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活血止痛散

    《中國藥典》:活血止痛散處方

    當(dāng)歸400g 三七80g 乳香(制)80g 冰片20g 土鱉蟲200g 自然銅(煅)120g

    性狀

    為灰褐色的粉末;氣香,味辛、苦、涼。

    炮制

    上六味,除冰片外,其余當(dāng)歸等五味粉碎成細(xì)粉;將冰片研細(xì),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

    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5g,一日2次。

    注意

    孕婦禁用。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跌打損傷方》:活血止痛散處方

    當(dāng)歸8分,羌活8分,獨(dú)活8分,荊芥8分,川芎8分,桃仁8分,木通3分,烏藥3分,川斷3分,陳皮3分,五加皮3分,紅花3分,防風(fēng)3分,蘇木3分,乳香3分,沒藥3分,甘草3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摘錄《跌打損傷方》《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yàn)集》:活血止痛散處方

    土鱉蟲10兩,當(dāng)歸20兩,乳香(醋炙)4兩,自然銅(煅,醋淬)6兩,三七4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每8兩8錢細(xì)粉兌研冰片2錢。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5分,1日2次,溫黃酒或溫開水沖服。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yàn)集》《古今醫(yī)鑒》卷十六:活血止痛散處方

    乳香1兩,沒藥1兩,赤芍1兩,白芷1兩,川芎1兩,當(dāng)歸2兩,生地黃2兩,牡丹皮2兩,甘草5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主打撲損傷,落馬墜車,一切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溫酒入童便調(diào)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六
更多中藥材
  • 《丹溪心法》卷四:八珍湯處方當(dāng)歸 赤芍 川芎 熟地黃 人參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功能主治和氣血,理脾胃。虛損屬于氣血兩虛,脾胃不和者。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摘錄《丹溪心法》卷四《青囊全集》卷上:八珍湯處方西洋參1錢5分......
  • 來源方論吳昆《醫(yī)方考》卷3:“血?dú)饩闾撜?,此方主之。人之身,氣血而已。氣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養(yǎng)者也。是方也,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也,所以補(bǔ)氣;當(dāng)歸、川芎、芍藥、地黃,質(zhì)潤之品也,所以補(bǔ)血。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血旺則......
  • 《中國藥典》:八珍益母丸處方益母草200g 黨參50g 白術(shù)(炒)50g 茯苓50g 甘草25g 當(dāng)歸100g 白芍(酒炒)50g 川芎50g 熟地黃100g性狀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氣,味甜而微苦。炮制以上九味,粉碎成細(xì)......
  • 《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八十四:八珍益母十全丸處方益母草240克(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陰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連穗葉,石臼杵搗篩,為極細(xì)末)人參(飯上蒸)白術(shù)(飯上蒸)白茯苓(飯上蒸)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當(dāng)歸身(酒浸)60克 川芎1......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珍粉處方蓮子肉320兩,生白術(shù)40兩,茯苓64兩,芡實(shí)160兩,山藥160兩,苡米160兩,扁豆64兩,黨參(去蘆)40兩。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白米面1600兩,兌以上細(xì)料面64兩,蒸熟晾干后,再研為細(xì)粉,兌白糖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