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馮學功 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衛(wèi)生部中日友好醫(yī)院馮世綸教授,師承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考證了經方理論體系的形成,提出《傷寒論》屬中醫(yī)獨特的經方理論體系。他專注于經方研究,善用經方治療內、婦、兒、外科等病,藥簡而效彰。
我在跟隨馮世綸教授學習過程中收獲頗多。近期我參加北京援川醫(yī)療隊,在四川什邡市中醫(yī)院工作3個月。在這里我深刻體會到了經方的價值,所開處方每劑僅僅幾元錢,最便宜的一劑不到1元,藥雖便宜但效果良好,自感經方治病安全、有效、價廉。今將隨馮世綸教授臨證時所見醫(yī)案整理一則。
倪某某,男,60歲。2009年2月23號初診??却磸桶l(fā)作3年,復發(fā)3天。
初診:患者于3年前患咳喘,被診為支氣管哮喘,用西藥解痙平喘后緩解。此后反復發(fā)作,用平喘藥均有效。3天前咳喘又發(fā),不能平臥,先后在多家醫(yī)院用中西藥物治療,咳喘不能緩解??淘\:喘咳重,咳甚則少腹拘攣疼痛,咯痰少,或見少量白黏痰,目脹頭痛,口干苦多飲,大便日三行,能成形,小便調。舌淡紅,苔白微剝,脈弦細。有銀屑病病史50年。六經辨證為外邪里飲化熱,證為太陽太陰陽明合病,屬越婢丸合射干麻黃湯加蒼術桑白皮湯方證。處方:
生麻黃10g,清半夏15g,蒼術10g,紫苑10g,冬花10g,細辛6g,五味子15g,生石膏45g,桑白皮10g,炙甘草6g,大棗4枚,生姜15g。水煎服。
服藥后45分鐘,患者即喘憋大減,能平臥,不需吸氧。繼續(xù)服藥6劑,喘憋完全緩解,遂停藥,此后半年咳喘未發(fā)。
二診(2009年9月21日):3天前因接觸裝飾用涂料誘發(fā)咳喘,因上次中藥效果顯著,遂照方自服,咳喘稍減,今日來診??淘\:咳喘胸悶,不能平臥,喉中有痰,咯之不出,咳甚則頭痛,汗多,口干多飲,畏涼。舌淡紅,苔白根膩,脈沉弦細??紤]外邪里飲化熱,為太陽太陰陽明合病,屬桂枝湯合半夏厚樸湯加桑白皮生石膏方證。處方:
桂枝10g,白芍10g,清半夏30g,厚樸10g,茯苓12g,炒蘇子10g,桑白皮10g,生石膏4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棗4枚,水煎服,日1劑。
三診(2009年9月28日):服上方后咳喘明顯減輕,已能平臥,喉中黏痰消失,無頭痛,汗出少,仍有口干,心煩,原有銀屑病有加重趨勢,皮膚瘙癢重。舌尖紅苔白,脈弦細。太陽陽明合病,屬大青龍加生苡仁敗醬草赤小豆當歸白蒺藜荊芥防風湯證。處方:
炙麻黃15g,桂枝10g,杏仁10g,生石膏45g,荊芥10g,防風10g,生薏仁18g,敗醬草18g,赤小豆15g,當歸10g,白蒺藜15g,炙甘草6g,生姜15,大棗4枚,水煎服,日1劑。
按:《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載:“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敝赋鲲嫙嵊舴蔚姆蚊洶Y狀和治法?!翱榷蠚猓碇兴u聲,射干麻黃湯主之。”則論述了寒飲挾表邪咳逆上氣的證治。本患者初次就診時,既見痰濁內蘊咳痰喘癥狀,又見口苦口干多飲之熱象,且最有特征性的癥狀是目漲顯著,這與越婢加半夏湯方證所述“目如脫狀”有吻合之處,遂以越婢加半夏湯合射干麻黃湯加減治之,收桴鼓之效。第二次發(fā)作時再服前方不效,六經辨證同屬太陽太陰陽明合病,但具體的方證發(fā)生了變化。患者除咳痰喘外,又有畏涼,多汗,太陽表虛證存在,口干多飲,表明里飲有化熱跡象。故以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再以半夏厚樸湯化里飲,再加生石膏、桑白皮清熱。方證對應,故再收佳效。三診患者咳喘明顯減輕,喉中黏痰消失,但皮膚瘙癢重,心煩,口干。皮膚瘙癢屬濕在表明顯,心煩,口干,為里熱。太陽陽明合病,外寒里熱,故表里同治,為大青龍加生苡仁敗醬草赤小豆當歸白蒺藜荊芥防風湯方證。同屬表里合病,但因寒熱不同,虛實有異,表現(xiàn)為方證不同,自然擇方有別。經方方證辨識之妙,需從細微處著眼,由此可略見一斑。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馮學功 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衛(wèi)生部中日友好醫(yī)院馮世綸教授,師承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考證了經方理論體系的形成,提出《傷寒論》屬中醫(yī)獨特的經方理論體系。他專注于經方研究,善用經方治療內、婦、兒、外科等病,藥簡而效彰。
