯(《準(zhǔn)繩·女科》卷四)。注意忌蕪荑。摘錄《外臺(tái)》卷三十三引《小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