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柴胡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小柴胡湯處方

    柴胡(三錢) 人參(二錢) 黃芩(二錢) 半夏(一錢半) 甘草(一錢)

    功能主治

    治傷寒,寒熱如瘧,胸膈滿痛,小便不利,大便澀。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小柴胡湯處方

    半夏(湯洗七次.焙干)二兩半,柴胡(去蘆)半斤,人參、甘草(炙)、黃芩,各三兩。

    炮制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jīng)未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后勞復,發(fā)熱疼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jīng)血適斷,寒熱如瘧,發(fā)作有時;及產(chǎn)后傷風,頭痛煩熱,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小兒分作二服,量大小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傷寒論》:小柴胡湯處方

    柴胡12克 黃芩9克 人參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棗(擘)4枚

    功能主治

    和解少陽。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瘧疾、黃疸與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用法用量

    上藥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兩次溫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樓實1枚;若渴,去半夏,人參加至9克,栝樓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9克;若脅下痞梗,去大棗,加牡蠣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6克,溫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備注

    方中柴胡清透少陽半表之邪,從外而解為君;黃芩清泄少陽半里之熱為臣;人參、甘草益氣扶正,半夏降逆和中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棗助參、草益氣,姜、棗合用,又可調(diào)和營衛(wèi)為使。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之功。

    摘錄《傷寒論》《女科切要》卷七:小柴胡湯處方

    人參4.5克,花粉6克,黃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

    清熱育陰。主邪在少陽,產(chǎn)后陰虛發(fā)熱。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女科切要》卷七漢·張仲景《傷寒論》:小柴胡湯配方組成

    柴胡半斤(24克);黃芩三兩(9克);人參三兩(9克);半夏半升,洗(9克);甘草三兩,炙(6克);生姜三兩,切(9克);大棗十二枚,擘(4枚)。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和解少陽。

    主治

    1.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于,目眩,舌苔薄白,脈弦。

    2.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jīng)水適斷,寒熱發(fā)作有時。

    3.黃疸、瘧疾等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方解

    小柴胡湯證為正虛邪入,邪犯少陽所致。少陽位于太陽、陽明表里之間,邪犯少陽,邪正相爭,正勝欲拒邪出于表則熱,邪勝欲入里并于陰則寒,故往來寒熱;足少陽經(jīng)脈起于目銳眥,循胸脅,邪在少陽,經(jīng)氣不利,化熱上炎,致胸脅苦滿、心煩、口苦、咽干、目眩;膽熱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飲食而喜嘔;若婦女經(jīng)期,感受風邪,熱與血結(jié),血熱瘀滯,疏泄失常,故經(jīng)水不當斷而斷、寒熱發(fā)作有時;黃疸、瘧疾見有少陽證,亦屬本方證的范疇。此時,邪在表里之間,則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膽經(jīng),為少陽經(jīng)之專藥,既透泄少陽半表之邪外散,又疏泄少陽氣機之郁滯,為君藥。黃芩苦寒,清泄少陽半里之熱,為臣藥。君臣相配,使少陽之邪外透內(nèi)清,是和解少陽的基本結(jié)構(gòu)。膽氣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嘔,且生姜又制半夏毒;邪入少陽,緣于正氣本虛,故又佐以人參、大棗益氣健脾,既扶正以祛邪,又御邪內(nèi)傳。炙甘草助參、棗扶正,且能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以和解少陽為主,兼和胃氣,使邪氣得解,樞機得利,胃氣調(diào)和,則諸癥自除。

    臨床應用

    1.用方要點:小柴胡湯為治療傷寒少陽證的基礎方,又是和解少陽法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苔白,脈弦為辨證要點。臨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證,便可用本方治療,不必待其證候悉具。

    2.現(xiàn)代應用:小柴胡湯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瘧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膽囊炎、膽結(jié)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產(chǎn)褥熱、急性乳腺炎、睪丸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胃潰瘍等屬邪踞少陽,膽胃不和者。

    3.使用注意:因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對陰虛血少者禁用。

    方歌

    小柴胡湯和解方,半夏人參甘草藏,更用黃芩加姜棗,少陽寒熱用之良。

    摘錄漢·張仲景《傷寒論》
更多中藥材
  • 《千金》卷三:安心湯處方遠志2兩,甘草2兩,人參3兩,茯神3兩,當歸3兩,芍藥3兩,麥門冬1升,大棗30枚。功能主治產(chǎn)后心虛,心沖悸不定,恍恍惚惚,不自知覺,言語錯誤,虛煩短氣,志意不定。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若......
  • 處方遠志2兩,白芍藥2兩,宿姜2兩,茯苓42銖,知母42銖,紫菀42銖,赤石脂42銖,石膏42銖,麥門冬42銖,桂心30銖,麻黃30銖,黃芩30銖,萎蕤36銖,人參24銖,甘草10銖。制法上為粗散。功能主治心熱滿,煩悶驚恐。用法用量本方方名......
  • 處方人參1錢5分,麥冬3錢,茯神1錢5分,白術(shù)1錢5分,菟絲子1錢5分,熟地5錢,玄參5錢,芡實2錢5分,山藥2錢5分,五味5分,丹參1錢5分,蓮子心1錢5分,棗仁1錢5分,沙參1錢5分,歸身1錢5分,陳皮2分。功能主治勞心過度而夢遺者。用......
  • 處方人參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茯神半兩,酸棗仁半兩(酒浸,隔紙炒),當歸半兩,遠志半兩,柏子仁半兩,琥珀半兩,乳香2錢半,石菖蒲2錢半,朱砂2錢半。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氣血虛,夢中多驚。用法用量每次30丸,食后以白湯送下......
  • 《濟陽綱目》卷四十六:安志膏處方辰砂(研)7錢半,酸棗仁(炒)7錢半,人參7錢半,茯神(去木)7錢半,琥珀7錢半,滴乳香(研)1錢。制法上為末,和勻。功能主治婦人因去血過多,心神不安,言語不常,不得睡臥。用法用量每服1錢,空心濃煎燈心、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