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紅牛毛刺

    別名

    腺毛莓、雀不站、紅毛草

    來(lái)源

    薔薇科紅牛毛刺Rubus adenophorus Rolfe,以根、葉入藥。

    生境分布

    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

    性味

    甘、澀,溫。

    功能主治

    和血調(diào)氣,止痛,止痢。主治癆傷疼痛,吐血,痢疾,疝氣。

    葉外用治黃水瘡。

    用法用量

    0.3~1兩。葉外用適量研末撒患處。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n Diǎn Hǔ ěr Cǎo英文名blotch saxifraga出處始載于《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斑點(diǎn)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axifraga punctata L.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 來(lái)源虎耳草科斑瓣虎耳草Saxifraga takedana Nakai,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西藏。性味淡,溫。功能主治除濕利尿,行血祛瘀,消腫。主治咳嗽,咯血,黃疸,骨折筋傷,白帶,瘡癤。用法用量0.5~1兩。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 《中藥大辭典》:斑竹殼拼音注音Bān Zhú Ké別名斑竹衣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籜。功能主治清血熱;燒灰吃,透斑疹。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去毛),2~3錢;或燒灰沖服。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斑竹殼拼音注音B......
  • 《中藥大辭典》:斑竹根拼音注音Bān Zhú Gēn出處《草木便方》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根莖及根。9~10月挖根及根莖,曬干。生境分布栽培于庭園或野生山間。分布長(zhǎng)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山東、河南、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剛竹(《竹譜詳錄》),又名......
  • 拼音注音Bān Zhú Huā出處《重慶草藥》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猩紅熱,用斑竹花二兩,煎水服。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