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廣東合歡花

    制劑

    廣東合歡花 guǎng dōng hé; huān huā

    別名

    夜香木蘭,合歡花,夜合花。

    英文名

    Magnolia coco (Lour.) DC.

    來源

    木蘭科植物夜合歡的花。

    植物形態(tài)

    常綠灌木,高2~4米,全株無毛。樹皮灰色,平滑,小枝有光澤。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頂端長漸尖,基部狹楔形,葉面亮綠,葉背淺綠,網(wǎng)脈在兩面均明顯凸起;托葉痕長達(dá)葉柄頂端。夏季開花;花單生于枝頂,圓形,夜間極香;花梗向下彎;花被片9枚,倒卵形,外面3枚白帶綠色,里面的純白色,基部漸狹;雄蕊多數(shù),白色;心皮少數(shù),卵形,柱頭短。果為聚合果,集成球果狀,成熟時(shí)近木質(zhì)。

    生境分布

    生于林緣、灌木叢中或山谷闊葉林中的濕潤處。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福建、臺灣等地,為栽培種。

    采收加工

    春、夏季花期采收。摘取花朵,略蒸,曬干。

    性狀

    不規(guī)則小團(tuán)塊狀,表面黃棕色至黑褐色?;ū?片,分3輪,單瓣呈倒卵形,花瓣較厚,質(zhì)堅(jiān)脆?;ㄈ稂S色,螺旋狀排列,呈蓮座狀?;ū蹋诤稚?。氣香濃,味苦。

    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平。歸心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解郁安神,舒氣開胃,活血止痛。屬安神藥下屬的養(yǎng)心安神藥,有行氣祛瘀,止咳止帶的功效。用于脅肋脹痛、乳房脹癰、疝氣痛墩瘕、跌打損傷、失眠、咳嗽氣喘、白帶過多。

    臨床應(yīng)用

    用量6~9克,煎服。用治忿怒之失眠、虛煩不安、肝郁脅痛。

    主要成分

    含揮發(fā)油。成分含氧黃心樹寧堿、柳葉木蘭堿、木蘭花堿、千金藤堿、夜合花堿、光千金藤堿、10-羥基番荔枝堿和揮發(fā)油橙花叔醇、十六酸、亞油酸、油酸等。

    注意

    暫缺。

    摘錄

    其他

    摘錄其他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蘇葉拼音注音Bái Sū Yè別名荏葉(《別錄》)。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葉片,夏、秋采葉,置通風(fēng)處陰干?;蜻B嫩莖采取,切成小段,曬干?;瘜W(xué)成分葉含揮發(fā)油,主為紫蘇酮。歸經(jīng)《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陰經(jīng)?!靶?.....
  • 《中藥大辭典》:白蘇子拼音注音Bái Sū Zǐ別名荏子(《別錄》),玉蘇子(《中藥志》)。出處《飲片新參》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果實(shí)。生境分布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產(chǎn)江蘇、河北、山東、湖北、四川、貴州......
  • 拼音注音Bái Sū Zǐ Yóu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子果實(shí)壓榨出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全國多有栽培,少有逸為野生。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至長江流域以......
  • 《中藥大辭典》:白蘇梗拼音注音Bái Sū Gěnɡ出處《中藥形性經(jīng)驗(yàn)鑒別法》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莖。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割取老莖,除去果實(shí)及枝葉,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江蘇、安徽、四川、云南等地。性狀干燥的莖,葉片大多脫落,常帶有果穗。莖圓角四方......
  • 拼音注音Bái Bāo Jīn Gǔ Cǎo別名甜格宿宿草來源唇形科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 Maxim.,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河北、山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性味苦,寒。功能主治解熱消炎,活血消腫。主治癆傷咳嗽,吐血?dú)獍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