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香蒲

    拼音注音Xiānɡ Pú別名

    蒲(《詩經(jīng)》),睢、睢蒲(《本經(jīng)》),醮、醮石(《吳普本草》),甘蒲(《唐本草》),蒲黃草(《經(jīng)效產(chǎn)寶》),鬼蠟燭(《類證活人書》),水蠟燭(《廣東新語》),蒲草、莎草、板枝(汪連仕《采藥書》),蒲包草(《綱目拾遺》),隨手香(《草木便方》),毛蠟燭(《天寶本草》),金簪草(《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蘆燭、蘆油燭(《閩東本草》)。

    出處

    《本經(jīng)》

    來源

    為香蒲科植物長苞香蒲、狹葉香蒲、寬葉香蒲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全草。

    原形態(tài)

    ①長苞香蒲

    多年生草本,高1.5~3米。根莖橫走,有須根。莖直立。葉狹線形,寬7~12毫米,有時(shí)寬達(dá)15~20毫米,葉鞘圓筒形,半抱莖?;ㄐ?,單性,雌雄同株,集合成圓柱狀肥厚的穗狀花序;雌、雄花序離生,雄花序在上部,雌花序在下部,相隔約3厘米;雌、雄花的花被均退化成鱗片狀或成茸毛;雄花具雄蕊3,毛長于花藥,花粉粒單生;雌花有小苞,匙形,與柱頭等長,小苞與花柱均較白毛為長。果穗長短變化很大,通常短于雄花序,長約15厘米,直徑15~30毫米,赭褐色。堅(jiān)果細(xì)小,無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池沼、水邊。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江西、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等地。

    ②狹葉香蒲

    多年生草本,高1.5~3米。根莖匍匐,須根多。葉狹線形,寬5~8毫米,稀10毫米。花小,單性,雌雄同株,穗狀花序,長圓柱形,褐色;雌雄花序離生,雄花序在上部,長20~30厘米,雌花序在下部,長9~28厘米,具葉狀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2~3枚,基生毛較花藥長,頂端單一或2~5分叉,花粉粒單生;雌花具小苞片,匙形,較柱頭短,茸毛早落,約與小苞片等長,柱頭線形或線狀長圓形。果穗直徑10~15毫米,堅(jiān)果細(xì)小無槽,不開裂,外果皮不分離?;ㄆ?~7月。果期7~8月。

    生淺水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等地。

    ③寬葉香蒲

    多年生草本,高1~2.5米。根莖粗壯,橫走。葉闊線形,長約1米,寬10~15毫米,先端長尖,基部鞘狀,抱莖?;▎涡裕菩弁?,穗狀花序圓柱形;雌雄花序緊相連接,雄花序在上,長8~15厘米,或稍短,成熟時(shí)直徑1.5~2厘米;雌花序長約10厘米,直徑約1.5厘米,具2~3片葉狀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3~4枚,花絲絲狀,基生白毛較花藥短,有時(shí)頂端分叉,花粉黃色,花粉粒集為4合體;雌花基部無小苞,具子房柄,基部的毛常較柱頭稍短。果穗粗,直徑約2厘米,堅(jiān)果細(xì)小有槽,常于水中開裂,外種皮分離。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河流兩岸、池沼等地水邊,以及沙漠地區(qū)的淺水灘中。分布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等地。

    以上幾種植物的帶有部分嫩莖的根莖(蒲蒻)、花粉(蒲黃)、果穗(蒲棒)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xué)成分

    寬葉香蒲全草含多量維生索B1、B2和C。含鈣量極低。

    功能主治

    治小便不利,乳癰。

    《本草匯言》:"潤燥涼血,去脾胃伏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研末或燒灰入丸、散。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小便不利:蒲灰七分,滑石三分。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蒲灰散)

    ②治關(guān)格上下不通,膈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升降不行,飲食不下,大便不出:真香蒲末一兩,半夏曲六錢,川貝母五錢,蘇子四錢,茯苓三錢,白術(shù)二錢,枳實(shí)、沉香各一錢。俱為極細(xì)末,煉蜜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二錢,豆腐漿送下。(《本草匯言》)

    ③治產(chǎn)后妒乳并癰:蒲黃草,熟搗,敷腫上,日三度易之,并葉煎汁飲之亦佳,食之亦得。(《經(jīng)效產(chǎn)寶》)

    備注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下列同屬植物的全草亦同等入藥:

    ①線葉香蒲,雌雄花序不相連接,雄花序較雌花序?yàn)殚L;葉寬2~3毫米,葉鞘達(dá)莖中部以上。

    ②小香蒲,雌雄花序不連接,中間相距0.5~3厘米,雌花序長3~3.5厘米;葉寬2~3毫米,葉鞘多近莖基部。

    ③東方香蒲,雌雄花序緊相連接;葉狹長線形,寬6~8毫米。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功能主治①《綱目》:“治小兒頭身惡瘡,燒散和油涂之,或入輕粉少許?!阿凇睹耖g常用草藥匯編》:“治吐血?!阿邸端拇ㄖ兴?.....
  • 《中藥大辭典》: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癆傷吐血。用法用量鮮慈竹花半斤,鮮黃桷樹寄生半斤,燉黃牛肉或殺口肉服。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
  • 《中藥大辭典》:慈竹茹拼音注音Cí Zhú Rú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稈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炮制鮮用或姜汁炒用。歸經(jīng)入肺、胃、肝等經(jīng)。性味味甘,性微寒,無毒。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除煩止嘔。治胃熱嘔逆......
  • 別名張口草、華夏慈菇、燕尾草來源澤瀉科慈菇屬植物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S. trifolia L. var. sinensis (Sims) Makino],以球莖及全草入藥。秋季采集,洗凈曬干。性味甘、......
  • 拼音注音Chōu Jīn Cǎo別名蟲兒被單、筋骨菜、單背葉、青姑草、金纏萊、大娥嫦菜、石灰草、接筋草、小伸筋草、背單草、滇繁縷、白筋骨草、雞骨草、唐根草、石繁縷、糯米藤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縷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