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臭樟、白香樟
樟科楨楠屬植物有苞楨楠Machilus bracteata Lecomte,以根、樹皮及果實入藥。四季可采根及樹皮,秋季采果,曬干。
辛,溫。
溫中行氣,止痛。用于胃腹脹痛,急性胃腸炎。
根3~5錢,樹皮2~3錢。
臭樟、白香樟。
《四川常用中草藥》
為樟科植物有苞楨楠的根、樹皮。全年可采。
生于向陽的溝邊及屋旁。分布四川等地。
常綠喬木,高可達(dá)18米,葉互生,具柄;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至倒卵形,長6~12厘米,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白綠色?;▋尚?,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被6片,淡綠色,寬披針形,內(nèi)面密生白毛;發(fā)育雄蕊9枚,3輪,外面1、2輪基部無腺體,花藥內(nèi)向,第3輪的基部有2腺體,花藥外向,4輪為退化雄蕊3枚;子房卵形。漿果,萼宿存?;ㄆ?~5月。果期8~9月。
行氣,破血。治氣痛,發(fā)痧,霍亂等癥。
內(nèi)服:煎湯,2~3錢。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臭樟、白香樟
來源樟科楨楠屬植物有苞楨楠Machilus bracteata Lecomte,以根、樹皮及果實入藥。四季可采根及樹皮,秋季采果,曬干。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溫中行氣,止痛。用于胃腹脹痛,急性胃腸炎。
用法用量根3~5錢,樹皮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狗爪樟拼音注音Gǒu Zhuǎ Zhānɡ別名臭樟、白香樟。
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樟科植物有苞楨楠的根、樹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的溝邊及屋旁。分布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可達(dá)18米,葉互生,具柄;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至倒卵形,長6~12厘米,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白綠色?;▋尚?,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被6片,淡綠色,寬披針形,內(nèi)面密生白毛;發(fā)育雄蕊9枚,3輪,外面1、2輪基部無腺體,花藥內(nèi)向,第3輪的基部有2腺體,花藥外向,4輪為退化雄蕊3枚;子房卵形。漿果,萼宿存?;ㄆ?~5月。果期8~9月。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行氣,破血。治氣痛,發(fā)痧,霍亂等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