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三伏天”飲食得當最重要

    正值盛夏,平均氣溫超過30℃,濕度大于73%的情況下人們易發(fā)生中暑。鹽分和水分的過度流失會導致血管擴張,給心臟等器官帶來負擔,甚至引發(fā)熱痙攣和熱衰竭。

    人們在高溫潮濕天氣下的戶外活動要特別注意適時、適量,及時補充鹽分和水分,保證充足的休息,定期檢查身體。王主任提醒大家:如果市民遇到突發(fā)疾病也不要驚慌,應迅速將病人移至陰涼干爽的地方,進行簡單急救,以贏得搶救時間。

    六月以來,京城的天氣逐漸步入高溫多雨的潮暑天氣,盡管近期不斷出現(xiàn)一些降雨,但在一天強烈的日照之下,少量的降雨并不能有效地緩解酷暑,反而愈加使得天氣潮熱難耐,許多人時常會感覺憋悶。

    今年7月8日下午就有一名36歲來京的外地男子,在爬香山過程中突然胸悶、頭暈,后經(jīng)急救人員搶救無效死亡。名男子的去世可能是由于中暑而引發(fā)熱衰竭,也可能因自身存在隱蔽的心臟疾患,劇烈運動之后出現(xiàn)心源性猝死。

    7月15日,天氣已經(jīng)進行了數(shù)伏天。伏天有人稱之為——“桑拿天”。這樣的天氣常常使人感到悶熱,人們往往睡眠少,很多人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食欲差。這時候如果吃生冷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天熱又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現(xiàn)身體不適。特別是老人、孩子和體弱多病的人,在高溫天氣是容易受到傷害,更要合理膳食。

    據(jù)醫(yī)學專家稱,這樣的數(shù)伏天氣容易帶來很多疾病的高發(fā)。而在我國中醫(yī)學上,有種說法叫“疰夏”,就是說,夏季炎熱潮濕,人體不能適應高溫的調(diào)節(jié),容易導致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泌尿系統(tǒng)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出現(xiàn)頭暈腦漲、心煩口干、胸悶心悸、自感發(fā)熱等現(xiàn)象。

    那么,“疰夏”時節(jié),我們該如何調(diào)節(jié)身體、增強體質(zhì)呢?

    提示廣大讀者朋友:夏季養(yǎng)生最直接的方法莫過于“食補”。在這其中,“多酸多甘、補氣去火、多果蔬”又成為夏季食補的重要原則。

    原則一,多酸多甘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

    事實證明,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nèi),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chǎn)生障礙,出現(xiàn)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并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shù)囟喑砸恍┬运岬氖澄铩1热缈沙3孕┬←溨破?、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

    中醫(y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nèi)的正氣而誘發(fā)疾病。

    原則二,補氣去火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急需補充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津液。

    飲食應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欲、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

    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濕、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癥狀出現(xiàn),那么根據(jù)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觀點,注意針對性,辨證地用膳,或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此外,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xiàn)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y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關于夏日祛火的食物,大家可以選擇一些如苦瓜、西瓜、草莓、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牛奶也是夏日解毒去火的好食品。

    中醫(yī)認為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發(fā)揮“去火”功效。大家都知道牛奶有鎮(zhèn)靜安眠的功效,在炎炎夏日可以很好的促進睡眠,有效避免“夏季情感障礙”。但要注意,牛奶凍成冰塊食用營養(yǎng)成分將被破壞。

    原則三,盡可能多食新鮮蔬果中醫(yī)認為,胃為后天之本。

    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yǎng)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zhì)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卜、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及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維生素E,可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尤其是一些如“野菜、桃子、西瓜”等時令的夏季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特別提示

