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當(dāng)歸藤

    《中藥大辭典》:當(dāng)歸藤拼音注音Dānɡ Guī Ténɡ別名

    大力王、篩其蔃(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虎尾草(《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出處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紫金??浦参?strong>小花酸藤子的。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灌叢林緣山坡較陰濕處。分布廣東云南、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常綠木質(zhì)藤狀灌木。根很長。枝纖細(xì),外表灰褐色;幼枝被銹色腺毛。葉互生,2列狀排列,葉片矩圓狀卵形,長0.5~1.8厘米,寬0.3~0.9厘米,先端鈍尖,基部圓或心形,主脈上有黃色腺毛,葉片中密生金黃色油點(diǎn);葉柄短.花單性異株,花小,綠白色或紫色,有柄;簇生狀的花序,著生于側(cè)枝或頂枝上,花序基部稍有鱗片;萼4~5裂,分離,宿存,花瓣4~5片,覆瓦狀排列,背面光滑無毛;雄蕊4~5,著生于花瓣上,子房在雄花中退化,圓錐形,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花柱圓柱形,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紅色,徑約4毫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性狀

    根外表灰褐色,內(nèi)皮紅褐色,斷面有菊花紋。

    性味

    苦澀,溫。

    ①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澀微苦,平。"

    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澀,溫。"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補(bǔ)腎強(qiáng)腰。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貧血,跌打損傷,骨折。

    ①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通經(jīng),活血,補(bǔ)虛勞,強(qiáng)腰膝,益精壯陽。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貧血,胃痛,白帶。"

    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活血散瘀,調(diào)經(jīng)止痛,接骨。治骨折,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復(fù)方

    治骨折:虎尾草、車前草、鍋鏟葉、細(xì)黑心。搗爛敷患部,隔日換藥一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當(dāng)歸藤拼音注音Dānɡ Guī Ténɡ別名

    大力王、篩其蔃、虎尾草、千里香、土當(dāng)歸、保婦蔃、走馬胎、土丹桂、小箭趕風(fēng)、米篩藤

    出處

    出自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锂?dāng)歸藤的根與老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mbelia parviflora Wall.[Samaraparviflorum Kurz]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800m的林下、林緣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攀援灌木或藤本,長3m以上。小枝通常2列,密被銹色長柔毛,略具腺點(diǎn)或星狀毛。葉2列,互生;葉柄長約1mm,被長柔毛;葉片堅(jiān)紙質(zhì),卵形,長1-2m,寬0.6-1cm,先端鈍或圓形,基部近圓形,稀截形,全緣,多少具緣毛,葉面僅下凹的中脈被柔毛,背面被銹色長柔毛或鱗片,近頂端具疏腺點(diǎn)。亞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腋生,通常下彎藏于葉下,被銹色長柔毛,有花2-4朵或略多;花梗被銹色長柔毛;小苞片披針形至鉆形,長約1mm,外面被疏微柔毛;花5數(shù),萼片卵形或近三角形,先端多少具腺點(diǎn),具緣毛;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分離,長1.5-2.5mm,卵形、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微凹,近先端具腺點(diǎn),邊緣和里面密被微柔毛;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長超出或與花瓣等長.著生于花瓣的1/3處,花藥背部具腺點(diǎn);雌蕊在雌花中與花瓣等長,花柱基部被疏微柔毛,有時(shí)具腺點(diǎn),枝頭扁平或微裂,稀盾狀。果球形,直徑5mm或略小,暗紅色,無毛,宿存萼反卷?;ㄆ?2月至翌年5月,果期5-7月。

    歸經(jīng)

    肝;腎經(jīng)

    性味

    苦;澀;性溫

    功能主治

    補(bǔ)血;活血;強(qiáng)壯腰膝。主血虛諸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產(chǎn)后虛弱;腰腿酸痛;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通經(jīng),活血,補(bǔ)虛勞,強(qiáng)腰膝,益精壯陽。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貧血,胃痛,白帶。

    2.《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活血散瘀,調(diào)經(jīng)止痛,接骨。治骨折,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瀉。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柯拼音注音Bái Pí Kē別名滇白櫟、野檳榔來源殼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藥。生境分布四川、貴州、云南。性味微苦、澀,溫。功能主治順氣消食,健胃殺蟲。主治食積腹脹,......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根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Gēn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性味《福建中草藥》:“苦澀,微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殺蟲。治風(fēng)濕痹痛,蛔蟲、寸白蟲、姜片蟲病。《福建中草藥》:“殺蟲收澀......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花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Huā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5~6月花盛開時(shí),摘下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四川。原形態(tài)①白石榴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米。小枝圓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狀,光......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石脂拼音注音Bái Shí Zhī來源礦物硅酸鹽的白陶土(Kaolin),與赤石脂類同,惟色白或帶淡紅、淡黃色。成分在比例上稍與赤石脂相異。一般認(rèn)為以色白細(xì)膩粘舌無泥土、砂石等雜質(zhì)為佳。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為澀腸止......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石花別名石花、石衣、蝦蟆皮來源地衣類梅花衣科梅花衣屬植物白石花Parmelia tinctorum Despr.,以葉狀體入藥。四季可采,洗凈曬干。性味甘、涼。功能主治涼血解毒。用于無名腫毒。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用菜油調(diào)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