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卵葉貝母

    拼音注音Luǎn Yè Bèi Mǔ別名

    有瓜石斛、卜謝恣羅瑪切瓦(藏名)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蘭科植物卵葉貝母蘭全草。7~9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巖邊、林下、路旁的陰濕處。

    原形態(tài)

    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狀莖匍匐,長15~50厘米,具節(jié),有鱗片,具稀疏的假鱗莖。假鱗莖狹倒卵形,綠黃色,光滑,頂端具2葉片,基部具3~4條須根。葉片卵形,具短柄,革質(zhì),先端短漸尖,邊緣折曲?;ㄐ蝽斏?~3朵;花大,白色,具紫紅色脈,唇瓣中部有3塊褐黃色斑塊。

    性味

    甘淡,涼。

    功能主治

    滋陰養(yǎng)胃,生津,除煩,止渴。治熱病傷津,病后虛弱,結(jié)核病潮熱,盜汗,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遺精,腰酸無力,痔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Dì Zǐ Wǎn別名大火草、牛耳朵火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白葉不翻、小一支箭、白頭翁(《云南中草藥選》)。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鉤毛大丁草的根。秋、冬采挖。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邊、草叢中。原......
  • 《中藥大辭典》:白堊拼音注音Bái è別名白涂(《說文》),白善土(《別錄》),白土子(《本草衍義》),畫粉(《綱目》)。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沉積巖類巖石白堊的塊狀物或粉末。原形態(tài)由方解石質(zhì)點(diǎn)和有孔蟲,軟體動(dòng)物和球菌類的方解石質(zhì)碎屑組成。為白......
  • 拼音注音Bái è Tiě Xiàn Jué別名豬鬃草來源藥材基源:為鐵線蕨科植物白堊鐵線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diantumgravesii Hance[A.leveillei Christ;A.gravesii Hance v......
  • 《中國藥典》:白頭翁拼音注音Bái Tóu Wēnɡ別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英文名RADIX PULSATILLAE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
  • 《中藥大辭典》:白頭翁花拼音注音Bái Tóu Wēnɡ Huā出處《綱目》來源為毛莨科植物白頭翁的花蕾。功能主治《綱目》:“治瘧疾寒熱,白禿頭瘡。“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外用:研末調(diào)敷。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