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蒙古馬蘭

    拼音注音Měnɡ Gǔ Mǎ Lán別名

    北方馬蘭、羽葉馬蘭

    英文名Mongolian Kalimeris,all-grass of Mongolian Kalimeris出處

    始載于《中國植物志》全草在四川作劉寄奴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蒙古馬蘭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Kalimeris mongolica (Franch.) Ei-tam.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山坡、灌叢、田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山東、河南、四川西北部。

    原形態(tài)

    蒙古馬蘭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莖上部分枝,被向上的糙伏毛。葉互生;中部和下部葉倒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5-9cm,寬2-4cm,羽狀中裂,裂片條狀長圓形,先端鈍,全緣,兩面疏被短硬毛或近無毛;上部分枝上的葉條狀披針形,長1-2cm。頭狀花序單生于長短不等的分枝頂端,直徑2.5-3.5cm;總苞半球形,徑1-1.5cm;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無毛,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7mm,寬3-4mm,先端鈍,有白色或帶紫紅色的膜質(zhì)遂緣;舌狀花淡藍(lán)紫色、淡藍(lán)色或白色,管部長2mm,舌片長2.2cm,寬3.5mm;和狀花黃色,長約5mm。瘦果倒卵形,長約3.5mm,寬約2.5mm,黃褐色,有黃綠色邊肋,扁或有時(shí)呈三棱形,疏生細(xì)短毛;冠毛淡紅色,不等長,舌狀花瘦果冠毛長約0.5mm,管狀花冠毛長1-1.5mm?;ü?-9月。

    性味

    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涼血止血。主感冒發(fā)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水腫;瘡癤腫毒;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及根: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的功能。用于感冒、咳嗽、咽喉痛、癰癤腫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ín Cǎo別名接骨風(fēng)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長莖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ilea longicaulis Hand.-Mazz.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m......
  • 拼音注音Bái Tàn別名火炭(《千金方》),無紋炭(《圣濟(jì)總錄》),木炭(《普濟(jì)方》),焊炭(《經(jīng)驗(yàn)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木炭之堅(jiān)緊無紋、燒時(shí)焰發(fā)白色者。功能主治治腸風(fēng)下血,陰囊濕疹,燙傷?!毒V目》:“誤吞金銀銅鐵在腹,白炭燒紅,急為......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牛尾七別名牛尾七、大巖七來源蓼科白牛尾七Rheum emodi Wall.,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注意3~5錢,水煎服或生吃及泡酒服,亦可搗爛外包患處。功能主治苦、甘,寒。用法用量清熱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熱咳嗽,......
  • 《中藥大辭典》:白牛膽拼音注音Bái Niú Dǎn別名毛老虎(《生草藥性備要》),豬耳風(fēng)、大力黃(《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白葉菊(《廣西中獸醫(yī)藥植》),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風(fēng)、土蒙花(《湖南藥物志》),大刀藥、白背風(fēng)、白羊耳、華耳木、金邊......
  • 拼音注音Bái Niú Dǎn Gēn別名山白芷、土白芷、小茅香、黑骨風(fēng)、尋骨風(fēng)、鐵桿香、白面風(fēng)根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Inula cappa (Buch.-Hma.)采收和儲藏:立夏后采挖,洗凈,鮮用或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