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十二指腸壅積癥分型治療

    洪文旭 陜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十二指腸壅積癥是指各種原因引起十二指腸遠端或瘀空腸交界處部分狹窄、梗阻,以致十二指腸近端擴張,內容物壅積而產生的一種綜合征。臨床見嘔吐呈噴射狀,脘腹急性絞痛,可放射至右上腹、劍突下或背部,伴有噯氣、惡心、腸鳴、便秘等,但以呈間歇性,嘔吐物夾有膽汁,上腹部或臍周圍疼痛,一般在餐后1~4小時發(fā)生為特點。長期發(fā)作可導致營養(yǎng)不良,消瘦,內臟下垂等中氣下陷癥狀,甚至出現(xiàn)血管神經(jīng)方面的異常,如頭痛、失眠、蕁麻疹等??筛鶕?jù)臨床表現(xiàn)與體征,采用X線胃腸檢查予以確診。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嘔吐”、“反胃”、“胃痛”等證范疇。主要因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度,或因郁怒憂思,傷及肝脾所致。臨床發(fā)病機理多為肝郁脾虛,胃腸不能腐熟水谷,通降失調,氣機阻滯,久之脾胃壅積而發(fā)病。辨證分以下4型治療:

    肝胃不和 癥見胸脅脹痛,徹及腰背,噯氣吞酸,惡心嘔吐,口苦,情志不暢時加重。舌質紅,苔薄黃,脈象弦細。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止嘔。方選四逆散合溫膽湯加減,藥用柴胡、白芍、枳殼、半夏、茯苓、陳皮、旋覆花、竹茹、厚樸、香附、代赭石等。

    腸胃積熱 癥見食后脘腹脹悶,伴有灼痛,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吞酸嘈雜,嘔吐宿食酸臭,納呆心煩,便秘或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治宜清胃瀉熱,和中降濁。方選竹茹湯加減,藥用竹茹、姜半夏、山梔子、青皮、陳皮、郁金、枳實、大黃、黃芩、代赭石、黃連、甘草等。

    氣滯血瘀 癥見脘腹胸脅脹滿疼痛,食后、午后及夜間為重,疼時喜暖喜按,噯氣,或有嘔吐。舌質暗有瘀斑,苔白,脈象沉細或弦澀。治宜行氣化瘀,降逆止痛。方選膈下逐瘀湯加減,藥用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丹皮、烏藥、延胡索、枳殼、香附、半夏、旋覆花等。若脅痛口苦,便干腹脹者可用大柴胡湯加減,藥用柴胡、黃芩、枳殼、半夏、白芍、大黃、旋覆花、延胡索、厚樸等。

    脾虛下陷 癥見病程日久,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氣短聲微,倦怠乏力,胃脘脹悶,食少納差,腹部可見腸型,大便時稀時干,甚則朝食暮吐。舌質淡,邊有齒印,苔薄白,脈象細弱。治宜健脾升陽,和胃降濁。方選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用黃芪、黨參、炒白術、當歸、半夏、枳殼、青皮、陳皮、吳茱萸、升麻、柴胡、黃連、炙甘草、紅棗、生姜等。

更多中藥材
  • 濕氣又被稱為濕毒,體內濕氣太重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對我們的生活、健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濕氣重的人常常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不腸、關節(jié)酸痛等癥狀。既然濕氣對我們的身體危害這么大,那么它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一、濕氣的產生分為外濕和內濕濕氣......
  • 咽喉炎主要是由于需要長期說話、唱歌、以及在飲食上特別不規(guī)律的人群比較容易患上的一種疾病。咽喉炎患者會感覺到咽喉部位發(fā)熱、紅腫甚至是疼痛,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對于精神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那么患上咽喉炎應該怎么辦,下面小至就來跟大家分......
  • 骨質疏松,已成為我國名列前茅的常見慢性病,發(fā)病率逐年提高?,F(xiàn)代醫(yī)學對骨質疏松一直使用藥物治療和飲食保健的方法。那么如果患上骨質疏松應該吃些什么進行飲食保???又有哪些食物是不適合平時食用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骨質疏松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骨質......
  • 春夏之際,桑葚正當時。眼下又是桑葚上市的時節(jié),對熱衷于養(yǎng)生的朋友來說,這酸甜可口的果子,可是一味“良藥”。早在兩千多年前,桑葚就已是我國皇帝御用的補品,歷代醫(yī)家也極其推崇,在民間更是有“人間圣果”、“補血果”之稱。中醫(yī)將藥食同源的中藥稱為“......
  •  夏季體內濕氣太重,會導致我們身體不適、胃口不振、精神萎靡等癥狀。想要擺脫濕氣,除了用一些中醫(yī)祛濕方法祛除濕氣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也需要注意。生活中的很多壞習慣,都可能會加重濕氣。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生活中那些可能加重濕氣的習慣。會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