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鯉魚脂

    《中藥大辭典》:鯉魚脂拼音注音Lǐ Yú Zhī出處

    《實(shí)療本草》

    來源

    為鯉科動物鯉魚脂肪

    化學(xué)成分

    市品鯉魚l市斤含脂肪15.8克,即3.16%。鯉脂稍有綠黃色螢光,略有旋旋旋旋旋光性(在16°,為-1.1°),約含游離脂肪酸6.95%。脂肪中的脂肪酸,飽和者有硬脂酸及少量肉豆蔻酸、棕櫚酸;不飽和者有亞油酸,油酸,可能尚有亞麻酸。

    功能主治

    ①《食療本草》:"主諸癇,食之良。"

    ②《日華子本草》:"治小兒癇疾,驚忤。"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鯉魚脂拼音注音Lǐ Yú Zhī英文名Carp fat出處

    出自《食療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鯉的脂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殺死鯉魚后,取出脂肪,鮮用或煉油。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庫、池沼的松軟底層和水草叢生處。

    資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區(qū)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鯉魚,體呈紡錘形,側(cè)扁,腹部圓。吻鈍??诙宋?,呈馬蹄形。須2對。眼小,位于頭縱軸的上方。下咽齒3行,內(nèi)側(cè)的齒呈臼齒形。鱗大,側(cè)線鱗33-39。鰓耙一般為18-22。背鰭3,15-21,第3硬刺堅(jiān)強(qiáng),后緣有鋸齒。 臀鰭3,5。第3硬刺后緣也有鋸齒。身體背問號 純黑色,側(cè)線的下方近金黃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鰭基部微黑,雄魚尾鰭和臀鰭橙紅色。

    化學(xué)成分

    市品鯉魚1市斤含脂肪15.8g,即3.16%.鯉脂稍有綠黃色螢光,略有旋旋旋旋旋光性,約含游離脂肪酸6.95%。脂肪中的脂肪酸,飽和者有硬脂酸及少量肉豆蔻酸、棕櫚酸;不飽和者有亞油酸、油酸,可能尚有亞麻酸。

    歸經(jīng)

    肝,腎經(jīng)。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定驚止癇。主小兒驚癇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溶化,適量。

    各家論述

    1.《食療本草》:主諸侗,食之良。

    2.《日華子本草》:治小兒癇疾,驚忤。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ān Guì Pí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銀葉桂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mairei Lévl.[C.argenteum Gamble]采收和儲藏:一般栽培15-20年,胸徑達(dá)12-15cm時,在5-......
  • 拼音注音Chuān Tónɡ Pí別名茨楸、棘揪英文名Septemlobate Kalopanax Bark來源為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Koidz.的樹皮。全年可采,以春季為好,曬干。生境......
  • 拼音注音Chuān Lí別名棠梨刺來源薔薇科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ex D. Don,以果實(shí)入藥。生境分布四川、貴州、云南、西藏。性味甘、酸,溫。功能主治消食積,化瘀滯。主治肉食積滯,消化不良,泄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
  • 《全國中草藥匯編》:川楝子拼音注音Chuān Liàn Zǐ別名金鈴子、川楝實(shí)英文名FRUCTUS TOOSENDAN來源本品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冬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收,除去......
  • 別名木里仙來源榛科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tchuensis Franch.,以果實(shí)入藥。生境分布中南及西南各省。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胃。主治食欲不佳。用法用量7~8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