我在跟隨馮世綸教授學習過程中收獲頗多。近期我參加北京援川醫(yī)療隊,在四川什邡市中醫(yī)院工作3個月。在這里我深刻體會到了經方的價值,所開處方每劑僅僅幾元錢,最便宜的一劑不到1元,藥雖便宜但效果良好,自感經方治病安全、有效、價廉。今將隨馮世綸教授臨證時所見醫(yī)案整理一則。
倪某某,男,60歲。2009年2月23號初診??却磸桶l(fā)作3年,復發(fā)3天。
初診:患者于3年前患咳喘,被診為支氣管哮喘,用西藥解痙平喘后緩解。此后反復發(fā)作,用平喘藥均有效。3天前咳喘又發(fā),不能平臥,先后在多家醫(yī)院用中西藥物治療,咳喘不能緩解??淘\:喘咳重,咳甚則少腹拘攣疼痛,咯痰少,或見少量白黏痰,目脹頭痛,口干苦多飲,大便日三行,能成形,小便調。舌淡紅,苔白微剝,脈弦細。有銀屑病病史50年。六經辨證為外邪里飲化熱,證為太陽太陰陽明合病,屬越婢丸合射干麻黃湯加蒼術桑白皮湯方證。處方:
生麻黃10g,清半夏15g,蒼術10g,紫苑10g,冬花10g,細辛6g,五味子15g,生石膏45g,桑白皮10g,炙甘草6g,大棗4枚,生姜15g。水煎服。
服藥后45分鐘,患者即喘憋大減,能平臥,不需吸氧。繼續(xù)服藥6劑,喘憋完全緩解,遂停藥,此后半年咳喘未發(fā)。
二診(2009年9月21日):3天前因接觸裝飾用涂料誘發(fā)咳喘,因上次中藥效果顯著,遂照方自服,咳喘稍減,今日來診??淘\:咳喘胸悶,不能平臥,喉中有痰,咯之不出,咳甚則頭痛,汗多,口干多飲,畏涼。舌淡紅,苔白根膩,脈沉弦細??紤]外邪里飲化熱,為太陽太陰陽明合病,屬桂枝湯合半夏厚樸湯加桑白皮生石膏方證。處方:
桂枝10g,白芍10g,清半夏30g,厚樸10g,茯苓12g,炒蘇子10g,桑白皮10g,生石膏4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棗4枚,水煎服,日1劑。
三診(2009年9月28日):服上方后咳喘明顯減輕,已能平臥,喉中黏痰消失,無頭痛,汗出少,仍有口干,心煩,原有銀屑病有加重趨勢,皮膚瘙癢重。舌尖紅苔白,脈弦細。太陽陽明合病,屬大青龍加生苡仁敗醬草赤小豆當歸白蒺藜荊芥防風湯證。處方:
炙麻黃15g,桂枝10g,杏仁10g,生石膏45g,荊芥10g,防風10g,生薏仁18g,敗醬草18g,赤小豆15g,當歸10g,白蒺藜15g,炙甘草6g,生姜15,大棗4枚,水煎服,日1劑。
按:《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載:“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敝赋鲲嫙嵊舴蔚姆蚊洶Y狀和治法?!翱榷蠚猓碇兴u聲,射干麻黃湯主之。”則論述了寒飲挾表邪咳逆上氣的證治。本患者初次就診時,既見痰濁內蘊咳痰喘癥狀,又見口苦口干多飲之熱象,且最有特征性的癥狀是目漲顯著,這與越婢加半夏湯方證所述“目如脫狀”有吻合之處,遂以越婢加半夏湯合射干麻黃湯加減治之,收桴鼓之效。第二次發(fā)作時再服前方不效,六經辨證同屬太陽太陰陽明合病,但具體的方證發(fā)生了變化。患者除咳痰喘外,又有畏涼,多汗,太陽表虛證存在,口干多飲,表明里飲有化熱跡象。故以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再以半夏厚樸湯化里飲,再加生石膏、桑白皮清熱。方證對應,故再收佳效。三診患者咳喘明顯減輕,喉中黏痰消失,但皮膚瘙癢重,心煩,口干。皮膚瘙癢屬濕在表明顯,心煩,口干,為里熱。太陽陽明合病,外寒里熱,故表里同治,為大青龍加生苡仁敗醬草赤小豆當歸白蒺藜荊芥防風湯方證。同屬表里合病,但因寒熱不同,虛實有異,表現(xiàn)為方證不同,自然擇方有別。經方方證辨識之妙,需從細微處著眼,由此可略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