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須公、六月霜(《生草藥性備要》),白須公(《本草求原》),牛舌大黃、小羅傘(《嶺南采藥錄》),六月雪(《陸川本草》),大麻(《廣西中草藥》),飛機草、石辣、白花姜(《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為菊科植物華澤蘭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曬干,或鮮用。
生于山坡荒地上。分布我國各地。
華澤蘭,又名:大澤蘭。
多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枝蜿蜓狀,稍被短柔毛。單葉對生,有短柄,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不整齊粗齒,無毛或近無毛,脈顯明,脈上毛密;葉柄長3~10毫米,具短柔毛。頭狀花序,有短梗,在莖頂端排成緊密聚傘花序,每一頭狀花序有花5~6朵,總苞片約10枚,覆瓦狀排列,長圃形或卵形,不等大,先端鈍,邊緣干膜質,小花皆為管狀,兩性,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雄蕊5,聚藥,花藥基部鈍;子房下位,1室,花柱伸出花冠外,柱頭2深裂。瘦果圓柱形,微有毛。通常有5棱;冠毛1列,剛毛狀。花期7~9月。
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
辛苦,涼。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平。"
②《陸川本草》:"辛,涼。"
③《嶺南草藥志》:"甘苦,性涼。"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孕婦忌用。"
祛風,消腫,清熱,解毒,行瘀。治白喉,乳蛾,咽喉紅腫,吐血,血淋,外傷腫痛。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傷,牡筋骨,補足脛,煲水洗亦可。"
②《本草求原》:"壯筋骨,健腰膝。"
③《嶺南采藥錄》:"散血止痛,理腳氣,取其根煎酒服。凡病腿足紅腫,色亮,其熱如火,和豆腐渣搗爛敷患處。"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通經,止吐血,解熱,驅風,利尿,外敷消紅腫。"
⑤《陸川本草》:"退熱、消炎、解毒,治心肺熱。白喉及一切喉癥。"
⑥《嶺南草藥志》:"寬筋活絡,解熱涼血,宣痹行瘀。"
內服:煎湯,3~6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①預防白喉:土牛膝干根祖末三至五錢。經三次水煎,收集過濾濃縮成為濃縮液,分一至三次服,連服四天,為一個預防用量。如疫情未撲滅,藥后十五天,可服第二個預防用量。(《嶺南草藥志》)
②治白喉:土牛膝三兩,山大頗根二兩,木患子根一兩。上藥切片,加水2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加糖適量。用法:1~2歲服200毫升,3~6歲服250毫升,7~12歲服400~600毫升,成年人服1000毫升,每天分四至五次服。重癥患者可加倍藥量服。(《全展選編·傳染病》)
③治喉痛、單雙蛾喉:六月雪鮮根半斤,搗爛榨取自然汁,加鹽少許,或和熊膽皮、甘草適量,煎濃汁,緩緩吞咽,并留一部分含漱。(《嶺南草藥志》)
④治感冒高熱:六月雪二兩。切碎,煎濃汁,加蜜糖調服。(《嶺南草藥志》)
⑤治血淋:六月雪二兩。加少量米酒,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⑥治蛇纏指頭(癝疽):六月雪鮮根一兩,斑蝥蟲十只。米酒三兩,水一碗,同煮成濃汁,待溫浸患指,冷則換浸溫液,至痛止為止。
⑦治湯火傷:六月雪煎取濃汁,冷敷患處。
⑧治毒蛇咬傷:六月雪根酒浸液,外涂紅腫處;另用六月雪、山芝麻、金鎖匙、走馬風各三錢,水酒各半煎服。(⑧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本植物的葉(六月雪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須公、六月霜、白須公、牛舌大黃、小羅傘、六月雪、大麻、飛機草、石辣、白花姜、華澤蘭、大澤蘭
出自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大澤蘭,有毒部位:全草。以葉較毒,但干燥后毒力減弱或無毒。含毒成分主要為二甲基百里香對草醌、飛芨草醇和飛芨草醛。未見有人誤食中毒的報道。家畜中毒后呼吸困難,四肢強直,步樣不調,后軀痙攣,踉蹌,有蛋白質的糖尿癥。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華澤蘭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patorium chinense I.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林緣、林下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山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華澤蘭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可達1.5m。根多數(shù),細長圓柱形,根莖粗壯。莖上部或花序分枝被細柔毛。單葉對生;有短葉柄;葉片卵形、長卵形呀寬卵形,長3.5-10cm,寬2-5cm,先端急尖、短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或截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圓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及腺點。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莖頂或分枝頂端排成傘房或復傘房花序;總苞狹鐘狀;總苞狹鐘狀;總苞片3層,先端鈍或稍圓;頭狀花序含5-6小花,花兩性,筒狀,白色,或有時粉紅色;花冠長5mm。瘦果圓柱形,有5縱肋,被短毛及腺點,冠毛1列,刺毛狀。花期6-9月。
