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龜膠熬制技術(shù)

    龜膠是馳名中外的滋補藥品,它是用烏龜殼熬制成的。其熬制方法如下。

    1.龜殼處理。取龜板置于水池或缸內(nèi),放在陽光充足處,加足清水浸泡。浸泡時不再換水,水量以保持水面淹沒龜板為準,加蓋并用黏泥封嚴,浸泡4~5周,至盤肉腐爛,皮板分離后放掉穢水,再加入清水攪拌沖洗,漂洗除掉黑皮,將漂洗過的龜板再用清水浸泡1~2月,取出攤置于陽光下曝曬,每日翻動3~4次,任夜間露水或雨水淋洗。待干備用。

    2.煎取膠汁。熬取膠汁,一般在“立冬”前后開始。取泡凈龜板,用溫水洗凈,裝入竹簍,置于鍋內(nèi),放入清水,加熱煎煮,水量以淹沒龜板為度,水蒸發(fā)減少時,可適量加入沸水補充。煎至24小時,將第一次煎汁取出,鍋內(nèi)加入沸水再煎,如此煎煮3次,待殘渣取出輕敲即碎時將汁瀝盡,去渣。將每次所取煎汁,在細篩上鋪絲棉一層過濾,將3次濾液合并入缸,另取明礬細粉少許,撒入攪勻,靜置澄清。

    3.濃縮收膠。取上層清汁入鍋內(nèi)加熱熬煉,至汁轉(zhuǎn)濃成水膠狀時(約含水分50%)改用微火熬煮,并用膠鏟深入鍋底不停地攪動,防止鍋底焦化或膠溢出;另取冰糖250克溶化,過濾倒入。待水分蒸發(fā),膠色逐漸轉(zhuǎn)黃時,另取黃酒酌量,溫熱倒入。再減少火力微煉,膠汁即可發(fā)起,使熱氣散發(fā),膠汁逐漸變成黃褐色。時用膠鏟挑起少許膠汁檢驗,至膠汁出現(xiàn)凝結(jié)時立即停止加熱,并用銅勺不停地攪動,使其熱度下降,即可出膠。

    4.切塊干燥。取濃膠(膠溫60~70℃)放入擦有少量香油的銅盤內(nèi),另取白酒少許,均勻地噴于膠面,以加速膠面起黃色泡沫。然后將膠盤移置密閉的房間內(nèi),待其凝團,切成長條,再切成長方形小塊。每隔2~3日翻動1次,約至半干時,收入膠箱內(nèi)密封,使膠內(nèi)所含水分滲出,取出再放置膠床上陰干即成。成品表面呈黑褐色,有光澤,對光視之呈棕褐色,無腥味。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樊市農(nóng)業(yè)局 文章來源:中國農(nóng)業(yè)信息網(wǎng) 日期:2006-6-27

更多中藥材
  • 因為我們這個陽氣它的變化是根據(jù)四季來走的,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么一個過程。春天的陽氣開始滋生,夏天呢達到至盛,到了秋天陽氣開始收斂,到冬天的時候,陽氣閉藏,就當春夏的時候陽氣旺盛,這個時候補陽氣就會事半功倍。第二點什么呢?尤其到夏天......
  •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一個醫(yī)案,這是一個氣虛的患者,這個氣虛主要是脾氣虛,其實氣虛包括好多種脾氣虛、肺氣虛、心氣虛啊,但總的來說還是以脾氣虛為主。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嘛,當他虛了之后,整個人體一身之氣也就虛了。李先生三十歲,比較年輕,雖然年輕......
  • 第一個我們現(xiàn)在最多的就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來的,關(guān)于煩躁啊、郁悶啊,想的事特別多呀。那么這個問題呢在中醫(yī)講的什么屬于叫肝陽上亢,肝火上炎都會出現(xiàn)什么頭暈的反應(yīng)。第二個生活習慣,比如熬夜為什么會頭暈?zāi)兀课覀冾^暈有很多原因,有氣虛、血虛、濕熱、痰......
  • 肝郁氣滯是我們現(xiàn)在非常常見的一個情況,現(xiàn)在就會壓力比較大呀。這階段疫情也比較嚴重,大家就是覺得比較緊張。那么這個時候肝郁的患者更多了。那么有的時候說就是生個氣唄,哎,無所謂,哎,情緒不好嘛又能怎么樣呢?但是長久的這種肝氣郁結(jié),肝氣不疏所造成......
  • 第一個呢就是有生理性的原因,就是喝水特別多,一次性喝好多水。還有的時候就是喝酒,喝酒之后吸收特別快,排泄也非???,這種也是正常的。還有那時候天特別冷的時候,天冷之后受這個冷空氣刺激排尿會比較多。那么這些都是由正常的一些反應(yīng),不要擔心過度。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