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蟾散

    《顧氏醫(yī)徑》卷五:金蟾散處方

    蟾、夜明砂、桃白皮、樗根皮、地榆、訶子、槐米、粉草、大棗。

    功能主治

    消疳。主脊疳。脊熱生蟲,以手擊其背,空若鼓鳴。

    摘錄《顧氏醫(yī)徑》卷五《古今醫(yī)鑒》卷六引李桐峰方:金蟾散別名

    蟾砂散、益歡散、蟾香散

    處方

    大蝦蟆1個(gè),砂仁。

    制法

    以砂仁推入其口,使吞入腹,以滿為度,用泥罐封固,炭火煅令透紅,煙盡取出,候冷去泥,研末,為1服。

    功能主治

    理脾和胃,舒氣寬胸。主氣郁臌脹,胸腹脹滿,氣急難臥,二便不暢,神倦肢瘦,肚腹單脹,無論新久。

    用法用量

    蟾砂散(《絳囊撮要》、益歡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蟾香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上海方)。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六引李桐峰方《圣惠》卷八十七:金蟾散處方

    干蟾1枚(大者;涂酥炙令焦黃),夜明砂3枚(微炒),胡粉3錢,丁香3-7粒,桃白皮3分(銼),樗根白皮3分(銼),地榆3分(銼),百合3分,訶黎勒3分(煨,用皮),白蕪荑3分(微炒),人參3分(去蘆頭),檳榔1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黃連3分(去須),黃柏3分(銼)。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脊疳,頭大項(xiàng)細(xì),四肢黃瘦,肚大胸高,毛發(fā)干豎。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用粥飲調(diào)下,1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七《藥奩啟秘》:金蟾散處方

    干蟾皮不拘多少。

    制法

    研為末。

    功能主治

    消腫退毒。主

    用法用量

    銀花露同蜜調(diào)敷。

    摘錄《藥奩啟秘》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金銀花1錢,知母1錢,花粉1錢,白芨1錢,法半夏1錢,穿山甲1錢,乳香1錢半(制),皂角刺1錢2分。功能主治瘡癥初起,紅腫高大者。用法用量用水、酒煎服,瘡在肚臍以上者,飯后服;瘡在肚臍以下者,飯前服。摘錄《外科十三方考》......
  • 處方黃丹、雄黃、龍骨八停(煅)、金腳信少許(研)。制法上為末,捏作餅子。功能主治疬瘡。用法用量方中黃丹、雄黃用量原缺。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九一......
  • 處方童便1鐘,白蜜2匙。功能主治瘴癘諸瘧,無問新久。用法用量共攪去白沫,頓服。取吐,碧綠痰出為妙,不然終不除。摘錄《松峰說疫》卷二......
  • 處方血見愁1兩,卷柏灰1兩,烏梅灰2兩,地榆灰2兩,蓮房灰2兩,荷葉灰2兩,榴皮灰2兩,五倍灰2兩,血余灰1兩,柏葉灰2兩,棕灰2兩,木耳灰1兩,槐花灰2兩,白蘞1兩,當(dāng)歸炭3兩,白芍1兩5錢,升麻1兩,白術(shù)2兩,生耆3兩,黨參3兩,椿根皮......
  • 處方發(fā)灰5錢,柏葉1兩,雞冠花1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大腸瀉血,虛盛皆宜。用法用量每服1錢,臥時(shí)酒送下,來早以溫酒投之。1服見效。摘錄《仙拈集》卷二引《普濟(jì)方》......