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有學者提出,藥物除了藥理作用外,還具有心理效應。所謂藥物的心理效應,是指病人對藥物的心理作用,也可以認為是病人和醫(yī)生對藥物的心理信任感和依賴性。我們在實際工作也發(fā)現(xiàn),人的心理因素對藥物的效應具有重大影響。在國外有人作過試驗,結果顯示心理效應強度的順序是:藥物名稱大于包裝,劑型大于價格。臨床觀察時,用安慰劑作為對照,有些藥物的心理效應與有效藥物的療效很相似。
就藥物的心理效應提出一個問題,即就某一個病人而言,藥物不能單純只看到它的藥理作用,同時還要考慮到病人對藥物的心理效應,樣對治療疾病,尤其是身心不健康的病人,是非常有益的。由此想到在發(fā)達國家,心理咨詢所占的重要地位,而在我國,人們一方面只熱衷于治療器質性疾病,對心理疾病似乎不屑一顧,而另一面則是精神和心理有障礙的病人,由于在思想上與正常人無法溝通,往往陷入求醫(yī)無門的境地,或盲目地吃藥、打針,結果使“心病”愈治愈重,變成“體病”。綜上所述,人們還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用良好心態(tài)認識藥物,以科學的態(tài)度選用藥物,有病不要亂投醫(yī),“心病”還得“心藥”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有學者提出,藥物除了藥理作用外,還具有心理效應。所謂藥物的心理效應,是指病人對藥物的心理作用,也可以認為是病人和醫(yī)生對藥物的心理信任感和依賴性。我們在實際工作也發(fā)現(xiàn),人的心理因素對藥物的效應具有重大影響。在國外有人作過試驗,結果顯示心理效應強度的順序是:藥物名稱大于包裝,劑型大于價格。臨床觀察時,用安慰劑作為對照,有些藥物的心理效應與有效藥物的療效很相似。
就藥物的心理效應提出一個問題,即就某一個病人而言,藥物不能單純只看到它的藥理作用,同時還要考慮到病人對藥物的心理效應,樣對治療疾病,尤其是身心不健康的病人,是非常有益的。由此想到在發(fā)達國家,心理咨詢所占的重要地位,而在我國,人們一方面只熱衷于治療器質性疾病,對心理疾病似乎不屑一顧,而另一面則是精神和心理有障礙的病人,由于在思想上與正常人無法溝通,往往陷入求醫(yī)無門的境地,或盲目地吃藥、打針,結果使“心病”愈治愈重,變成“體病”。綜上所述,人們還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用良好心態(tài)認識藥物,以科學的態(tài)度選用藥物,有病不要亂投醫(yī),“心病”還得“心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