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鹿茸雖補但五種人不宜吃

    東北有三寶:人參、鹿茸、烏拉草。鹿茸歷來是名貴滋補品,是滋補肝腎的要藥。在這個冬令進補的季節(jié),究竟什么人該怎么吃鹿茸滋補?

    古詩有云:“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zhuǎn)靈丹都慢說;唯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guān)下穴?!?/p>

    詩中所謂“斑龍頂上珠”指的就是鹿茸,意思是說,人的精力消耗過度,用丹藥治療效果緩慢,只有用鹿頭上的嫩角才能補虛療體。大家都知道,雄鹿到了一定年紀頭上就會長角,初發(fā)時嫩如春筍,其表面一層纖細的茸毛就是鹿茸了。嫩角慢慢長大,逐漸老化成為鹿角,茸毛也就隨之脫落。

    現(xiàn)在市面上的鹿茸主要產(chǎn)于東北的梅花鹿角和西北的馬鹿角。

    馬鹿角個頭大,但藥用質(zhì)量梅花鹿角較高。鹿茸有“二杠”、“三岔”等不同規(guī)格。鋸收的鹿茸全體呈圓柱形,有1個分枝的稱為“二杠”,有兩個分枝的成為“三岔”。大部分消費者買的是加工完成的鹿茸片,便于食用。薛教授說,鹿茸老了就是鹿角,所以消費者在買鹿茸片時也要選擇嫩的鹿茸,鹿茸片周圍顏色呈白色或灰白色,中間呈灰褐色或灰黃色的品質(zhì)較好。服用鹿茸片時劑量為1-2g,將鹿茸原藥材或鹿茸片粉碎為末,然后沖服,也可將鹿茸片置于口中含服,或泡藥酒。鹿茸含活性成分,不耐高溫,故一般不入湯煎。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稱鹿茸“善于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

    鹿茸內(nèi)除了含有大量的骨膠質(zhì),還含有腦素、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胺、酸性粘多糖及脂肪酸、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維生素A、蛋白質(zhì)、鈣、磷、鎂等。

    鹿茸作為中藥,其藥性甘、咸、溫、入肝、腎經(jīng),能增強免疫力,抗疾病抗衰老

    老年人每年冬季適當服用可強壯身體、延年益壽;還能補腎(陽)虛、益精血、強筋骨,用于腎陽不足,畏寒乏力,陽痿滑精,尿頻遺尿

    女子補孕及虛寒,產(chǎn)后虛弱,崩漏等癥。

    也用于精虧血虛、腰脊酸疼、骨軟無力、精神疲倦、眩暈耳鳴等癥

    在醫(yī)生指導下,鹿茸還用于小兒肝腎不足、發(fā)育不良、筋骨萎軟、行遲齒遲、顱門過期不合等癥

    鹿茸中的腦素具益智作用,能使思維敏捷、增強記憶;若精神萎靡、面無光澤、體虛氣短、毛發(fā)枯黃、目光無神、眼袋明顯的中青年人用鹿茸進補,可起到精神飽滿、容光煥發(fā)、體質(zhì)健康、頭發(fā)烏黑、神采奕奕的效果。

    鹿茸這么滋補,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受補。有五種情況不宜服用鹿茸:

    一、有“五心煩熱”癥狀,陰虛的人;

    二、小便黃赤,咽喉干燥或干痛,不時感到煩渴而具有內(nèi)熱癥狀的人;

    三、經(jīng)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經(jīng)量多,血色鮮紅,舌紅脈細,表現(xiàn)是血熱的人;

    四、正逢傷風感冒,出現(xiàn)頭痛鼻塞、發(fā)熱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的人;

    五、有高血壓癥,頭暈、走路不穩(wěn),脈眩易動怒而肝火旺的人。

更多中藥材
  • 然后這個患者肝氣郁滯呢,她也看了很多次,經(jīng)常吃一些藥,有時有點兒效果,但是總是反反復(fù)復(fù)不太好,這個是為什么呢?咱們來看一下這個肝氣郁滯的一些特點啊,第一個就是病情變化多樣,癥狀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今天是胃疼,明天是頭疼,發(fā)脾氣,吃不下飯,......
  • 中醫(yī)認為這個濕邪是最難以祛除的,濕邪粘滯,這它的特點不容易祛除。我們在祛濕之前呢,一般都分辨是濕熱還是寒濕,目前在臨床上看是濕熱居多,寒濕特別少,因為你寒濕的治療雖然有濕,但是因為用溫陽化濕的治療還是比較單純一點,濕熱的治療呢,既要清熱又要......
  • 前段時間在門診接診的一個患者,是一個60多歲的一個女性,體態(tài)稍微偏胖一點,她自己說,平時啊就有清嗓子的習慣啊,總是感覺咽部有痰啊,咳嗽幾聲能咳出少量的痰,嗓子阻塞這個異物感呢,這個癥狀是非常明顯的。有時候吃完飯以后會更明顯,更嚴重一些。做的......
  • 今年再來跟大家聊一聊失眠啊,有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情況,夜間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啊,有時候睡著了呢,還會容易醒,接著就會有心煩氣躁,甚至影響到食欲啊。在我們消化科呢,也會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病人啊,還有許多呢,都歸于了這個焦慮和抑郁,也有的人在吃這個抗焦......
  • 當時年輕也沒當回事兒,嗯,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是中年了,癥狀變得越來越嚴重了,他平時呢,就是經(jīng)常吃一些拉唑類藥,我們叫做質(zhì)子泵抑制劑,大家所說的叫什么什么拉唑,但是呢都沒有什么效果,就是說他總是有燒心,反酸水兒倒是不多。但是每天都要吃藥,有時候呢,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