    高溫作業(yè)人員的在飲食和營養(yǎng)方面更應多補水、食鹽和水溶性維生素等。

    高溫作業(yè)人員熱量消耗大,出汗多,身體的生理代謝往往發(fā)生一些改變,如唾液和胃液分泌減少,胃酸濃度降低等。

    從事高溫工作的人員每天出汗超過常人出汗量的5~7倍。由于汗液的大量蒸發(fā),機體內(nèi)所需的鉀、鈉、鈣等無機鹽以及水溶性維生素也隨著汗液跑掉。如果不及時補充排掉的水分和鹽分,將會引起水鹽代謝紊亂,出現(xiàn)一系列病理現(xiàn)象。

    早期有食欲不振、惡心、頭昏、頭暈、疲乏無力、四肢酸懶、體力下降等現(xiàn)象,嚴重時引起血液濃縮,甚至發(fā)生抽筋或中暑昏倒。

    那么,高溫作業(yè)人員每人每天應該補充多少水分和食鹽呢?

    一般來說,每人每天至少應補充水分5000cc左右,補充食鹽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鹽在內(nèi))。

    補充的方法可以經(jīng)常喝點鹽開水,每500克水中加食鹽1克左右為宜。還可以喝鹽茶水、咸綠豆湯、咸菜湯和含鹽汽水等等。這樣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時補充必須的食鹽。飲水原則是多次少量,每次飲一兩茶杯為好,不要喝得過多過快,這樣可減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飲食。

    為了保護高溫作業(yè)人員的身體健康,飲食與營養(yǎng)原則是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平衡膳食,總熱量應較一般工人高出15%左右,在每日的膳食中應有一定比例的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動物或豆類蛋白。

    對高溫作業(yè)人員的維生素供給,首先應補充維生素B1、B2、C等水溶性維生素。高溫作業(yè)人員要盡可能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和瓜果,可以預防某些維生素缺乏病。

    三伏天為何最熱三伏不是大節(jié)氣,屬雜節(jié),但我國老百姓極為重視這個不是大節(jié)氣的節(jié)氣,民間流傳“三伏進補”“冬病夏治”“夏練三伏”等諺語和風俗。入伏第一天起,意味著一年中氣溫最高、天氣最熱的三伏天正式登場,人們常說“熱在三伏”。

    有專家介紹說,進入伏天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fā)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也就最熱了。

更多中藥材
  • 說起開心果我想很多朋友都認識,但是白果相信有些朋友不一定能認出來,開心果跟白果除了長相有點相似外,它們是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要想把開心果跟白果很好的區(qū)分開來,就要它們的功效、食用注意事項、營養(yǎng)成分進行分析了解;白果和開心果一樣嗎?下面就跟著小編......
  • 大家所知道的杏兒都是什么顏色的呢,肯定都是橙黃色的吧,那你知道白杏是什么樣子的嗎?其實白杏是我們常見的銀杏樹的果實,我們都知道銀杏樹的葉子是很漂亮的,但是很少人見過銀杏樹的果實;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白杏,但是白杏并不適合日常食用,據(jù)說還是有......
  • 白果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堅果,根據(jù)白果的種類及特點,擺脫通常分為使用白果和藥用白果兩類。比較常見的藥用白果通常是系指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干燥成熟種子,具有比較強的藥物性,所以其與在日常食用的時候要注意劑量,以及食用的方式方法,進而避免中度等副作......
  • 大家下班之后都喜歡泡腳,泡腳會讓我們的心情放松下來,而且大家也都發(fā)現(xiàn)了,泡腳之后很快我們就進入了睡眠,對于失眠也有很好的改善,現(xiàn)在泡腳的辦法是有很多的,有的朋友會在泡腳水里面加入精油,有的則是會放入一些藥材,那么使用這種艾草丹參泡腳有什么作......
  • 丹參片是一種常用的中成藥,由單味丹參浸膏后提取而成的。丹參屬于中藥中的常用藥,治療作用集中在心腦血管方面,在治療冠心病、腦梗死等疾病上深受好評。那么,丹參片可以長期吃嗎?丹參片能長期服用嗎丹參片是不適合長期吃的。長期服用丹參片可能引起低血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