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鉤吻的中毒解救治療方法

    鉤吻為馬錢子科植物胡曼藤的全草,別名黃藤、胡曼藤、毒極大茶葉、大茶藥、豬人參、麻醉藤、斷腸草、爛腸草、火把草、苦吻、水莽草、毒根、野葛等,為常綠纏繞藤木,是一種常見的有毒植物。

    1.中毒原因 誤服或用藥過量。

    2.毒性數(shù)據(jù) 全株均有毒,以根和葉尤其葉毒性最大,根含鉤吻堿甲、子、丑、寅、卯等,葉中含鉤吻堿甲、辰等。鉤吻堿子為主要成分,含量最高,但鉤吻堿寅的毒性最強。1.5~0.3g鉤吻或3.5ml流浸膏、3g根皮或10個嫩芽均可致死。毒理作用:鉤吻堿易從消化追吸收,具極強烈的神經(jīng)毒性,其毒性作用與煙堿及毒蕈堿相似,但其對中樞的作用更為強烈,主要抑制延髓呼吸中樞,當呼吸中樞嚴重抑制時可引起酸中毒。可因延髓呼吸中樞及呼吸肌的麻痹而死于呼吸衰竭。此外還作用于迷走神經(jīng),直接刺激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和心率的改變。也可抑制腦和脊髓運動中樞而引起肌麻痹。

    4.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誤食本品后中毒癥狀出現(xiàn)的快慢與食用的部位有關,用根煎水或食其嫩芽時,可立即出現(xiàn)中毒癥狀。中毒后首先出現(xiàn)口、咽、腹部燒灼樣疼痛,流涎、惡心、嘔吐、口干或吞咽困難等癥狀,大部分中毒者尚有腹痛、腹脹及腹部壓痛。繼而出現(xiàn)神經(jīng)毒性癥狀,言語不清、眩暈、四肢麻木、肌肉軟弱無力、舌硬、吞咽困難、共濟失詞、煩躁不安及肌肉纖維顫動等。中毒晚期可發(fā)生特殊類似破傷風樣痙攣,嚴重者可發(fā)生呼吸肌麻痹,出現(xiàn)呼吸困難、窒息、昏迷及休克。此外尚有復視、視力模糊甚至失明,并伴有限鹼下垂、瞳孔散大。迷走神經(jīng)受刺激時,使心跳緩慢而后心跳加快及心律失常,繼而出現(xiàn)四肢冰冷、面色蒼白、體溫不開及血壓下降等。但鉤吻中毒的病人在臨死時大多意識清楚。

    診斷,①服藥史;②典型的臨床癥狀;③可進行毒物分析確證。

    5.搶救與治療

    (1)立即催吐及用3%~5%揉酸液或l:2000高錳酸鉀液洗胃并導瀉、輸液加速排泄。

    (2)解毒劑治療:可用阿托品或士的寧皮下注射以對抗鉤吻堿的迷走神經(jīng)抑制作用。也可肌內(nèi)注射新斯的明,每6小時1次,每次lmg。

    (3)羊血治療:診斷為本品中毒后,可盡早用新鮮羊血200~300mL灌服,共1~2次。如無羊血也可用白鴨或鵝血灌服。

    (4)對癥治療:應針對抽搐、休克等采取相應措施。血壓下降時可用升壓藥物,呼吸抑制時可用洛貝林(山梗菜堿)及尼可剎米交替注射,輸入含二氧化碳5%~7%的氧氣,必要時人工呼吸。

更多中藥材
  • 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是指甲亢表現(xiàn)有急劇的致命性加重。這是甲亢少見的并發(fā)癥,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診斷或治療不徹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發(fā)生,女性多見,各年齡均可發(fā)病,兒童少見。特征為發(fā)熱,與體溫不成比例的心動過速,以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樞神......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楊某某,男,24歲。2007年10月28日初診?;颊呓?jīng)常咳嗽10余年,自覺腹中有寒氣上涌而咳,痰少,痰質(zhì)稀白,時有發(fā)灰,稍飲涼水便可引發(fā)咳嗽。納可,喜熱飲,腹部怕涼,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湯無效。舌質(zhì)紅,苔微黃膩,脈弦數(shù)。辨......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方藥組成:山茱萸9克,山藥15克,熟地黃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3次服。此方為貴州名醫(yī)石恩駿教授所創(chuàng),系其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之常用......
  • 馬建國 馬龍 山東曲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李某,女,68歲。半月前頸部、腹部、雙上肢、腰部、雙小腿被蚊蟲叮咬后皮膚發(fā)癢,自行用雄黃酒、紅花油外搽。兩小時后局部皮膚潮紅,并逐漸擴展蔓延至頭皮、顏面、軀干、四肢,呈現(xiàn)出大片狀彌漫性紅色皮損,上覆細薄糠......
  • 凡因某種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經(jīng)興奮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一組臨床表現(xiàn),稱為低血糖癥。以饑餓感、臉色蒼白、心悸脈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顫、恐懼感或精神錯亂,甚則暈厥等為主要臨床特征。本癥嚴重時可致昏迷。臨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