性狀鑒別 根呈須狀圓柱形,長10-35cm,最長可達50cm,直徑0.2-0.4cm,外表黃棕色。質堅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略有甘草氣,味淡。
100%酊劑1ml與白喉毒素2個最小致死量,在試管內混合半小時后豚鼠皮下注射,有一定保護作用,酊劑中和白喉毒素作用強于煎劑。
1.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8-1:16對白喉桿菌有抑制作用;酊劑用試管稀釋法,1:32-1:64對白喉桿菌,1:32對溶血性鏈球菌,1:16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抑制作用;酊劑抑菌作用強于煎劑。2.50%煎劑按每日1ml灌胃3日,對豚鼠皮內注射白喉桿菌培養(yǎng)液0.1ml有防止局部炎腫壞死的作用;50%煎劑與白喉桿菌培養(yǎng)液各1ml混合,37℃保溫10小時,然后以0.2ml接種豚鼠皮內,觀察4日,局部無炎癥反應發(fā)生;
味苦;甘;性涼;有毒
孕婦忌用。
清熱利咽;涼血散瘀;解毒消腫。主咽喉腫痛;折喉;吐血;血淋;赤白下??;跌打損傷;癰瘡腫毒;毒蛇咬傷;水火燙傷
內服:煎湯,10-2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1.《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傷,壯筋骨,補足脛,煲水洗亦可。2.《本草求原》:壯筋骨,健腰膝。3.《嶺南采藥錄》:散血止痛,理腳氣,取其根煎酒服。凡病腿足紅腫,色亮,其熱如火,和豆腐渣搗爛敷患處。4.《貴州民間方藥集》:通經,止吐血,解熱,驅風,利尿,外敷消紅腫。5.《陸川本草》:退熱、消炎、解毒,治心肺熱、白喉及一切喉癥。6.《嶺南草藥志》:寬筋活絡,解熱涼血,宣痹行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須公、六月霜(《生草藥性備要》),白須公(《本草求原》),牛舌大黃、小羅傘(《嶺南采藥錄》),六月雪(《陸川本草》),大麻(《廣西中草藥》),飛機草、石辣、白花姜(《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出處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植物華澤蘭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上。分布我國各地。
原形態(tài)華澤蘭,又名:大澤蘭。
多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枝蜿蜓狀,稍被短柔毛。單葉對生,有短柄,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不整齊粗齒,無毛或近無毛,脈顯明,脈上毛密;葉柄長3~10毫米,具短柔毛。頭狀花序,有短梗,在莖頂端排成緊密聚傘花序,每一頭狀花序有花5~6朵,總苞片約10枚,覆瓦狀排列,長圃形或卵形,不等大,先端鈍,邊緣干膜質,小花皆為管狀,兩性,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雄蕊5,聚藥,花藥基部鈍;子房下位,1室,花柱伸出花冠外,柱頭2深裂。瘦果圓柱形,微有毛。通常有5棱;冠毛1列,剛毛狀。花期7~9月。
化學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
性味辛苦,涼。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平。"
②《陸川本草》:"辛,涼。"
③《嶺南草藥志》:"甘苦,性涼。"
注意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孕婦忌用。"
功能主治祛風,消腫,清熱,解毒,行瘀。治白喉,乳蛾,咽喉紅腫,吐血,血淋,外傷腫痛。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傷,牡筋骨,補足脛,煲水洗亦可。"
②《本草求原》:"壯筋骨,健腰膝。"
③《嶺南采藥錄》:"散血止痛,理腳氣,取其根煎酒服。凡病腿足紅腫,色亮,其熱如火,和豆腐渣搗爛敷患處。"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通經,止吐血,解熱,驅風,利尿,外敷消紅腫。"
⑤《陸川本草》:"退熱、消炎、解毒,治心肺熱。白喉及一切喉癥。"
⑥《嶺南草藥志》:"寬筋活絡,解熱涼血,宣痹行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復方①預防白喉:土牛膝干根祖末三至五錢。經三次水煎,收集過濾濃縮成為濃縮液,分一至三次服,連服四天,為一個預防用量。如疫情未撲滅,藥后十五天,可服第二個預防用量。(《嶺南草藥志》)
