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人參養(yǎng)胃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人參養(yǎng)胃湯處方

    蒼術(shù)、厚樸(姜制)、半夏(湯洗七次),各二錢。人參、茯苓、草果、藿香,各一錢。橘皮,一錢二分。炙甘草,半錢。

    功能主治

    治外感風(fēng)邪,內(nèi)傷生冷。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七片,烏梅半個,煎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參養(yǎng)胃湯處方

    半夏(湯洗七次)、厚樸(去粗皮.姜汁制)、蒼術(shù)(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兩。藿香葉(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參,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橘紅七錢半。

    炮制

    上為俰咀。

    功能主治

    治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不問風(fēng)寒二證及內(nèi)外之殊,均可治療。先用厚被蓋睡,連進此藥數(shù)服,以薄粥湯之類佐之,令四肢微汗然。俟汗干,則徐徐去被,謹避外風(fēng),自然解散。若原自有汗,亦須溫潤以和解之,或有馀熱,則以參蘇飲款款調(diào)之;或尚頭疼,則以濃煎生姜蔥白湯下如圣餅子。三證既除,則不必服藥,但節(jié)其飲食,適其寒溫,自然平治。大抵感冒,古人不敢輕發(fā)汗者,止由麻黃能開腠理,用或不能得其宜,則導(dǎo)泄真氣,因而致虛,變生他證。

    此藥乃平和之劑,止能溫中解表而已,不致妄擾也。兼能辟山嵐瘴氣。四時瘟疫,常服尤佳。

    用法用量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烏梅一個,煎至六分,去滓,熱服之。兼治飲食傷脾,發(fā)為瘧;或脾胃中虛寒,嘔逆惡心,皆可化之?;虬l(fā)寒瘧、寒疲及惡寒者,并加附子,是為十味不換金散。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人參養(yǎng)胃湯處方

    半夏(湯洗七次)厚樸(去粗皮,姜汁制)蒼術(shù)(米泔浸一宿,洗,切)各30克 藿香葉(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參各15克 甘草(炙)7.5克 橘紅22.5克

    制法

    上藥嚼咀。

    功能主治

    治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及飲食傷脾,發(fā)為痎瘧;或脾胃虛寒,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烏梅1個,煎至150毫升,去滓熱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5兩(熊州者,湯洗去滑,汁盡),干姜3兩,吳茱萸2兩,桂心1兩,白術(shù)3兩,細辛3兩,柴胡3兩,牡丹皮3兩,大黃5兩,芒硝2兩。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天行病。服生蘆根等8味飲子飲之,諸狀不歇,漸不下食,心腹結(jié)硬,不得手近,有時觸著,痛不可......
  • 《千金》十二:半夏千里流水湯別名半夏東流水湯、半夏湯處方半夏3兩,宿姜3兩,生地黃5兩,酸棗仁5合,黃芩1兩,遠志2兩,茯苓2兩,秫米1升。功能主治瀉熱。主膽腑實熱,精神不守,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干頭重,灑灑惡寒,兩脅脹痛。用法用量半夏東......
  • 處方半夏、南星、白附各等分。制法上藥生用,為未,水為丸,以生面為衣,陰干。功能主治痰眩冒,頭痛,惡心,吐酸水。用法用量生姜湯送下。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
  • 組成半夏一升(12g)、厚樸三兩(9g) 、茯苓四兩(12g)、 生姜五兩(15g) 、蘇葉二兩(6g)。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功效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主治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
  • 《蘭室秘藏》卷上:半夏厚樸湯處方紅花5厘,蘇木5厘,吳茱萸1分,干生姜1分,黃連1分,木香2分,青皮2分,肉桂3分,蒼術(shù)3分,白茯苓3分,澤瀉3分,柴胡3分,陳皮3分,生黃芩3分,草豆蔻仁3分,生甘草3分,京三棱4分,當(dāng)歸梢4分,豬苓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