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調衛(wèi)湯

    《脾胃論》卷下:調衛(wèi)湯處方

    蘇木 紅花各0.3克 豬苓0.6克 麥門冬 生地黃各0.9克 半夏(湯洗七次)生黃芩 生甘草 當歸梢各1.5克 羌活2.1克 麻黃根 黃耆各3克 五味子7枚

    制法

    上藥哎咀,如麻豆大,作一服。

    功能主治

    補氣固表,和營祛濕。主濕勝自汗,表虛不任風寒。

    用法用量

    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熱服。

    摘錄《脾胃論》卷下《醫(yī)略六書》卷二十:調衛(wèi)湯處方

    黃耆3錢(蜜炙),炒白術1錢,人參1錢半,炒蒼術1錢,桂枝5分,白芍(酒炒)1錢半,五味子1錢半,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

    衛(wèi)虛多汗,脈浮軟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衛(wèi)虛氣弱,不能衛(wèi)外而腠理不密,故多汗不止,黃耆補衛(wèi)氣之虛,白術壯脾氣之弱,人參扶元益氣,蒼術燥濕強脾,白芍斂陰,五味收津液,桂枝行陽氣于衛(wèi),炙草益胃氣于中。使氣壯衛(wèi)強,則腠理(纟致)密而汗可自止,安有不能衛(wèi)外之患乎?此強中益衛(wèi)之劑,為衛(wèi)虛自汗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白術、干姜、甘草、川椒、烏梅。功能主治理中安蛔。主摘錄《金匱翼》卷七......
  • 處方烏梅肉9克 黃連 蜀椒 藿香 檳榔各3克 胡粉 白礬各1.5克制法上藥為散。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蟲,色赤成團而活,屬熱者。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時服。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
  • 《醫(yī)宗說約》卷四:安蛔理中湯處方參、術、烏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手足冷甚,加附子;嘔,加半夏、陳皮、生姜汁;蛔吐不止,加苦楝根、黃連、細辛;大便秘結,加大黃。摘錄《醫(yī)宗說約》卷四《醫(yī)學入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