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刺花葉

    《中藥大辭典》:白刺花葉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 Yè出處

    《貴州草藥》

    來源

    為豆科植物白刺花葉片.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白刺花"條。

    化學(xué)成分

    葉含香葉木甙。

    性味

    《貴州草藥》:"苦,平。"

    功能主治

    《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治毒腫。"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刺花葉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 Yè別名

    苦刺枝葉。

    英文名leaf of Vetchleaf Sophora出處

    出自《文山中草藥》:白刺花的花,可用開水沖泡,做清熱解暑的飲料。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的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ophora davidii(Franch.)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嫩葉,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叢中或草坡。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白刺花 灌木,高1-2.5m。樹皮灰褐色,多疣狀突起,枝條棕色,近于無(wú)毛,具銳利。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zhǎng)4-6cm;小葉11-21枚,橢圓形或長(zhǎng)卵形,長(zhǎng)5-8mm,寬4-5mm,先端圓,微凹而具小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疏被白色平伏的短柔毛??偁罨ㄐ蛏谛≈敹?;花流生而下彎,約6-12朵,白色或藍(lán)白色,有短花梗;萼鐘狀,5淺裂,紫藍(lán)色,密生短柔毛;花冠蝶形,旗瓣匙形,反曲,龍骨瓣2瓣分離,基部有銳耳;雄蕊10,離生;心皮纖細(xì),有毛。莢果細(xì)長(zhǎng),串珠狀,有長(zhǎng)喙,密生白色柔毛。種子1-7顆,橢圓形?;ㄆ?-5月,果期6-8月。

    化學(xué)成分

    從葉中分離得到槐根堿(sophocarpine)、槐根堿N-氧化物(sophocarpine N-oxide)和香葉木甙(diosmin)。

    歸經(jīng)

    心;腎經(jīng)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涼血;解毒;殺蟲。主衄血;便血;疔瘡腫毒;疥癬;燙傷;陰道滴蟲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壁虎拼音注音Bì Hǔ別名守宮、爬壁虎、爬墻虎、蝎虎、天龍來源守宮科動(dòng)物無(wú)疣壁虎Gekko subpalmatus Gunther,以干燥全體入藥。夏秋捕捉,摔死或開水燙死,曬干或焙干。東北和華東地區(qū)產(chǎn)一種無(wú)蹼壁虎Gek......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壁錢拼音注音Bì Qián別名壁繭、壁蟢窩來源壁錢科動(dòng)物壁錢蟲Uroctea compactilis Koch,以活個(gè)體或所結(jié)的卵囊入藥。四季可采,開水燙死,曬干或焙干即得。性味咸、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用于咽......
  • 《中藥大辭典》:壁錢幕拼音注音Bì Qián Mù別名壁繭(《本草拾遺》),白蟢窠(《海上方》),壁錢窠幕、白蛛窠(《綱目》),壁蟢窠(《外科全生集》),喜兒窠(《溫?zé)峤?jīng)緯》),壁錢繭(《陸川本草》),壁蠶繭(《藥材學(xué)》)。出處《本草拾遺》......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寶蓋草拼音注音Bǎo Gài Cǎo別名接骨草[昆明]、蠟燭扦草、蓮臺(tái)夏枯草、佛座草、燈籠草來源唇形科野芝麻屬植物寶蓋草Lamium amplexicaule L.的全草。春夏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辛、苦,平。功能......
  • 拼音注音Bēnɡ Chuānɡ Yào別名山暗冊(cè)、山崩砂、黃京木、山暗赤、黃金稍、白筋、白暗赤、白泡、山陰木、四大天王、山甜娘。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柏拉木的根、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lastus cochinchinen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