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寸口位于手腕橈骨莖突內側的一段動脈(橈動脈),古代又稱“氣口”或“脈口”。歷代醫(yī)家在此部位切按動脈搏動的形象,以推測人體生理、病理狀況,是中醫(yī)診察病證的方法之一。
寸口脈象為什么能反映五臟六腑的病變?《素問·五臟別論》說,“胃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入胃以養(yǎng)五臟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于胃,變見于氣口。”《難經·一難》又指出:“十二經脈中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币陨险f明獨取寸口的道理,一是由于寸口脈位于手太陰肺經的原穴部位,是脈之大會。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所以,在寸口可以觀察胃氣的強弱;二是臟腑氣血皆通過百脈朝會于肺,所以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能反映于寸口脈象。
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圖1)。通常以腕后高骨(橈骨莖突)為標記,其內側的部位為關,關前(腕側)為寸,關后(肘側)為尺。兩手各有寸、關、尺三部,共六部脈。橈骨莖突處的橈動脈血管比較固定,解剖位置亦比較淺表,毗鄰組織比較分明,診脈方便,易于辨識,故為診脈的理想部位。
寸關尺三部又有浮、中、沉三候?!峨y 經·十八難》說:“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标P于寸關尺分候臟腑的問題,根據(jù)文獻記載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具有代表性的意見歸納為表1所示。
表1寸口脈與臟腑相對應的分屬關系比較
文 獻寸關尺說
明左右左右左右《難經》心肺肝脾腎腎大小腸配肺心是表里相屬,右腎屬火,故命門亦候右尺。小腸大腸膽胃膀胱 命門《脈經》心肺肝脾腎腎小腸大腸膽胃膀胱三焦《景岳全書》心肺肝脾腎腎大腸配左尺是金水相從;小腸配右尺是火居火位。心包絡膻中膽胃膀胱、大腸命門三焦小腸《醫(yī)宗金鑒》心肺肝脾腎腎小腸配左尺,大腸配右尺是以尺候腹中的部位相配,故又以三焦配寸關尺三部。膻中胸中膈、膽胃膀胱、小腸大 腸
從表中可以看出,寸口六部臟腑分候中,五臟相應的定位是一致的,主要分歧在六腑。產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不外二個方面:一是根據(jù)臟腑經絡相表里的關系,把肺與大腸同定位于右寸,心與小腸同定位于左寸;另一種是根據(jù)臟腑的解剖位置,“尺主腹中”,所以把大小腸定位在尺部;將三焦定為尺部的僅為個別醫(yī)家的意見?,F(xiàn)在臨床上大致認為: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統(tǒng)括胸以上及頭部的疾?。蛔箨P候肝膽,右關候脾胃,統(tǒng)括膈以下至臍以上部位的疾病;兩尺候腎,并包括臍以下至足部疾病。這種寸口脈法的臟腑相應定位,在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其中還存在著不少理論和實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素問》三部九候診法,又稱為遍診法,是切按上(頭)、中(手)、下(足)三部有關的動脈的搏動形象。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為九,故稱為三部九候診法。
仲景三部脈法是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出的寸口、趺陽、太谿三部診脈方法。其中以寸口脈候臟腑病變,趺陽脈候胃氣,太谿脈候腎氣?,F(xiàn)在這種方法多在寸口無脈搏或者觀察危重病人時運用。如兩手寸口脈象十分微弱,而陽趺脈尚有一定力量時,提示患者的胃氣尚存,尚有救治的可能;若趺陽脈難以觸及時,提示患者的胃氣已絕,難以救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寸口位于手腕橈骨莖突內側的一段動脈(橈動脈),古代又稱“氣口”或“脈口”。歷代醫(yī)家在此部位切按動脈搏動的形象,以推測人體生理、病理狀況,是中醫(yī)診察病證的方法之一。
寸口脈象為什么能反映五臟六腑的病變?《素問·五臟別論》說,“胃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入胃以養(yǎng)五臟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于胃,變見于氣口。”《難經·一難》又指出:“十二經脈中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币陨险f明獨取寸口的道理,一是由于寸口脈位于手太陰肺經的原穴部位,是脈之大會。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所以,在寸口可以觀察胃氣的強弱;二是臟腑氣血皆通過百脈朝會于肺,所以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能反映于寸口脈象。
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圖1)。通常以腕后高骨(橈骨莖突)為標記,其內側的部位為關,關前(腕側)為寸,關后(肘側)為尺。兩手各有寸、關、尺三部,共六部脈。橈骨莖突處的橈動脈血管比較固定,解剖位置亦比較淺表,毗鄰組織比較分明,診脈方便,易于辨識,故為診脈的理想部位。
寸關尺三部又有浮、中、沉三候?!峨y 經·十八難》說:“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标P于寸關尺分候臟腑的問題,根據(jù)文獻記載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具有代表性的意見歸納為表1所示。
表1寸口脈與臟腑相對應的分屬關系比較
文 獻寸關尺說
明左右左右左右《難經》心肺肝脾腎腎大小腸配肺心是表里相屬,右腎屬火,故命門亦候右尺。小腸大腸膽胃膀胱 命門《脈經》心肺肝脾腎腎小腸大腸膽胃膀胱三焦《景岳全書》心肺肝脾腎腎大腸配左尺是金水相從;小腸配右尺是火居火位。心包絡膻中膽胃膀胱、大腸命門三焦小腸《醫(yī)宗金鑒》心肺肝脾腎腎小腸配左尺,大腸配右尺是以尺候腹中的部位相配,故又以三焦配寸關尺三部。膻中胸中膈、膽胃膀胱、小腸大 腸
從表中可以看出,寸口六部臟腑分候中,五臟相應的定位是一致的,主要分歧在六腑。產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不外二個方面:一是根據(jù)臟腑經絡相表里的關系,把肺與大腸同定位于右寸,心與小腸同定位于左寸;另一種是根據(jù)臟腑的解剖位置,“尺主腹中”,所以把大小腸定位在尺部;將三焦定為尺部的僅為個別醫(yī)家的意見?,F(xiàn)在臨床上大致認為: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統(tǒng)括胸以上及頭部的疾?。蛔箨P候肝膽,右關候脾胃,統(tǒng)括膈以下至臍以上部位的疾病;兩尺候腎,并包括臍以下至足部疾病。這種寸口脈法的臟腑相應定位,在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其中還存在著不少理論和實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素問》三部九候診法,又稱為遍診法,是切按上(頭)、中(手)、下(足)三部有關的動脈的搏動形象。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為九,故稱為三部九候診法。
仲景三部脈法是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出的寸口、趺陽、太谿三部診脈方法。其中以寸口脈候臟腑病變,趺陽脈候胃氣,太谿脈候腎氣?,F(xiàn)在這種方法多在寸口無脈搏或者觀察危重病人時運用。如兩手寸口脈象十分微弱,而陽趺脈尚有一定力量時,提示患者的胃氣尚存,尚有救治的可能;若趺陽脈難以觸及時,提示患者的胃氣已絕,難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