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寧志膏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寧志膏處方

    酸棗仁(微炒.去皮)、人參,各一兩;辰砂(研細(xì)水飛)半兩,乳香(以乳缽坐水盆中研)一分。

    炮制

    上四味研和停,煉蜜圓,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治心臟虧虛,神志不守,恐怖驚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臥不寧,夢涉危險,一切心疾,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一粒,溫酒化下,棗湯亦得,空心臨臥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寧志膏處方

    酸棗仁(微炒,去皮)人參各30克 辰砂(研細(xì),水飛)15克 乳香(以乳缽坐水盆中研)7.5克

    制法

    上四味,研末和勻,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治心臟虧虛,神志不寧,恐怖驚惕,常多恍飽,易于健忘,睡臥不寧,夜多惡夢。

    用法用量

    每服1粒,空腹與臨臥時用溫酒化下,棗湯亦得。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百一選方》卷十八:寧志膏別名

    寧神膏(《濟(jì)陰綱目》卷十二)。

    處方

    辰砂 酸棗仁 人參 茯神(去木)琥珀各7.5克 滴乳香3克(別研)

    制法

    上為細(xì)末,和勻。

    功能主治

    養(yǎng)心安神。治婦人因出血多,心神不安,不得睡臥,語言失常。

    用法用量

    每服3克,濃煎燈心、大棗湯調(diào)下。

    摘錄《百一選方》卷十八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杏、蔞、枳、桔、歸、耆、二母、桑皮、防己、百合、苡仁、地骨、葶藶、五味、草。功能主治利氣疏痰,降火排膿。主肺癰。摘錄《類證治裁》卷二......
  • 《濟(jì)陽綱目》卷六十五:安肺湯處方當(dāng)歸5分,川芎5分,芍藥5分,熟地(酒蒸)5分,白術(shù)5分,茯苓5分,五味子5分,麥冬(去心)5分,桑白皮(炙)5分,甘草(炙)5分,阿膠1錢2分。功能主治榮衛(wèi)俱虛,發(fā)熱自汗,肺虛喘氣,咳嗽痰唾。用法用量上作1......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安腎丸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炮,去皮、臍)各500克 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 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萆薢 白術(shù) 破故紙各1.5千克制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
  • 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炮.去皮.臍),各十六兩;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白術(shù)、破故紙,各四十八兩。炮制上為末,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
  • 《溫病條辨》卷三:安腎湯處方鹿茸3錢,葫蘆巴3錢,補(bǔ)骨脂3錢,韭子1錢,大茴香2錢,附子2錢,茅術(shù)2錢,茯苓3錢,菟絲子3錢。功能主治濕久脾陽消乏,腎陽亦憊者。用法用量本方改為丸劑,名“安腎丸”(見原書同卷)。大便溏者,加赤石脂。各家論述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