②治白喉:土牛膝三兩,山大頗根二兩,木患子根一兩。上藥切片,加水2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加糖適量。用法:1~2歲服200毫升,3~6歲服250毫升,7~12歲服400~600毫升,成年人服1000毫升,每天分四至五次服。重癥患者可加倍藥量服。(《全展選編·傳染病》)
③治喉痛、單雙蛾喉:六月雪鮮根半斤,搗爛榨取自然汁,加鹽少許,或和熊膽皮、甘草適量,煎濃汁,緩緩吞咽,并留一部分含漱。(《嶺南草藥志》)
④治感冒高熱:六月雪二兩。切碎,煎濃汁,加蜜糖調服。(《嶺南草藥志》)
⑤治血淋:六月雪二兩。加少量米酒,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⑥治蛇纏指頭(癝疽):六月雪鮮根一兩,斑蝥蟲十只。米酒三兩,水一碗,同煮成濃汁,待溫浸患指,冷則換浸溫液,至痛止為止。
⑦治湯火傷:六月雪煎取濃汁,冷敷患處。
⑧治毒蛇咬傷:六月雪根酒浸液,外涂紅腫處;另用六月雪、山芝麻、金鎖匙、走馬風各三錢,水酒各半煎服。(⑧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備注本植物的葉(六月雪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廣東土牛膝拼音注音Guǎnɡ Dōnɡ Tǔ Niú Xī別名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須公、六月霜、白須公、牛舌大黃、小羅傘、六月雪、大麻、飛機草、石辣、白花姜、華澤蘭、大澤蘭
英文名Chinese Eupatorium Root, Root of Chinese Eupatorium出處出自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大澤蘭,有毒部位:全草。以葉較毒,但干燥后毒力減弱或無毒。含毒成分主要為二甲基百里香對草醌、飛芨草醇和飛芨草醛。未見有人誤食中毒的報道。家畜中毒后呼吸困難,四肢強直,步樣不調,后軀痙攣,踉蹌,有蛋白質的糖尿癥。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華澤蘭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patorium chinense I.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林緣、林下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山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華澤蘭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可達1.5m。根多數(shù),細長圓柱形,根莖粗壯。莖上部或花序分枝被細柔毛。單葉對生;有短葉柄;葉片卵形、長卵形呀寬卵形,長3.5-10cm,寬2-5cm,先端急尖、短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或截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圓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及腺點。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莖頂或分枝頂端排成傘房或復傘房花序;總苞狹鐘狀;總苞狹鐘狀;總苞片3層,先端鈍或稍圓;頭狀花序含5-6小花,花兩性,筒狀,白色,或有時粉紅色;花冠長5mm。瘦果圓柱形,有5縱肋,被短毛及腺點,冠毛1列,刺毛狀。花期6-9月。
性狀性狀鑒別 根呈須狀圓柱形,長10-35cm,最長可達50cm,直徑0.2-0.4cm,外表黃棕色。質堅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略有甘草氣,味淡。
毒性100%酊劑1ml與白喉毒素2個最小致死量,在試管內混合半小時后豚鼠皮下注射,有一定保護作用,酊劑中和白喉毒素作用強于煎劑。
藥理作用1.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8-1:16對白喉桿菌有抑制作用;酊劑用試管稀釋法,1:32-1:64對白喉桿菌,1:32對溶血性鏈球菌,1:16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抑制作用;酊劑抑菌作用強于煎劑。2.50%煎劑按每日1ml灌胃3日,對豚鼠皮內注射白喉桿菌培養(yǎng)液0.1ml有防止局部炎腫壞死的作用;50%煎劑與白喉桿菌培養(yǎng)液各1ml混合,37℃保溫10小時,然后以0.2ml接種豚鼠皮內,觀察4日,局部無炎癥反應發(fā)生;
性味味苦;甘;性涼;有毒
注意孕婦忌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咽;涼血散瘀;解毒消腫。主咽喉腫痛;折喉;吐血;血淋;赤白下??;跌打損傷;癰瘡腫毒;毒蛇咬傷;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傷,壯筋骨,補足脛,煲水洗亦可。2.《本草求原》:壯筋骨,健腰膝。3.《嶺南采藥錄》:散血止痛,理腳氣,取其根煎酒服。凡病腿足紅腫,色亮,其熱如火,和豆腐渣搗爛敷患處。4.《貴州民間方藥集》:通經,止吐血,解熱,驅風,利尿,外敷消紅腫。5.《陸川本草》:退熱、消炎、解毒,治心肺熱、白喉及一切喉癥。6.《嶺南草藥志》:寬筋活絡,解熱涼血,宣痹行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