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鯉魚鱗

    《中藥大辭典》:鯉魚鱗拼音注音Lǐ Yú Lín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為鯉科動物鯉魚鱗片。

    化學成分

    魚鱗是皮膚的真皮生成的骨質(zhì),其基質(zhì)由膠原變來,化學上屬于一種硬蛋白,定名魚鱗硬蛋白,但性質(zhì)尚未充分明了。

    功能主治

    散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帶下,瘀滯腹痛,痔漏。

    ①《食療本草》:"燒,煙絕,研,酒下方寸匕,破產(chǎn)婦滯血。"

    ②《綱目》:"燒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帶下,痔瘺,魚鯁。"

    ③《會約醫(yī)鏡》:"燒灰,治產(chǎn)后血迷血暈,敗血不止。"

    復方

    ①治痔漏:黑鯉魚鱗二、三甲,以薄編繭裹如棗柱樣納之。(《儒門事親》)

    ②治諸魚骨鯁:鯉脊三十六鱗,焙研,涼水服之。(《衛(wèi)生雜興》)

    ③治鼻衄:鯉魚鱗炒成灰,研為末,冷水調(diào)下一、二錢。(《普濟方》)

    各家論述

    《綱目》:"鯉魚,古方多以皮、鱗燒灰,入崩漏、痔漏藥用,蓋取其行滯血耳。"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鯉魚鱗拼音注音Lǐ Yú Lín英文名carp-scales出處

    出自《食療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鯉的鱗片。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將鯉魚殺死后,洗凈刮取鱗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庫、池沼的松軟底層和水草叢生處。

    資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區(qū)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鯉魚,體呈紡錘形,側(cè)扁,腹部圓。吻鈍。口端位,呈馬蹄形。須2對。眼小,位于頭縱軸的上方。下咽齒3行,內(nèi)側(cè)的齒呈臼齒形。鱗大,側(cè)線鱗33-39。鰓耙一般為18-22。背鰭3,15-21,第3硬刺堅強,后緣有鋸齒。 臀鰭3,5。第3硬刺后緣也有鋸齒。身體背問號 純黑色,側(cè)線的下方近金黃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鰭基部微黑,雄魚尾鰭和臀鰭橙紅色。

    化學成分

    魚鱗是皮膚的真皮生成的骨質(zhì),其基質(zhì)由膠原(Collagen)變來,化學上屬于1種硬蛋白,定名魚鱗硬蛋白(Ichthylepidin)。

    歸經(jīng)

    肝;脾;肺經(jīng)

    性味

    甘;咸;寒

    功能主治

    散血;止血。主血瘀;吐血;衄血;崩漏;帶下;產(chǎn)后瘀滯腹痛;痔瘺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燒灰研末,3-6g。

    復方

    ①治痔漏:黑鯉魚鱗二、三甲,以薄編繭裹如棗柱樣納之。(《儒門事親》)②治諸魚骨鯁:鯉脊三十六鱗,焙研,涼水服之。(《衛(wèi)生雜興》)③治鼻衄:鯉魚鱗炒成灰,研為未,冷水調(diào)下一、二錢。(《普濟方》)

    各家論述

    1.《綱目》:鯉魚,古方多以皮、鱗燒灰,入崩漏、痔漏藥用,蓋取其行滯血耳。

    2.《食療本草》:燒,煙絕,研,酒下方寸匕,破產(chǎn)婦滯血。

    3.《綱目》:燒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帶下,痔瘺,魚鯁。

    4.《會約醫(yī)鏡》:燒灰,治產(chǎn)后血迷血暈,敗血不止。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別名扁蓄、大萹蓄、鳥蓼、扁竹、竹節(jié)草、豬牙草、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葉茂......
  • 拼音注音Bì Má別名紅蓖麻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種子(見“蓖麻子”)、根及葉入藥。夏秋采根及葉,分別曬干或鮮用。性味葉: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功能主治葉:消腫拔毒,止癢。治瘡瘍腫毒......
  • 《中藥大辭典》:蓖麻葉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性狀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完整者呈掌狀深裂,徑20~40厘米,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邊有不規(guī)則鋸齒,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下面淡綠色,主脈掌狀,側(cè)脈羽狀,......
  • 《中國藥典》: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實,曬干,除去果殼,收集種子。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0.9~1.......
  • 《中藥大辭典》:蓖麻根拼音注音Bì Má Gēn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瘜W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性味《福建中草藥》:“淡,微溫?!肮δ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